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服饰文化”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课程的研究》.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命****币
  • 文档编号:106349795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6.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常熟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服饰文化”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课程的研究》开 题 论 证《以“服饰文化”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课程的研究》开题报告常熟市商城小学课题组v 课题解读一、课题的提出:1.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校地处常熟国际服装城,它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届名列“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来自全国各地10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经营国际服装城、时装中心、男装中心、裤业中心、派出所、学校等一大批新建市场和配套设施均已建成投用我校作为配套设施之一,吸纳了90%以上外来学生,这些学生家长生活、工作在服装城区域,有的开办服装厂,有的在服装厂工作,有的经营服装品牌……大多数学生熟悉服装,以家乡的服装为荣,对服饰文化有一定兴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以“服饰文化”为载体,引导孩子从自己的身边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让他们通过自身参与,用自己的思想、眼光、行动来诠释服饰文化,在艺术审美中体验无限快乐,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2.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1)课程改革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可以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是一种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学校文化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现象,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3)办学特色建设的需要 学校办学特色是历史积淀基础上办学理念的升华,是学校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相辅相成,一方面以文化孕育品性、以文化打造品牌、以文化形成特色;另一方面以特色丰富文化、以特色创造机遇、以特色应对挑战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教育界都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办学特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特色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化的人才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形成特色,才能生命鲜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服饰文化:服饰: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发饰等,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文化:是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能改善人类生活的知识、能力、习惯的总称确切地说,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服饰文化:是指人类服饰所反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水平与状态,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服饰状况的表现,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和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流行性的特征它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显现个人的审美情趣,还具有鲜明的文化表征,可以折射出社会经济、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时尚的不同追求,寄托着人们追随流行的情感动态2.特色课程: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是有创新和个性的,并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是丰富多彩的课程:广义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特色课程:至今未找到权威定义我们初步认为,特色课程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本校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为了实施这个教学内容而营造的学校环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拓展性的特征,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促进学校在稳定发展的积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体现出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检索的资料看,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服饰文化”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同一课题的研究国内有部分学校对相关课题有了一定的研究,如“十五”期间,江苏省丹阳市前艾中心校的省规划课题《开放性服饰文化教育的研究》,努力开发和建设“服饰文化”校本课程,编写并使用了《服饰文化教育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服饰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整合;“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六小学的市级课题《以“童装文化”为载体,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童装的育人功能,开展各具特色的中队活动和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历史价值:活色生香的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本课题的研究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儿童非智力因素,陶冶审美情趣现实价值:课程改革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建设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解决这“三大课题”的根基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切入点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课题的研究会使我们打开新的眼界,站在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突破,从而为打造学校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长远价值:在利用地方资源建设特色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题的研究能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将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人生变得更美好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深入挖掘服饰文化,以校园环境物化作渲染,以校本课程开发当助推,以主题活动开展为动力,通过长期、稳定的特色课程建设,引发学校文化的变革,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要求教育要提供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也给学校提出了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把升学作为办学唯一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是难以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2.审美能力的普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民素质的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为切入口,引导青他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现今社会中的人才不只是智慧型的,更应该懂得用正确的审美观来衡量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成为优秀的人才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3.艺术起源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游戏起源论它首先由席勒提出,认为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本质就是外观的游戏,并认为从单纯的生命感到美感,即从野蛮人达到人性的标志就是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各种类型的活动萌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丰富和深化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儿童时期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审美体验,已经有了审美感性能力的最初萌芽。

      因此,我校围绕“服饰文化”开展各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必然会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1)理论性目标丰富对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内涵的个性化解读,初步构建以“服饰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等,积累特色校本课程研究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策略2)实践性目标通过课题引领,促进学校“服饰文化”特色建设的稳步发展,朝建设“尚美”的学校迈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施“服饰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能力,朝践行“尚美”的教师努力;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历,培养学生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等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朝培养“尚美”的学生靠近2.研究内容与重点:依据大课程观相关理论,结合校本实际,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成: (1)追溯“服饰文化”本身的研究活色生香的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将关注服饰文化本身的研究,通过学习借鉴相关文献,对服饰文化演变的历史加以系统梳理和整合,选取精华编纂进我校的特色校本教材,更多挖掘服饰文化本身的育人功能,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儿童非智力因素,陶冶审美情趣等。

      2)创设“服饰文化”校园环境的研究根据学校布局,我们将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统一部署,整体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服饰文化”特色氛围3) 以“服饰文化”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课程的研究学生对服饰文化艺术有一定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我们将以突出思想性、经常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为前提,以系类赛事活动和节庆活动等方式为手段,广泛开展各类富含审美元素和快乐元素的学生校本实践活动,营造快乐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特色学生和特色社团具体分解为三个子课题:①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服饰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负责人:殳梅芬)②在德育活动中开展“服饰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负责人:夏小红)③“服饰文化”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负责人:邹敏艳)(4)利用“服饰文化”校外资源的研究服饰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离不开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将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商城地方资源、学生主体资源及高校、职业院校等对口专业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力助推本课题的有效研究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过程第一阶段:酝酿准备(2014年5月~2014年12月)(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2)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理论学习;(3)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研究计划,申报课题,各实验教师围绕课题制定三级课题方案。

      4)初步完成校园环境的整体创设第二阶段:细化实施(2015年1月~2016年12月)(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开展全面实施2)各实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探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收集、整理课题研究中的相关原始资料;(3)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提炼研究成果,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第三阶段:提炼总结(2017年1月~2017年6月)(1)对照课题实验方案,从研究目标、内容、措施等方面梳理研究过程及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形成一系列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校本教材等形式的物化成果2.研究方法(1)参观访问法:经常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儿童参观、访问服装城实践基地,并聘请有关专职人员作为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校外员组织参观访问时,随时收集相关的信息,记录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