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946781
  • 上传时间:2019-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历史看)(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1)古代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七个时期,即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明清时期,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战国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隋唐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明清中华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内容看)(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2)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文化的区域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提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1)区别 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二者表现不同: 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联系 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考点2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24: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思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包容性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5、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绝对不同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考点精练:1.(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2.(09安徽卷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C【解析】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由题干可选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A直接不符合题干,B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说法不准确 3.(09海南卷16)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 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对联强调了关注民生、勤勉善政的理念,并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④符合题意,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②强调执政为民,行为主体是党,故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4.(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答案】 C【解析】“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说明世界广传中国话,体现了在世界上流传汉语的重要性,只有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

       5.(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A 【解析】”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的说法正确;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6.(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易题从题干的主题看,因为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③是不准确的  7.(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8.(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答案】A【解析】“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传播、展示中华文化。

      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D与题干无关,均应排除 9.(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发掘出“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该语句反映出中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