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55《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1318746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3M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植物的蒸腾作用指导思想:生物课堂教学应落实和体现《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三个理念本篇实验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操作技能训练,难点落在转变学生现行的学习方式,强调重要概念的获得教学内容分析: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重要途径,也是植物维持自身生命的重要作用苏科版初中新课标生物学教科书第17章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安排了“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两个实验教材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出了蒸腾作用的定义,学生要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就需要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结构基础因此,教材接着安排“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水循环的影响,为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奠定基础上述实验编排在苏科版初中新课标生物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的稳定与协调”在这之前学生已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观察叶片的结构”等实验教师在演示“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可以建立学生对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感性经验,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兴趣这为学生学习抽象的文字定义和操作“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情绪状态。

      本节课是生物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第四个主题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的教学内容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将这两个实验安排在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学好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生态系统的稳定”理念的重要支撑,也是建立“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观念的重要补充学情分析:知识结构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做过“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装片”、“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等临时装片,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独立完成 “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困难不大另外,七年级“叶的结构”知识,是学生探究气孔结构特点,理解气孔开闭原理的生发点心理状态 八年级学生处在人生的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实验的兴趣浓但思维没有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深刻,经常因马虎大意导致错误八年级学生有过一年实验经验,但一些学生心理有骄傲得意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再提高实验能力,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不利因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明蒸腾作用的定义描述气孔的结构,解释气孔开闭的原理能力目标:运用科学得观察方法观察植物蒸腾现象,尝试提出问题。

      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气孔画出一个由2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情感目标:初步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惜实验仪器,遵守实验室制度教学重点:观察蒸腾作用的现象提出问题,观察气孔的结构准确熟练制作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形成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学准备:试验材料:植物枝条(如天竺葵)、无色透明塑料袋、食用油、量筒、线细2株蚕豆植株(一株在培养液中叶饱满新鲜、一株没有培养液叶干瘪)、显微镜、载玻片、镊子、解剖刀一组有蒸腾现象的对照装置教学课件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及内容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感受酒精散发的凉爽导入课题观察一组有蒸腾现象的对照实验装置用酒精棉涂抹一位学生的手背,让他感觉并说出酒精散发带来的清凉参与活动,说出:“汽化吸热,降低温度提问:绿色植物在烈日的炙烤下,怎样降低温度保护自己?”播放课件:烈日下的植物演示课前做好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板书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实验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师生总结性描述现象,初步感知蒸腾作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观察、表达的活动过程,提高相应能力u 情感迁移分析实验现象提出探究问题复习:叶片的结构临时装片的制作分组实验 探究气孔制作蚕豆叶下表片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理解气孔的结构特点和开闭原理 叶片的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强叶片水分不足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弱教具演示气孔的开闭播放课件出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是由谁引起的?你还记得叶片的主要结构名称和他们的功能吗?在叶片的结构中,谁是水分散失的门户?气孔有什么本领,使水从植物体内向外散失?思考,讨论,回答:“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是由叶片引起的 “叶片的主要结构是:表皮,叶肉,叶脉表皮分为……”;“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 “不知道气孔的特点播放课件问:“谁能告诉大家,制作临时装片的七大步骤?”“本实验应该用哪几步?”说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擦、滴、撕、展、盖、染、吸”七步骤说出“擦、滴、撕、展、盖”u 先行组织者“四问”,看是复习旧知识,实际是层层剥笋引出探究气孔的兴趣温故知新取舍旧知识,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分4人小组每组两份实验材料1人用“新鲜”蚕豆叶,另1人用“干瘪”蚕豆叶同时制作装片。

      1人观察记录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1人调试显微镜交换观察两组实验每人各自画出5~6个相连的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一个气孔,注明各部分名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气孔的开闭状态巡视帮助学生完成实验纠正学生不良的显微镜使用习惯播放课件显示气孔开闭状态图片收集两种蚕豆叶下表皮装片在显微镜下的图像,投放到投影仪上问:“构成气孔的细胞叫什么?他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开放和关闭的气孔在显微镜下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导致气孔的开闭?”组织板演:“大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观察员上讲台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说出:构成气孔的细胞是由一对半(弯)月(豆、肾)形的保卫细胞光线穿过开放的气孔形成亮点;关闭的气孔没有亮点每组的观察员上讲台板演:1.在投影片上指出“开、闭”不同状态的气孔图2.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小组中相同的内容可简略 教师演示教具,说明原理 学生观察现象感悟原理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更好的说明原理u 用教材教不同的蚕豆叶,可以看到气孔的开闭状态为理解水促使气孔开闭准备感性经验分组实验分工合作给到每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机会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其真实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在“讨论、交流、汇报”中,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生成的知识,会令他们终生难忘。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归纳总结以一棵树为例,分析蒸腾作用的全过程播放课件显示树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提问:结合图片想一想,农民向植物根部的土壤浇水、施肥,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描述“蒸腾作用”的全过程:“植物根部土壤的水分被根吸收,经茎运输到叶,使叶片中水分充足,气孔吸水开放水分散失,留下无机盐供植物生长u 概念教学交流表达,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培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练习巩固播放课件出示习题,组织学生完成练习,评讲练习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出来的是_A_装置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装置3)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巩固知识学以致用设疑引新知播放课件出示玉米一生水分利用的数据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

      那其余的 99%的水分进行蒸腾作用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蒸腾作用意义的教学做铺垫板书设计: 植物的蒸腾作用1.定义: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2.场所:叶表皮3.气孔:结构: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城的空隙 功能:散失水分,气体交换教学反思:1.联想自我 关注生命 :医生为病人打针前总要用酒精在病人的皮肤上消毒,这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事我把这一场景在课堂上重现,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切身感受,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紧接着话题一转,炎热的夏天植物怎样保护自己避免灼伤?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将好奇心转移到身边的绿色植物这样揭示课题既不突兀又有趣味2.复习旧知 一石二鸟:通过图片和师生的语言交流将新的学习内容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即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攻克本课的重、难点提供切入点此处教学活动是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 3.用教材教:新课程具有大教材观教科书的内容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用教科书的例子,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学会学习多数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只是一味地接受新知识,特别在实验操作方面,书上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基本是照葫芦画瓢。

      这样长此以往,不但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逐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丧失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改变了教学思路,尝试着进行一些探索我通过培养实验材料,把课本上“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改变成对照实验新课标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易得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我的拓展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创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提高操作技能打破学生“唯教科书是从”的旧观念,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4.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怎样进行蒸腾作用概念的教学呢?概念同化是初中生获得概念的主要途径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占优势,但学习概念时,仍少不了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观察并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是获得蒸腾作用感性经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不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思维加工,仅停留在感性经验上,学习就会迷惘怎样安排教学才能有效进行思维加工能?我想到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安排“叶片结构的复习,学习气孔结构,理解气孔开闭原理”这些都是理解蒸腾作用的重要依据有了上述阶段的学习,总结记忆蒸腾作用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的事了在新情境下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是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程度,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着手点。

      总之在概念教学上我很好的运用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不足之处:本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创新,但离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没有完全离开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思路进行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会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两种实验材料做分组实验,每小组的实验效果并不都如教师事先预想的那样因此引导那些实验不理想的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缺乏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设计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改进和提高关闭的气孔开放的气孔附:自制具图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