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亦洋亦土的洋务文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8989010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6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亦洋亦土的洋务文化刘云(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摘要:洋务文化是中丙嫁接的产物,这种嫁接依托于洋务运动的社会机制和“丙 学中源说”、“中体丙用论”的文化机制这使得洋务文化自成体系,成为嫁接得 很不完美的畸形文化似总体而言,它的产生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形成 了新的文化格局,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洋务文化社会机制新文化格局所谓洋务文化,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洋务运动基础上形成的 以“中体丙用”为基木模式,并带有资木主义特质的新文化但是,洋务文化并 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新陈代谢的结果,而是中丙文化嫁接的产物一、 洋务文化生成的社会机制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三十年时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时期,分为“求强”和“求富”两个时期在这三十多年间,中国的经济、思想、 阶级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资木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并有所发展;地主 阶级和农民阶级急剧分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产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开始走向世界,向丙方学习,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外国殖民主义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是在 教书、译书、科技及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与时俱进地 创造新文化,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洋务文化。

      二、 洋务文化生成的文化机制洋务运动所依托的文化资源,一是由欧美传入的丙学;二是中国传统的 中学中学和两学的互动,成为决定洋务文化面貌的思想文化基础不过,在那 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谓丙学,仅以科技文化为主,稍涉及一点社会政治 文化;所谓中学,则以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为骨干,乂在丙学的冲击下不断变形; 所谓变形,就是在中学的“体”上嫁接了丙学的“用在“用”的过程中又不 断冲击无法成为“用”的根基的“体”,出现了所谓“不中不西”的近代新学在洋务文化生成过程当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与其联系最 为密切顾名思义,所谓“西学中源说”就是指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西方的 科技、思想文化等都是从中国照搬照抄过去的这些理论,现在听来很荒谬,但 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既还击了顽固派的攻击,因为既然西学源 于中国,办洋务就不存在“用夷变夏”的问题了;同吋,它也增强了中国人的自 信心,使人容易接受办洋务的事实而“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则比“西学中源说” 更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顺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更加迎合了世 人的心态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渊源的文明古国,让国人对本国 文化全盘皆抛而去全盘皆收一种新的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中体西用论”的 提出恰好为两者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无疑是找到了一条两者冇机结合的理想 途径。

      三、洋务文化的评价洋务文化既有其自身的进步性,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洋务文化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它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初步变化,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变化,表现在自我封闭的传统意识的动 摇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两个方面中国自古有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的信条洋务文化产生后,人们逐渐摒弃了这一观念,开始面对现实,探索新知, “师夷长技”文化价值观念中“夷夏之辩”这一传统观念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洋务运动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了西方的进步和自身的落后,淡化了“以夷变夏” 的恐惧心态,代之以积极开展中心文化交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始奋发图强 另外,洋务运动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洋货作为西方文明 的一种物质载体,在进入中国的吋候,把西方生活方式也带入了中国,使人们的 经济生活在原有的传统色调之外增添了一些近代文明的色彩,并影响和改变着中 国人的面貌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使中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格局洋务文化的局限性体现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势力依然强人,所以洋 务文化始终不能挣脱封建统治的强大穹庐而使自身的光芒更深更远地散播,因此, 它并没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彻底革新。

      并且,它的侣导者在面对顽固派吋也 表现出了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了洋务文化不可能把中国文化从根本 上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也正是它的局限性之所在但洋务文化毕竟是一种新兴文化,它的传入使古老的中国嗅到了一丝清 新的气息,开始从睡梦中觉醒,睁眼看世界了,并为以后中国的历次变革,如维 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 们可以说洋务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颗启明星,它的出现,照亮了中国文化前 进的道路参考文献1. 卢怕炜《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苏州大学》,2002, 4、2. 井上清《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一 期3. 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第17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