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1课项羽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20200502138.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7854492
  • 上传时间:2021-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6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项羽本纪《史记》善于把人物的活动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使用各种手段“摹形传神”,细节之中凸显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千载如生” 本专题由《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四篇文章组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它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格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越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选文以记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不仅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提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滑稽列传》主要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的滑稽人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滑稽多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性格特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刺客列传》记叙了“荆轲剌秦王”的故事故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等方面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为我们学习刻画人物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11课 项羽本纪沐猴而冠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冒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沐猴而冠”原指猴子戴上帽子冒充人后比喻人面兽心、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英雄的毁灭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最终丧失民心,兵败身亡1.古人对“死”的讳称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2.五刑族诛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指:(1)墨刑,又叫“黥刑”,就是在罪犯的额头、面颊、手臂诸处刺字,然后再涂上墨,作为惩处的标志,如刘邦的部下英布因受过黥刑,所以又叫他黥布后来发展为“刺配”2)劓刑,割去鼻子的刑罚3)刖刑,又叫“剕刑”,就是砍掉罪犯的双脚或脚趾。

      4)宫刑,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5)大辟:就是死刑,它是最重的刑罚,所以又叫“极刑”族诛: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制度古书上常称作“族”,就是“灭族”的意思灭族最多是九族(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及旁系血缘亲属的从兄弟),但明朝的方孝孺被永乐帝诛灭了十族,第十族是他的学生,总共杀了870多人这种情况叫“连坐”,也叫“株连”,是封建统治者为加强其统治而施行的残酷刑罚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本文节选了项羽的家世与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三部分一、字音王翦(Jiǎn) 狱掾(yun)杀戮(l) 惴恐(zhu)辕门(yun) 虞姬(Y)数阕(qu) 麾下(huī)自度(du) 刈旗(y)披靡(mǐ) 瞋目(chēn)叱之(ch) 自刎(wěn)釜甑(fǔ) 力能扛鼎(ɡānɡ)惮(dn) 忼慨(kānɡ)甬道(yǒnɡ) 骓(zhuī)二、通假字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繇,同“徭”②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同“示”,出示,展示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埶,同“势”三、一词多义 (1)及(2)独(3)被(4)遇(5)以四、词类活用①项梁怒之 形容词作动词,对……生气②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 名词作动词,写信③毋妄言,族矣 名词作动词,灭族④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⑤皆沉船,破釜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下沉;使……破损⑥楚兵冠诸侯 名词作动词,居首位⑦无不膝行而前 名词作状语,用膝盖⑧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作动词,驻扎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⑩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身七十余战 名词作动词,亲身(参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马童面之 名词作动词,背(向)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名词作动词,学习豪杰蜂起 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五、古今异义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古义:两个词:地,地方;方,方圆,纵横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③吾知公长者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④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客人的总称⑤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动词,支配,操纵⑥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判断句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省略句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语后置句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定语后置句⑥乃谓其骑曰:“何如?” 宾语前置句⑦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宾语前置句⑧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状语后置句七、成语积累1.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2.才气过人: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3.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4.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5.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6.四面楚歌: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7.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8.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学生用书P52])1.第一段交代了项羽的家世,有何寓意?[明确]2.第二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他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答:                                                                                                            [明确] 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3.比较“巨鹿之战”和“东城之战”的写法及其对刻画项羽形象所起的作用战争写法内容作用巨鹿之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侧面为主正面描写概述战斗过程,侧面写诸侯的观望、恐惧、畏服渲染项羽将帅神威,反衬其叱咤风云、指挥若定、威风八面的形象东城之战正面描写为主生动地描写了项羽披甲执戟,瞋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等一系列生动场面一方面让我们看到项羽慷慨豪爽的风度,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项羽此时认输不服气,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点,塑造项羽英雄失路的悲剧形象4.写霸王别姬是否是为了展示项羽儿女情长的一面?该场景描写有何用意?答:                                                                                                            [明确] 写霸王别姬并不是为了表现项羽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而是用虞姬的柔美反衬项羽的雄武豪壮,突出表现项羽英雄失意的悲慨之情。

      该场景生动的描写与下文的激烈战斗场面构成对比,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5.试分析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答:                                                                                                            [明确] 司马迁以极其饱满的情绪写《项羽本纪》,项羽的勇猛直前摧毁暴力统治的英雄形象给读者极深的印象作者虽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指出了他必然失败的原因,但仍把他看成秦汉之际的中心人物,寄予深刻的同情,说他:“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这样热烈地歌颂人民对暴力统治的反抗,以及把陈涉和项羽分别安排在“世家”和“本纪”的做法,都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以后的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 [学生用书P54])【课内挖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兵败垓下,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刘邦军队汹涌而至,逃无可逃,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不肯过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羞愧难当之下,自刎而亡李清照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人对项羽的气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