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3页舞蹈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教学法英文名称:Dance teaching method课程编号:x2120531 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简介《舞蹈教学法》是舞蹈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 方法教授民族民间舞它在研究一般教学规律和方法的基础上,剖析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个性和共性 的基本规律,从中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舞蹈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课程的教学任务、原则、内容、方 法和组织形式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方法,今后能用所学的知识 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为掌握舞蹈教学能力提供指导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通过科学性、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和手段,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预 期的培养目的,成为有文化、有技能、有素 质、有自信、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舞蹈大学 生;① 支撑毕业要求第1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 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的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② 支撑毕业要求第7点: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 针、政策和法规,在能够独立完成个体工作的基础上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团队成员 协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2、舞蹈教学法课程主要介绍民间舞课程的授 课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 民间舞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教学设计和 方法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能够教 授舞蹈,掌握舞蹈教学能力提供指导;③ 支撑毕业要求第2点: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学、美学、艺术理论等多学科 的通识性知识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养④ 支撑毕业要求第4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 审美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舞蹈教学法是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关注人 的个体价值及尊重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 上,运用适于舞蹈专项技能特别是中国民族 民间舞肢体语言技能的动作训练,通过学生 成长的不同阶段,因材施教⑤支撑毕业要求第5点: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 具有舞蹈教育和舞蹈编创的基本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综述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述基本要求(1) 了解部分:教学法的本质;理解部分:教学方法、目的;(2) 掌握部分:教学方法的结构与层次;熟练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
2. 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本质;(1) 难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特点二) 民族民间舞教师的能力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教师的能力基本要求(1) 了解部分:教师的能力;理解部分:民间舞教师的教育能力;(2) 掌握部分:民间舞教师的教研能力;熟练掌握:民间舞教师的教学能力1. 重点和难点重点:民间舞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1) 难点:民间舞教师的创新能力三) 民族民间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教学设计基本要求(1) 了解部分:民间舞教学设计概述;理解部分:民间舞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2) 掌握部分:民间舞教学设计的理论特征;熟练掌握:民间舞教学设计的实施准则1. 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教学实践;(1) 难点:设立教学内容四) 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 了解部分:教学方法的概念;理解部分:民间舞教学方法体系;(2) 掌握部分:民间舞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熟练掌握:民间舞教学阶段的特点及方法1. 重点和难点重点:民间舞教学方法的选择;(1) 难点:开法阶段、训练巩固阶段、能力提高阶段五)民族民间舞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课程设置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民间舞课程的含义;(2)理解部分:民间舞教学的含义;(3)掌握部分:民间舞课程开发模式;(4)熟练掌握:民间舞课程设置内容。
1. 重点和难点(1)重点:民间舞蹈风格课;(2)难点: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课程设置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五、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答疑比例教学方法综述讲授61:1■民族民间舞教师的能力讲授61:1—•民族民间舞教学设计讲授61:1四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讲授81:1五民族民间舞课程设置讲授61:1《舞蹈教学法》课程是舞蹈教学系统中的主要环节,通过它的学习,使之与舞蹈技能课程之间建立紧密相连的关系一一理论指导实践,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舞蹈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是先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民间舞教学组合》是必修的专业课程,为《舞蹈教学法》提供熟练的专业技能七、教学参考书目1、《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2、《舞蹈教育学》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本科考试满分100分,60分及格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二总成绩评价项目评价环节课程目标平时成绩(50分)考勤、课堂表现、实践教学(50%)支撑课程目标第1点期末成绩(50分)论文(50%)支撑课程目标第2. 3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