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与汴京说再会.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不想与汴京说再会 仇春霞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对于蔡襄来说喜忧参半 先说喜吧,蔡襄因为关心仁宗皇帝摹制了真宗皇帝亲自所写的《奉神述》,他那80岁的老母亲被赐予冠帔不久,他的长子蔡琇得赐太子中允 而蔡襄的忧,则源于他的新职务这一年七月,他权知开封府该职务的风险系数大,因为全国权臣显贵基本集中在开封府,干得好升迁没问题,干得不好落职也是相当简单的 恰好此时,有两件麻烦的事落在蔡襄头上一是仁宗皇帝要给刚刚去世的宠妃张氏以皇后礼仪进行安葬,此事引来言官们一阵口诛笔伐但仁宗皇帝很不甘心,他的一些小动作引发了纠纷,案子就发到了开封府二是有人揭发63岁的老宰相陈执中为了护宠妾,在大冬天里撸起袖子把家里的婢女给活活打死,案子同样被发到开封府 北宋 蔡襄《安道帖》 26.8厘米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无奈被贬出京 好了,一边要审讯皇帝,一边要审讯宰相,天上的流星坠落到了蔡襄的头上,他没有荣耀高升,而是坠落了因为处理事情不得力,他被赫赫出名的“铁面御史〞赵抃〔1008年至1084年〕弹劾,只能引咎辞职。
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蔡襄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到泉州任知州 蔡襄是特别不情愿离开汴京的,这时他才44岁,没犯什么大错,之前的资格也稳步积存,目前的头衔已经是“龙图阁直学士〞,后面再积存就可以进入两府三司的核心领导层了可这一下放至少三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在离京前,蔡襄给“安道侍郎〞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 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 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 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 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 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 谨空二月廿四日 这封《安道帖》的意思是说:自从你去广西负责平叛之后,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无法常常与你通信,真不好意思其间你给我写了信,使我对你的状况略有了解最近听说侬智高在南边闹叛乱,你上書朝廷请求抓捕侬智高,这真是一件好事欧阳修〔1007年至1072年〕、孙甫〔998年至1057年〕都已经留在京城了,王素〔1007年至1073年〕很快从成都回京城〔王素将接任蔡襄的知开封府一职〕。
我已经请求到泉州去就职,很快就离京了我智短虑昏,对国家也没什么关心,就准备回家奉养老母,其他事也帮不上什么忙春天来了,多留意饮食,照看好自己 这位“安道侍郎〞就是景祐三年〔1036年〕为疏救范仲淹而知名的“四谏〞之一余靖〔1000年至1064年〕,其余三位是尹洙〔1001年至1047年〕、欧阳修和蔡襄他们都是私交甚好的伴侣,只是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 北宋 范仲淹《师鲁帖》32.8厘米3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被朝廷“遗忘〞的知己 余靖在“四谏〞中最年长,才学兼优,是有名的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团成员之一他静默寡言,不好行乐千载之下,仍旧能感觉他像一头很能负重的耕牛他在疏救范仲淹时火花四射,自己也被灼伤了,被贬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监管酒税,在地方上待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朝廷需要找个人到辽国谈国事,突然想起了他,他就成了出使辽国的外交官 这是个苦差事,因为汉人自视为主人,夷戎是边民但当时的辽国是名符其实的上位国,要在强大的辽国面前保持北宋的尊严,不要脸的人不能派,只能派不怕死的人不怕死的余靖平安归来,后来升迁为知制诰,任史馆编修后来,他再次被派往辽国,结果因为学习辽国人的语言被外放,一沉就是多年。
皇祐三年〔1051年〕,余靖的父亲去世了,按惯例他要谢职守孝没多久,皇帝的诏令就火速送达,命他出任新职余靖则以要守完父孝再出来工作为由推辞可是皇帝根本不容他分说,要他马上就任原来侬智高已经沦落了整个广西,目前正以破竹之势挥师直指广州国家有难,匹夫有责,51岁的余靖身戴重孝、快马加鞭驰赴战争前沿在茫茫身负王命的逃离者中,他是一位逆行者 蔡襄写信给余靖时,余靖已经在广西干了四年期间狄青出征,广西无大事后,朝廷就把余靖“忘〞在那里了为好友写墓志铭 “四谏〞中的尹洙也是大家的好伴侣他没有出如今蔡襄这封信里,因为他已经去世八年了庆历初年,西夏攻打北宋边疆时,3 9岁的尹洙与范仲淹、韩琦一起成为活动在一线战区的战友可惜在“水洛城〞事件中,尹洙遭受了严峻的政治危机,最终被贬为崇信节度副使〔治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在范仲淹的传世墨迹中,有一封《师鲁帖》是写给尹洙的,内容如下: 李寺丞行,曾〔阙〕,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某此中无事,□儿子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 近得杨州书,甚问师鲁,亦巳报他贫且安也 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阙〕,正在此日矣。
加爱,加爱,不宣 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的大意是:李仲昌去你那里,我曾让他带了一封信给你,后来又收到邮差送来你写的信我这儿没什么事,儿子的病还没有完全好,不过已经好转田况给你写了一封信,托我转给你最近收到韩琦的信,很是关心你,我已经告知他你目前比较贫困但还比较安心的状况天气热了,不动为佳这样的时候正适合以道为乐 这封信写于尹洙被贬湖北的时候,此时他正贫病交加、忧愤不已第二年,他被迁往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这个地方离被贬的范仲淹所住的南阳只有几十公里有一天,他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于是拖着沉重的病体前往邓州,那里有他灵魂的归宿地尹洙将后事托付于范仲淹这位令人敬重的师友,然后默然辞世,享年47岁讣告送至福州,蔡襄潸然泪下,他翻检从前与尹洙的通信,写了首悼念亡友的诗,并为尹洙写了墓志铭漂泊却还算幸运 相比其他伴侣,蔡襄的仕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当年“四谏〞被惩罚时,他被分到了洛阳,这哪里是受惩罚,简直是掉到福窝里有大领导的裁培,有伴侣们尽情山水,日子可谓令人难忘多年以后,他还于病中回忆起在洛阳的美好生活,写下了《梦游洛中十首》,其中第一首为: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 前面两句是梦中写的诗句,后面是醒来后续写的句字此诗后来被苏轼抄录,即其传世诗帖《天际乌云帖》 蔡襄的全部外任,除了洛阳和人间天堂杭州之外,就是家乡福建相比苏轼年轻时出离四川,终生未能如愿回家乡,蔡襄是美好的推辭不过再启程 蔡襄不想离开汴京,还有一个缘由是他身体不好他有脚气病,年年复发,痛起来只能卧床休息但是从汴京到福建莆田,跋山涉水,全程有4000多公里,得走大半年才能到,这会令他元气大伤可是申请已经被批准,只能如期到达任所 对于蔡襄来说,离京回闽的路途从来没有如此沉重过出城不久,长子病逝于商丘舟行到忂州,夫人病逝他扶着两具灵柩,带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万念俱灰 蔡襄回到家乡后,在泉州与福州知州的岗位上干了六年离开汴京回到福建的蔡襄,是不会再挂念汴京的他除了为老百姓干了许多实事,还写出了《荔枝谱》 然而到了嘉祐五年〔1060年〕,朝廷又重新起用蔡襄,命其官复原职而他已经乐于在福建工作,加上脚病难以承受遥远的路途,推辞了好几次但是朝廷不准,他不得已只好择日起程临行前他给伴侣写了封信: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
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 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这就是蔡襄的传世信札《脚气帖》,看来他的脚气病更严峻了,已经只能依季节出行了 49岁的蔡襄此行北上,他还会再经受一次告辞汴京吗? 北宋 蔡襄《脚气帖》 26.9厘米3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