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化学九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13页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共享单车为了方便我们绿色出行,夏季期间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数目变大 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4.下列厨房用品,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玉米面5.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少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D.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有气体 B.海水 C.大理石 D.蒸馏水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铁在氧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发出蓝紫色火焰8.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所得溶液颜色变浅D.溶质溶解度变大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碳和氧气组成 B.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10.下图为尿素(CO(NH2)2)中各个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元素质量分数的A.① B.② C.③ D.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请回答1)清新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 (填化学式,下同)气体,能和红磷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
2)据报道,今年1~4月南京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_A 燃煤火力发电 B 治理工地扬尘 C 露天焚烧垃圾 D 使用氢能源汽车(3)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_____4)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次生大气中主要含有 5 种物质(标号 A、B、C、D、E),其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以上气体属于氧化物的有 _____(填标号).②物质 D 在红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B 物质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③现在大气中的氮气,最初有一部分是由次生大气中的_____ 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之一(填化学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气体性质试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取用高锰酸钾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氧气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已知NO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___________若用如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先在装置中装满水,应从__________(填 a 或 b)端通入气体6)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物质之一,小文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科学整理和归纳,并形成知识树如图所示。
请你参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在氧气物理性质的知识中已经给出两个实例,还有①②两方面,请你写出其中一条物理性质_____2)在氧气化学性质中,铁、硫、碳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①如图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I.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II.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III.改进后实验和原实验相比优点是_____②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③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_____④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有氧气参加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填一点)(3)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 做燃料 B 救治病人 C 炼钢 D 潜水14.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1)(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__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前后,二氧化猛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向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_______,正放在桌面上a.盖上玻璃片 b.将导管移出 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6)实验室取15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5.2克,则①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②参加反应的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补钙剂。
其化学式为(CaCO3)请计算有关的问题1)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3)250克碳酸钙能补充多少克的钙元素_____?16.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17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克氧气?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此选项正确;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此选项正确;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D.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质子质量的,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此选项正确2、D【解析】夏季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增大3、C【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B错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C正确;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与所有物质反应,故D错误。
故选C4、C【解析】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玉米面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5、A【解析】A、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正确;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是原子和分子或离子,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错误;C、氢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氢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点睛: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这样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的电子,从而变成了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再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了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6、D【解析】A、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大理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7、A【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