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对苏轼的评价.docx
4页ﻩ名人对苏轼的评价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ﻫ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五引)ﻫ 胡寅 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汲古阁本向子諲《酒边词序》)ﻫ 王若虚 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盖不更此境耳"陈后山曰:"宋玉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待更而后知" 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若乃纤艳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 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滹南诗话》) 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 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ﻫ 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王士禛 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花草蒙拾》)ﻫ 周济ﻫ 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介存斋论词杂著》) 刘熙载ﻫ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 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东坡《定风波》云:"尚馀孤瘦雪霜姿"ﻫ 《荷花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诸家,惜未诣此《艺概》卷四)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当代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朱德高度评价三苏父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ﻫ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ﻫ 苏辙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ﻫ 王直方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 王灼ﻫ 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ﻫ 或曰:"长短句中诗也。
"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ﻫ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碧鸡漫志》卷二)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