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53865022
  • 上传时间:2023-1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 摘要:伴随互联的发展,络传输方法已成为公众表示民意、参加政治生活和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平台,多年来发生的和络舆论相关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络舆论对中国公共政策制订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订的一个新路径但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订也存在部分不利影响,政府在公共政策制订中应正确利用络舆论  关键词:络舆论政策制订影响  多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络快速崛起,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伴随络技术的发展,公共政策制订除借助于传统的信息搜集外,越来越受络的影响,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新路径  一、络舆论: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新路径  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逐步出现了部分公众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路径,如:选举、决议听证、公众咨询、政治结社、信访、协商对话等方法,同时,从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立法听证会、行政听证会、政策研讨会等,对公民直接参加政策制订过程和扩大政策议题也起到了主动作用这些经传统路径进行沟通的方法即使对公众的政治参加起到了一定的主动作用,不过,因为其本身的不足,致使有些严厉的、重大的、反应社会主流思想的内容往往没有机会成为议题,阻碍了政府对民意的了解。

      伴随中国互联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多年来,民数量逐年递增,“互联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是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聚集地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成为民众表示情绪、发表看法的主要平台,逐步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络舆论,络舆论使得民众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在公共政策制订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民经过BBS、新闻跟贴、上署名、上论坛、专题讨论、上咨询意见、上民意调查、上议政等多个方法参加社会政治生活,民和政府官员进行交流,经过络投票、上提议征集参加政策制订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走进政府、新华直接问政于民,表明互联已经成为民意的直通车络舆论和传统路径相比有很多优势,比如络信息一经公布便能得到快速的传输,增强了络舆论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政府的注意力,同时络的交互性也有利于促进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从而使政府透过络舆论愈加正确地了解民意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一个新路径  二、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双重影响  自2021年孙志刚事件引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措施》的废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措施》的出台后,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1/2]和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多年来发生的和络舆论相关的事件,说明了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1/2]越来越大,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1/2]有主动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关键表现在:  (一)有利方面  1.打开“政策窗口”,推进公共政策议程  社会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制订的首要步骤,而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社会公共问题要反应公众的普遍诉求并在社会上广为传输,其次政府认识到此社会公共问题有处理的必须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政策议程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阶段,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更加快的传达成政策制订者,同时政府也可能迫于络舆论的压力把某一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这就缩短了公众议程抵达政府议程的时间,使公众参加公共政策制订过程成为可能,同时也增加了政府了解社会问题的,从而更全方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使社会问题立即进入政府议程如2021年孙志刚事件,事件发生后,《南方城市报》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今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同时在上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文章被各大站,络舆论对于“孙志刚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报道,让大家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很多教授学者纷纷上书中央政府,把“孙志刚事件”推入了决议者面前,使这一社会公共问题很快进入了政府议程。

        2.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订更科学  公共政策制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最优化,政府部门只有了解公众的切身需要,才能制订出更合理的政策从多种政策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互联上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是任何媒体全部无法替代的,政府部门能够从中选择处理社会问题最有利的信息来制订公共政策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就是一个经典的代表2021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在新华、人民、国家发改委等站上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引发了强烈反响,最终在综合络舆论和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对原有三大“黄金周”进行调整,降低了“五一”假期,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说明络舆论有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抉择,同时节假日调整向名征求意见也说明了政府重视利用络信息对政策方案进行抉择  3.立即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制订的质量  政府出台的每一项公共政策全部要经过理论的评定和实践的检验,假如发觉某项公共政策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不宜继续实施,或此项政策的负面作用太大,就需要对此作出必须的调整2021年6月20日,国务院宣告废除实施二十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两天后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措施》,这意味着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措施》同时废止。

      两种政策最大的不一样就是由前者的社会救助和治安管理职能转变为后者的在自愿基础上的社会救助,从这一点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收容遣送制度的进步,新措施愈加表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孙志刚事件”中,络舆论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络舆论有利于立即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制订的质量  (二)不利方面  伴随络技术的发展,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逐步成为公众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新路径,但络舆论在影响公共政策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负面影响,表现在:   第一,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和制订政策的非代表性络是民意表示的平台,但络民意和络舆论则是既亲密联络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络民意可分为“原生态民意”和“真实民意”,“原生态民意”的存在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另外,伴随络技术的发展,即使名的数量越来越多,不过总会有部分人因缺乏起码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被排除在络参加之外比如农民因为经济原因的限制并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甚至买不起电脑,这使得农民不能充足利用络,农民在络参加中丧失了“话语权”这种不均衡的政治参加使政策的制订无法完全代表真实的公众意愿,造成政策制订的非代表性  第二,络上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议者的决议失误。

      因为互联含有虚拟性,络舆论的参加实施匿名制,部分情绪性的宣泄只要不触及法律法规,就能够免受责任的约束,所以在络空间中,缺乏自律的民就有可能不加证实随意公布信息,甚至有意制造假消息,决议者可能会因络上的虚假信息造成决议失误  第三,过量的信息提供会引发决议者的“盲目决议”科学决议需要适量、适时的信息支持,络条件首先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但其次信息量过多也会产生盲目决议信息量过多造成方案决择困难,在过量信息的条件下,多个方案的利弊难以权衡,使得决议者无所适从,只能闭着眼睛“跟着感觉走”,从而使方案选择带有较多的随意色彩,即产生所谓的“布里丹效应”  而且,公众在络上公布的信息常带有个人倾向,带着个人情感倾向的过量信息,使决议者疲于应付,贸然决议  三、完善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作用的对策提议  络舆论拓宽了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订的路径,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加性,使公共政策的制订更科学、更合理、更能真实反应民意,但络舆论存在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略,所以要完善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高素质的民,提升其络参加能力  没有络素质过硬的民和干部队伍,络参政就会失范,就有可能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因此,政府有责任采取方法激励、支持提升民的络素质,加强络教育,造就含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络素质的民,是适应络时代的政治参加的需求,也是提升公民络参加能力的路径之一加强络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其络道德教育,络以其自由、开放的特征给民提供了一个能使个性尽情释放的空间,但也正是因为缺乏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使得络上普遍存在部分不道德、不健康的言行,因此必需普遍开展络道德教育,规范络政治参加言行  2.对络进行管理,规范络舆论  虚假的络舆论,不但不能有效地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而且会打击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对络舆论的信任度,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避免虚假舆论操纵公共政策制订,应让民众认识到络舆论不是“宣泄不满”的空间,更不是随意公布虚假信息甚至络犯罪的平台,而是公民向政策制订者“表示民意”的路径首先要完善络管理的对应法律法规,同时要对络犯罪进行严厉处罚,其次可考虑建立和推行民身份认证制度,经过多种方法激励民实名登陆,规范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络环境  3.建立当代化的政策信息络系统  掌握全方面、正确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决议避免失误的基础  信息情报量的大小、正确是否直接影响到决议质量,政府要想在决议上不失误,必需有丰富可靠的情报、快速的情报传输、正确的情报研究,所以,要建立当代化的政策信息络系统。

      当代化的政策信息络系统应包含:(1)专门化的信息机构和信息队伍,以提升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足发挥信息机构在政策制订中的职能作用;(2)当代化的信息工具,即以电子计算机和当代化通讯设备相结合,形成络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系统;(3)络化的信息传输渠道,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信息络  参考文件:  [1]朴贞子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0627.  [2]黄丽华,姜晓宁互联影响公共政策制订的初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1(1)  [3]刘祖华络民意和公共决议党政论坛2021(5)  [4]朱水成论政府信息络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理论探讨2021(6)  [5]韩兆柱,王磊论络环境下的公民参政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