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概要.ppt
49页第三章 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特点: 1、编制程序→控制器→执行元件 编制程序——将编织有关的动作,如机头的往复横移与变速变动程、选针、三角变换、密度调节、导纱器变换、针床横移、牵拉速度调整等预先编制 控制器——控制各执行元件,向执行元件发出信号 执行元件——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电子选针器、电磁铁等 2、花型变换快 3、成圈系统多(8系统) 4、针床宽,可同时编织几幅衣片(最宽2500mm)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 (一)成圈与选针机件 1、舌针:为移圈针 2. 挺针片:与织针镶嵌在一起,挺针片受压,片踵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动 3. 中间片:位于挺针片之上,具有A、B、C三个位置 A: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编织; B: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集圈或接圈) C: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成圈或移圈),4.选针片——受电磁选针器9作用 吸住——织针不工作; 释放——和选针片4镶嵌在一起的弹簧5使选针片4的下片踵向外翘出,选针片在相应三角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动中间片到B或C位置, 挺针片片踵向外翘出,可以与三角作用,推动织针工作。
5.沉降片: 配置:配置在两枚织针中间,位于针床的齿口部分的沉降片槽中 排列: 两个针床上的沉降片相对排列,由三角控制沉降片片踵使沉降片前后摆动 当织针上升退圈时,前后针床中的沉降片闭合 当织针下降弯纱成圈时,前后沉降片打开横机上采用沉降片的好处 可实现对单个线圈的牵拉和握持,并可作用在成圈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在空针上起头、成形产品的编织、连续多次集圈和局部编织二)三角系统 机头内可安装1至多个编织系统,最多8个系统 机头可以分成两个(如一个4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2系统机头) 当两个机头分开时,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1、三角系统结构 (1)挺针片起针三角(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成圈) (2)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1同属一个整体,将织针推到 接圈高度 (3)压针三角3除压针作用外,还有移圈功能 (4)挺针片导向三角4起导向和收针作用 (5)上、下护针三角5、6起护针作用移圈时,上护针 三角5还起压针作用 (6)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可上、 下移动7)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C2组成 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 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 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不参加工作。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参加工作 C1点中断 中间片到C位 成圈或移圈 C2点中断 中间片到B位 集圈或接圈,,,,,,,,(8)中间片走针三角10、11,可使中间片下片踵形成三个针道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沿三角10的上平面运行时,织针可处于成圈或移圈位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时,织针处于集圈或接圈位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1的下面通过,则织针始终处于不工作位置9)12为中间片复位三角 (10) 13为选针片下片踵复位三角,供选针器作用、选针 (11)选针三角14、二个起针斜面作用选针片的下片踵: F1 ——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F2 ——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12)选针片挺针三角15、16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15——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 16 ——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 (13)选针片压针三角17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2、编织与选针原理 (1)成圈、集圈和不编织原理 成圈编织时: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选针片的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F1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15上升→推动中间片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的上方并沿其上表面通过,中间片的上片踵在压条8的上方通过,相应的挺针片片踵一直沿三角1的上表面运行→退圈→成圈。
集圈编织时: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选针片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F2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16上升→推动中间片的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中间片的上片踵被压条7压进针槽→挺针片片踵压进针槽上升到集圈高度→织针集圈编织不编织时: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选针片不会沿三角14上升,中间片始终在原始位置,被压条8压住,挺针片片踵不翘出针槽,不会沿三角1上升→上方的织针不编织三功位编织:在编织过程中,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两个选针区都不被选上,则会形成三条走针轨迹,分别为成圈、集圈和不编织2)移圈和接圈原理 定义:移圈是将一个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上的过程 从织针上给出线圈的称为移圈; 从其它织针上接受线圈的称为接圈移圈工作原理: 移圈时的选针与成圈时相似,选针片和中间片都走与成圈时相同的轨迹 不同的是:此时的挺针片压针三角3向下移动到最下的位置,挡住了挺针片片踵进入三角1,使其只能沿压针三角3的上面通过,从而使其上方的织针上升到移圈高度接圈工作原理: 接圈时,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与集圈选针相同此时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下降一级,被推上的中间片上片踵在一开始就受左边的接圈压条8的作用,被压入针槽,并将挺针片片踵也压入针槽,使其不能沿下降的压针三角3上升,只能在三角3的内表面通过,当在中间离开压条8时,中间片和挺针片释放,挺针片片踵沿接圈三角2上升。
随后,另一块接圈压条重新作用于中间片的上片踵,挺针片的片踵再次沉入针槽,以免与起针三角相撞,并且不受压针三角3的影响走过第二块接圈压条后,挺针片片踵再次露出针槽,从三角5、6之间通过,被压到起始位置,完成接圈动作双向移圈原理: 定义:在同一成圈系统也可以有选择的使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即形成双向移圈 此时,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进行移圈,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接圈 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的选针片,其上面的织针既不移圈也不接圈分针技术原理: 目的:在移圈时,为了避免移走线圈后的空针在重新编织时织物上形成不想要的孔眼,影响织物外观原理:将被移线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移到对面针床的接圈针上,另一部分线圈仍留在移圈针上作为旧线圈,同时喂入新纱线,形成新线圈3)织物密度调节 调节方法——通过步进电机来调节弯纱深度,从而改变织物密度其方法有三种:静态调节、动态调节和两段密度调节 静态调节——在每一横列只有一种弯纱深度,机头运行到机器的两端时进行变换; 动态调节——使弯纱深度在一个横列中根据程序变化,即在机头运行的过程中变换; 两段密度调节——采用不同厚度的三角结构,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相邻线圈大小的显著变化。
三)多针床编织技术 1、作用: (1)便于双面织物的收针操作 (2)提高移圈时的生产效率,二、针床的横移 1、针床横移原理:由程序控制,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的 2、针床横移类型、作用: (1)整针距横移——通过整针距横移可以改变前后针床针与针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半针距横移——改变两个针床针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针槽相对变为针槽相错 (3)移圈横移——使前后针床的针槽位置相错约四分之一针距 4、最大横移距离——50.8㎜~101.6㎜(2英寸-4英寸),三、给纱与换梭 (一)导纱器配置: 针床上方配备4根导轨,每根导轨有两条走梭轨道,共有8条走梭轨道选梭工作原理: 1、当电磁铁1吸起销子2时——销子2抬起,摆杆3的B端下降,带梭触头4下降进入工作,带动相应的导纱器编织; 2、当电磁铁1释放销子2时——销子2下降,摆杆3A端被压下,B端抬起,带梭触头4向上抬起,导纱器就退出工作电磁铁1、销子2、摆杆3、 带梭触头4 、弹簧5,嵌花导纱器: 1、工作原理——导纱器可以由程序控制向左或向右摆动把纱线垫在指定的织针上四、无机头横机: (一)无机头横机工作原理: 1、舌针工作原理——每枚舌针下装有一个线性电动机1,用以驱动织针的上升和下降,由电脑程序控制其运行轨迹。
2、导纱器工作原理——由步进电机驱动以使其与针的运动同步第三节 常用横机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纬编基本组织在横机上的编织 (一)纬平针组织 1、用途:主要用作衣片的大身部段 2、编织方法: A.在一个针床上编织 B.在两个针床上轮流编织,可形成圆筒形织物二)罗纹组织 1、用途:主要用于大身、衣片下摆、袖口、领口和门襟等 2、类型:1+1罗纹(分满针罗纹或一隔一抽针罗纹);2+2罗纹组织等 3.编织方法: 满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交错,所有针织均参加工作 1隔1抽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相对,织针1隔1交错席纹组织,(三)双反面组织 1、编织方法:在横机上编织双反面组织是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来实现的 2、类型:席纹组织 、桂花针等二、纬编花色织物在横机上的编织 (一)空气层类织物 类型:四平空转织物(罗纹空气层组织) 三平织物(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等1、四平空转织物编织方法及特点: (1)编织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满针罗纹(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前后针床轮流编织的平针(空转)组成 (2)特点:织物厚实、挺括、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好,表面有横向隐条2、三平织物形成方法与特点: (1)形成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平针组成。
(2)织物特点:织物两面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外观二)集圈类织物 1、分类:单面和双面集圈两种 2、特点: 单面集圈织物形成各种凹凸网眼结构,有凸起的悬弧效果(又称胖花) 双面集圈织物形成畦编(又称双元宝针或双鱼鳞组织)和半畦编(又称单元宝针或单鱼鳞组织),半畦编,畦编,,(三)移圈类织物 1、类型:双面移圈织物 单面移圈织物—相邻纵行线圈之间的转移 (移圈网眼织物); —相邻纵行的线圈相互交换 位置(绞花效应,或组成 菱形、网格等),,,,2、形成方法: (1)手摇横机——利用移圈板来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和同一针床的相邻纵行之间的线圈转移 (2)电脑横机——利用移圈针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的线圈转移,而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之间的线圈转移则是通过与横移针床相结合来完成四)波纹组织(又称扳花组织) 1.定义:由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花纹的双面纬编组织 2.形成方法:通过前后针床织针之间位置的相对移动,使线圈倾斜,在双面地组织上形成波纹状的外观效应3.类型:有四平扳花、三平扳花、畦编扳花或半畦编扳花等五)嵌花织物(又称纵向连接组织),1、定义——是由几种不同种类(粗细、颜色)的纱线轮流编织同一横列线圈的织物组织。
2、形成方法: (1)每个成圈系统必须配置几只嵌花导纱器导纱器在编织一个横列时相继进入工作,按照花型要求分别将各自的纱线垫放到相应的针上,各只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形成了色块花型 (2)把一个横列中各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即各个色块之间)连接起来,可采用轮回、集圈、添纱和双线圈等方式加以连接轮回连接:当导纱器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若干枚针上垫纱后,反向回程时,并不是从上一个横列垫纱结束的那枚针开始垫纱,而是向左或向右移过几枚针再进行垫纱 集圈连接:形成接缝的一枚针轮流地从相邻两只导纱器中得到纱线,而脱圈是每隔一横列进行一次在每次脱圈中,有两只不同纱线形成的线圈和悬弧同时脱下添纱连接:将各组线圈相互叠加加以连接为此,各组边缘线圈都是由相邻两只导纱器同时在同一枚或两枚针上进行垫纱编织而得到第四节 横机成型产品与编织工艺,横机产品 单件衣片——手摇横机、电脑横机 连续衣片——电脑横机 连续衣片间需分离横列,,,,,一、衣坯的起口 起口:在无旧线圈的空针上直接垫纱编织第一横列线圈的过程称之为起口 (一)在空针上起头 1、起头的方式:毛起头和纱起头 毛起头——直接采用衣片所用纱线编织起口横列。
纱起头——在起口时用废纱,并用它编织一定横列后再换用正式纱线进行编织,衣坯下机后将废纱段拆除,形成罗纹光边2、起头顺序(毛起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