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卷解析.docx
8页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卷解析 合肥九中王敬东 2022年高考已圆满完毕就英语科目而言,今年高考安徽省依旧使用全国卷总体而言,今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注意创新,从题型、素材到命题思路都保持了往年全国卷的一贯特点语篇是考核的重点所选短文语言地道,话题有时代感;试题设计标准严谨,注意英语根底学问与语言综合运用力量的考察,表达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下面分题型解读 一、听力:注意交际 本年度听力命题完全符合高考英语大纲要求,重口语交际试卷的对话选材贴近生活,难度编排循序渐进,重实践运用题型设置没有任何变化,依旧由短对话,长对话和独白三局部构成今年难度较去年有所上升,另外,听力的考核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学生来到一个生疏环境里考试,确定有一个适应性问题,良好的稳定的心态特别重要 二、阅读理解:难度梯度提高 第一节短文阅读,从四个选项中选择答案,该局部考核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分析推断和综合的力量今年的阅读理解难度与往年相当。
第一篇阅读题属于信息查找类,是一篇介绍“太平洋科学中心”参观指导手册,篇幅不长,词汇量也不大,题目设置也比平常学生训练的同类文章难度小考生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只是一个耗时长短的问题,平常训练信息类题怎样节约时间很重要 其次篇阅读属于记叙文,讲了自己参与志愿者活动,爱护救助小猫头鹰的经受难度比前一篇稍有提高 第三篇阅读介绍了爵士乐的现状,特殊是爵士乐在美国所面临的逆境,以及人们实行的措施这篇文章有肯定的难度,甚至局部段落难度超过第四篇文章,这对于学生的心理的承受力量是一个考验但同时,该篇文章题目的设置并不太难,只要不放弃,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较好地答题的 第四篇是一篇科技阅读文,主要介绍自制蒸馏器的方法和步骤这是一篇真正有区分度的文章,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这一题得分将有巨大的差异另外,该题对于动手力量强的学生会更有利,也表达了素养训练的原则 其次节为补全短文,从7个选项中选出5项填入空白处 该篇文章介绍了参与露营的经受及其对露营态度的转变由于该题选项的设置有较大的迷惑性,故该题估量得分率不会太高同时,七选五题型的先总后分的训练之外,其他类型的训练也不行偏废。
三、英语学问运用:题型稳定,设题科学 第一节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考察考生在阅读根底上选择适宜词汇的力量,注意考察考生结合词汇、语法、语篇学问,生活常识,文化背景学问进展规律推理和综合推断的力量,而非简洁考察某个单词的意义或某个语法点的学问 今年的完形填空介绍了在大学选修美式手语的经受,除了对于学生阅读力量的考核,对于西方特殊是美国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必不行少如对美国大学的选课,课外社团等的了解无疑会影响答题 其次节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的特点是语法结合语篇理解,更加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运用该篇短文内容为盐和脂肪的摄入对于安康的影响考核了冠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固定构造、时态语态、定语从句等语法学问 四、短文改错:有针对性 这篇改错短文表达了学习开车的经受错误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都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如冠词、数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比拟级、祈使句、时态等提高短文改错水平需要培育语感和结合书面表达等进展训练 五、书面表达:推介中国文化 今年高考英语作文是要求学生(李华)写邮件告知英国朋友Leslie下次上课的打算并叫他做相应预备工作。
该文以考生熟识的话题为主,让考生有话可说英语水平中上等的高中生能较好地完成写作要求同时该篇文章又涉及到唐诗和唐朝历史,这表达了语言作为文化沟通的双向性,英语不仅可以介绍西方文化,也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的媒介向西方人推介中国文化,也具有鲜亮的时代性 总而言之,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的特点是: 一、选材丰富多样,题材广泛今年的试题所选用篇章题材广泛,体裁丰富,与当代社会生活严密相关语篇话题涉及了科技馆参观手册、动物爱护、音乐、科技、旅游、选课、安康、学习驾驶等多个方面,贴近考生生活 二、注意语篇整张试卷都是一个个语篇构成,充分表达了重语篇重交际的原则 三、设题科学,区分度大整张试卷难度根本为梯级上升,布局科学合理,有较大的区分度 四、阅读量掌握合理,超纲词处理得当今年英语试题的总阅读量与往年保持根本稳定今年的英语试题对于超纲词汇的处理也特别合理整套试题中消失的超纲词汇数量很少,对于可能影响考生理解的词汇有的加了汉语解释,有的依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学问可以推导出大意 五、注意立德树人试卷从参观科技馆、动物爱护、到制作蒸馏器、露营、学习驾车,再到推介中国文化等,引导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这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表达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 试卷评析(二) 合肥一六八中学李春林 一、总体评价 本套试卷的命题严格遵循训练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相关题型例如及考察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训练根本任务,立足“根底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必备学问、关键力量、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目标,考察考生根底学问的积存和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力量 1.必备学问试卷在听力、阅读理解等局部大量考察了考生对事实性的详细信息的筛选、提取和加工,这些都是考生长期学习所必需的根底性、通用性学问 2.关键力量在语法填空题及书面表达题中,重点考察学生在语篇或语境的根底上,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学问,表情达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学科素养试卷主要从语言力量、思维品质、文化品行和学习力量四个维度考察考生在不怜悯境下综合利用所学学问和技能处理简单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敞的学科视野,并表达出自身的实践力量、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4.核心价值考察考生在学习(或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存学问、提升力量和养成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表达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训练”和“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二、试卷特点 1.注意根底学问的考察 试卷中语言学问的考察根本源于教材,完全符合《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语法工程和功能工程,词汇选取自“考试说明”中词汇表内的工程各个题型所涉及的内容都来自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关话题 2.在考察语言学问的同时,注意语言力量的考察 听力局部既考察考生猎取事实性的详细信息的力量(如:第14、17题等),又考察了其理解主旨要义(如:第3题等)、对所听内容作出简洁推断(如:第16题等)以及理讲解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力量(如:第1题等) 阅读理解涵盖了《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试应具备的理解力量:1.理解主旨要义(第31题);2.理解文中详细信息(第21、22、24、25等题);3.依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第33题);4.依据所读内容作出推断和推理(第30、31等题)5.理解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第23、27题);6.理解文章构造(第29题)。
阅读填空题(七选五)拓宽了阅读理解力量考察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考察了考生句子层面的阅读理解力量,还考察了语篇层次上的阅读理解力量,即语感和语境领悟力量、把握思路的力量以及对整个语篇或语段的连接手段与连贯性的敏感度这些都是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力量所填句子类型涉及到主旨概括句(第39、40题)、过渡性句子(第36题)以及解释或解释性句子(第37、38题),考生解题时需要运用篇章构造、规律、连接、指称等语境线索 语法填空题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依据所供应的词汇和空格进展符合形式、意义和规律的推断,既考察考生对根本词汇及语法的把握,又考察其在详细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力量考点主要涉及到介词(第61题)、名词(第62题)、非谓语动词(第63/68题)、语态(第64题)、冠词(第65题)、词形转化(第66、69题)、时态(第67题)、复合句(第70题)等 短文改错题以语篇为情境,主要考察考生的词、句、篇和语法的综合水平,特殊是考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法学问,发觉、推断、订正文章中错误的力量考点分布广泛,涉及到词法(数词、冠词、名词、非谓语、形容词/副词等)、句法(时态)和规律等 3.选材广泛且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
阅读理解语篇选材广泛,内容涉及到科学馆巡游信息(科技创新)、个人生活经受(深入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和谐进展之道)、音乐文化推广(文化品行)和科普学问(创新精神)等,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关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生读起来有熟识感,充分表达了对考生的语言力量、思维品质、文化品行和学习力量的考察 完形填空描述了学习ASL的相关状况,表达了对失聪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同时也宏扬了“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此题既着力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力量,即考察学生在语篇理解和规律推理根底上考察词语辨析和词语搭配的力量学生完本钱题的过程也是宏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表达了外语教学的训练性和思想性 写作局部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打算,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这些情境真实,任务符合考生力量水平,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考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加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