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尾联新得名篇赏析登高尾联赏析.doc
3页《登高》尾联新得-名篇赏析登高尾联赏析《登高》尾联新得-名篇赏析【摘要】:^p :学界对于《登高》尾联的理解与翻译存在分歧既然尾联对仗,上句“艰难苦恨繁霜鬓”应是动宾结构,译为:眼见国家多难、民生多艰,理应为国效力,自己却白发横生,不禁产生无限遗憾与悔恨下句杜甫“停杯”的原因应是贫病交加,侧重在生活贫困,无钱买酒关键词】:^p :《登高》;尾联;新得杜甫的《登高》被明代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薮》),历来都是诗歌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几届学生教下来,我发现他们默写此诗最易出错的是尾联,将“繁霜鬓”写成“烦双鬓”,或将“新停”写成“新亭”笔者在气得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在琢磨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中每个字所传达的情思后来发现,从对仗入手是关键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登高》:“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参看各名家的评论与赏析,无人对《登高》尾联的对仗提出异议,但是对尾联的理解与翻译,却出现了分歧甚至自相矛盾分歧主要出自对“新停浊酒杯”缘由的理解,矛盾主要在于对“苦恨繁霜鬓”的翻译对尾联的理解,现今的参考书大多沿用唐汝询的《唐诗解》:“久客则艰苦备尝,病多则潦倒日甚,是以白发弥添,酒杯难举。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66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选用夏松凉先生的赏析,认为尾联“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的”[1]笔者不禁疑惑:《登高》作为一首“句句奇、字字奇”的奇诗,既然在颈联中已经多层面描写自己的悲苦与多病,那么杜甫为何还要在尾联处画蛇添足,再次重复这些意思呢?对于下句“停杯”的原因,明末清初的朱鹤龄在《杜工部诗集辑注》中解释为:“时公以肺病断酒后世学者多沿袭这一观点,或稍加改进,变一“肺病”为“多病”杨秋荣在《杜甫〈登高〉新解》一文中,将“潦倒”二字新解为“生计潦倒、生活贫窘”,整句诗释作:“杜甫因生活贫窘,没钱买酒而怅然罢饮”[2]笔者赞同杨秋荣的观点,但鉴于诗歌多元化解读的原则,认为将贫与病结合起来作为杜甫“停杯”的原因也许更为全面,但侧重于强调生活贫困,无钱买酒而对于上句,笔者至今没有看到满意的解释杨秋荣侧重对下句“停杯”原因的辨析,对上句却语焉不详夏送凉认为“艰难苦恨”,导致杜甫“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且明确指出,四字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