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非线性效应.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980603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非线性效应    宋美吉吉摘 要 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Getis 方法对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过滤,构建起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估计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民生支出发挥作用的程度与其支出量紧密相连,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民生支出在“惠民生”的同时,也较好实现了“促发展”的目標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的规模,形成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Key]民生支出;经济发展;非线性效应;空间过滤[]F812.5 [] A []1673-0461(2018)10-0085-08一、引 言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社会矛盾也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改善民生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民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生”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现阶段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十九大更是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的持续改善,推动我国经济逐渐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动力转换的良好态势但是,民生支出并非是越多越好过少的支出可能会使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阻碍经济发展;过多的支出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拖慢经济发展的脚步我们不能只看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民生改善,更不能不顾经济发展阶段,透支社会财富而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如何协调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而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已成为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探究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促发展”和“惠民生”双赢的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针对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外学者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民生支出属于我国具体国情之下的特有名词,国外多以民生支出的近义词“社会性支出”(Social Spending)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效应现有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民生支出不利于经济发展国外方面,Persson(1994)[1]基于1960~1985年OECD国家的数据,利用IV估计方法得到结论,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并不显著。

      Arjona(2001)[2]基于1970~1998年OECD国家的数据,利用GMM-IV估计方法得出类似结论,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发展有显著负面影响Michael Connolly & Cheng Li(2014)[3]基于1999~2011年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政府消费性支出(公共卫生、教育、住房保障)每增长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随之显著降低0.86个百分点国内方面,李普亮(2015)[4]基于2007~2012年我国省级数据,根据GMM估计法得到结论,民生支出未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付文林和沈坤荣(2006)[5]基于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方法,得出民生支出中的社会文教费对GDP有负向影响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张峁(2010)[6]等孙正(2014)[7]基于1995~2012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GMM估计法得到民生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支出会阻碍经济发展二是认为民生支出有助于经济发展国外方面,大部分研究基于实证分析得到结论,社会性支出对GDP有显著的贡献,包括Lindert(2010)[8]、Furceri & Zdzienicka(2012)[9]、Marcuello & Monta?觡es(2012)[10]等。

      还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性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机制,Fatas & Mihov(2001)[11]认为社会性有助于提高私人部门的产出,Furceri(2010)[12]指出社会性支出提高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Bird(2000)[13]则认为其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承担能力国内方面,杨志安等(2013)[14]利用我国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得到结论,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但其弹性系数较小得到相同结论的还有罗本德和张皎(2013)[15]、荆丽月(2014)[16]此外,王志扬和宁琦(2016)[17]、范红忠和陈攀(2016)[18]、王德娟和贾建宇(2017)[19]分别以民生支出的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等为分析对象,发现各类支出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大多数研究都将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设定为单调的线性关系,而两者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这可能是造成研究结论非一致的原因仅有极少数研究从非线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包括赵天奕(2012)[20]和方大春(2015)[21],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相依性,从而产生了参数估计的内生性问题。

      其二,从实证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而我国地缘辽阔,各省份间经济发展水平及民生改善状况差异较大,时间序列分析无法刻画出省域层面两者关系的不同表现而要实现我国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整体协调,有必要以省域为依托,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地作出政策调整其三,由于“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存在,大多数数据都被证实具有或强或弱的空间相关性在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会通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跨地区流动,间接影响其他地区,使得变量可能具有空间关联,但现有研究在具体建模时却没有将其纳入分析框架,导致估计结果是有偏和非一致的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补充,首先利用空间过滤技术处理实证数据可能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民生支出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我国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具有非线性特征,考察对于不同地区,民生支出能否在“惠民生”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从理论上讲,民生支出可以通过总需求、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途径影响经济发展民生支出发挥作用的程度与其支出量大小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位于一个合适的状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才能达到最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动力,才能兼顾“惠民生”与“促发展”的现实需求。

      首先,民生支出能为公民提供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弥补贫困家庭对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其次,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之于高收入者更强,但购买能力较低民生支出可以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升社会购买力,刺激社会消费需求,使经济得到有效持续的拉动最后,民生支出通过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民生支出严重不足,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意味着此时政府有明显的经济扩张偏好,如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被摆在首要位置有限的财政资源被集中于基本建设等经济领域中,民生建设往往被忽视相伴随产生“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养老难”等一系列问题,政府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力度不够,发展成果不能有效惠及全民,会降低公民的公平感和幸福感根据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关系,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可能会制约效率目标的实现民生支出的缺乏会使得低收入者能够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在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导致社会各个阶层贫富悬殊,从而破坏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经济效率也就难以持久。

      并且在一个民生状态不容乐观,收入分布呈金字塔状、以低收入者占多数的社会中,其内需拉动力也是最弱的但是,民生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社会民生建设具有刚性特征,一旦确定了较高的支出标准,后期很难降下来当民生支出超过了经济发展能力的承受范围时,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造成“高福利陷阱”像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推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高福利制度,近年来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使得高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这主要是因为,高民生支出下的高福利制度可能会破坏竞争机制,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其二,高民生支出可能会使公众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错配并且大多數民生支出都具有消费性,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而财政收入是有限的,过多增加民生领域支出就必须压缩其他用于生产性投资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过度压缩此类支出则意味着杀鸡取卵,消减宏观经济发展的活力,使民生支出的物质基础被削弱,并进而使民生支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支出的刚性需求难以得到有力支撑,“惠民生”目标的实现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过度的民生支出是对效率的限制和公平的破坏综上所述,我们提出研究假设: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不同的支出水平下,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在估计其影响时,人为将实证模型设定为线性,会导致估计的偏误,且难以观察到不同地区民生支出的异质性表现四、实证模型、指标和数据(一)模型设定为刻画民生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本文拟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与主观设定分析区间不同,面板门槛模型能够避免主观偏误,从数据特征入手来确定门槛值,客观反映不同区间内民生支出的经济效应且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惯性,为体现其动态关系,克服遗漏变量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最终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具体形式如下:y =c+?琢y +?兹X +?茁 exp I(q ≤?酌)+?茁 exp I(q >?酌)+?着 (1)其中,下标it表示第i个地区第t期数据被解释变量y表示经济发展水平,X表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控制变量,exp表示解释变量民生支出,q为门槛变量,γ为门槛值,I(.)代表着示性函数,?着表示随机扰动项模型初步设定门槛个数为1,最终的门槛个数还需通过门槛效应检验来确定。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1.指标选取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发展水平(y),用各地区人均GDP反映解释变量为民生支出(exp),分别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察民生支出规模(exp0),用各地区民生支出总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关于民生支出的界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了民生投入的重点领域,包括教育、卫生、就业、收入、社保、住房、人口等方面,阐明了民生事业的范围所在学者们对民生支出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表述,但就其涵盖内容方面都是大同小异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民生支出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权、教育权、劳动权等最基本权利为目的的财政投入,其中涵盖了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体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这六大方面支出为同时反映民生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占民生支出比重最大的前三类支出,即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单独进行分析,将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记为exp1、exp2、exp3控制变量(X)包括:劳动力(x1),用从业人员/总人口来衡量;物质资本(x2),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来衡量;人力资本(x3),用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总人口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x4),用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总额/GDP来衡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