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docx
6页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 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一)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二.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四.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学习方法(二) 一、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现实中我们对哪门课程有兴趣,那我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想要钻研它,有强烈获得这种能力的愿望对于孩子,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住这一点,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喜欢听到学生这样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很好玩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的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站成四个方向,其中一个学生站中间,蒙住眼睛转一圈,然后让他来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就连平时算术能力很差的学生也参与了,而且也熟练掌握了,这一课我是成功的,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快,而且同时也教会了他们一种数学能力——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数学,而这种思想要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而且从小就要学会应用,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些物体,水,苹果,蛋糕,让学生来分一分,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平均分,当分到蛋糕的时候,学生会说分成两半,那么这个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数学问题,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 三、 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 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他们学起来很吃力,当学习方法运用自如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任何题型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步;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画图,小学生需要画图,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还是以直观为主,所以画图对他们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列出数量关系以口头分析数学量关系为主,说出每一步求什么) 这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年级不仅语文要预习,数学也要注重预习学会数学的预习方法,也会对培养学习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学习能力的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 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年级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错误率很高,这就要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发散到以后的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随时调整,不断完善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经常提示学生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哪一种方法最好?以后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到经常训练学生的口算以及估算,提高正确率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有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上一篇: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方法 下一篇:升学指导:奥数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