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心理教育中.doc
7页培智学生心理教育中良好性格培养途径的尝试与探讨摘要:培智学生由于大脑发育的障碍,家庭环境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以及社会偏见的不良影响,而养成了一系列不良的性格但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的可塑性,应充分理解与尊重培智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用科学适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培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培智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育 培智学生 良好性格培养 途径儿童个性的发展受遗传、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培智学生由于大脑发育的障碍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溺爱、保护或冷漠、歧视,社会环境的偏见,这些不利因素使培智学生形成以个人为中心、幼稚、依赖性强、冷漠、执拗等不良性格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根据培智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培智学生良好的性格,完善培智生的人格,使其全面健康的发展一、培智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 1、易受暗示,无主见培智生较正常儿童更易受环境、语言的暗示,不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原因:①他们有过太多失败的经历,周围的人对他们很少表现出赞美或肯定。
②他们受制于外部因素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依靠别人的意志而不是自己的意志来行事③也容易受到环境和语言的暗示2、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机不足是培智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表现: ①厌倦学习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面临很多困难,很少的成功体验,致使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上课②主动性不足培智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③注意力不集中培智学生的注意力以不随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稳定性很差常常随刺激或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注意力的涣散3、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培智学生由于受到其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反应:①过高地评价自已而沾沾自喜②过低地评价自己而感到自卑 4、偏激的心理状态偏激的心理状态是培智学生很普遍、很明显的一种心理特点行为:①一种是极易冲动和攻击性行为②一种是恐惧、胆怯、孤僻和退却5、做事刻板,不灵活培智学生做事刻板,不灵活是他们的共性优势:应用这种特点,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负责任,遵守各种规则的性格特征二、培养培智学生良好性格的六条途径如何根据培智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呢?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理解与尊重培智生首先是理解: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只是我们的缺陷没有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而智力落后儿童的缺陷会造成学习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其次是尊重,我们应把培智孩子当天使一样的宠爱,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一次晨会,二年级的周龙将郑云龙推倒在地,郑云龙大哭起来,其实他摔得并不重旁边的谢老师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也说,不要哭了可他越哭越起劲,好像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停止操场上有很多老师和领导,这晨会课不能就此停止我急中生智,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轻声地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因一点小事而哭这孩子真的一下子停止了哭泣二)、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培智学生良好性格的主阵地 首先实施分层教育,让每名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培智学生较正常孩子更少有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究其原因,培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了更多的失败与指责,从心理学上讲,就出现了一种“习得性无助”,一个孩子产生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就会更加缺乏学习的动力,显得更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教育,同样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同样一个字,有的学生可以达到书写的水平,有的学生可以达到描红的水平,有的学生不会写但会认,有的学生无法认,但会读。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其次,进行多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智孩子较正常孩子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培智课堂上若单一地进行单学科教学,学生不会配合太长时间,而且教师的教学也会感到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而以一种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多学科综合的教学形式,不仅学生乐于接受,愿学乐学,而且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一节体育课可融入律动、音乐和数学一节数学课可融入生活、手工、音乐和律动等等三)、行为矫正法在日常行为中的跟踪应用1、阳光强化法阳光强化又称为正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通俗地讲,当学生出现一个好行为时,给他一个奖励,就会增加他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培二年级学生陈宝龙有一次主动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筒里,值班老师马上表扬了他,而且还奖励他一个糖果,以后他只要看到垃圾都会主动地捡起来丢到垃圾筒行为会带来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又会影响我们下一步的行为当行为的结果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时,正强化就发生了在正强化中,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所以该行为会频繁发生 2、负强化法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管理手段,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处分等。
通过负强化可以使人感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主动放弃不良行为,改邪归正三年级学生肖杰,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到中午,他就学狗叫,他一叫,有很多培智学生跟着他一起叫,平静的校园就这样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值班老师制止他,他就停一会儿,可过一会就会又叫我觉得应该对他这种行为进行惩罚又是一个中午,当他又学狗叫时,马上把他拉到办公室“孤立”了起来十分钟后,他感到“孤独”的可怕从此,校园里再也没有“狗叫声”了四)、心理暗示法随时激发培智学生的潜能 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成功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人的潜能所以经常对培智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更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智障生徐格是从普小转到特校的记得刚到特校时,她是一个不会说话,怯懦,害羞,笨笨的女生在特校,老师经常用“你能行!”“你真棒!“的话语来鼓励她如今,她真变得聪明了,进步很大,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展能比赛中,她一下子背了十首唐诗,表现得非常自信与快乐现在她在校办工厂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学校的环境、教师鼓励的语言不断给她暗示的结果。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能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五)、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培智学生回归社会的必经途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培智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少人存在着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培智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例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认识自己”来挖掘每个培智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使他们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在听同学的自我描述以及对同学的赞美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同学,欣赏同学培智学生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也就初步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六)、个体差异性的把握实施因材施教来促进整体提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陈伟波是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老师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对他都是无济于事人都有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培智孩子也不另外,如何让他被人认可呢?有一天晨会,老师宣布让他当值日生,监管学生乱扔乱丢的行为没想到他喜上眉梢,很高兴地答应了,而且做得很认真,他的那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减少了。
学生周龙不会说话,但特别喜欢充当一个领导的角色,班主任老师让他带领学生打蓝球,他把学生组织得很好,学生一个一个排队投球,秩序井然没有推拉插队的现象周龙带领学生打球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三、培智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探索及良好性格的培养的感受良好性格的培养是培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的可塑性,充分理解与尊重培智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用科学的适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培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培智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1、 雷江化、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9.2、 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培智学校教学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9.720.3、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62.463.4、 (美)魏特利、林伟贤.做我生命中的第一:成功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88(作者简介:刘军霞,女,33,教师,中级职称,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421700,18972626709,675266223@.com)智障学生身上存在的那些不良性格特征令培智学校教师头疼不已,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行为,感觉到手足无措,很多时候只能自己生气。
刘老师这篇论文针对智障生身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六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先学习了!在此,我就您的行文提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智障生心理特征的列举和分析,您分得很细,看似很清晰,很有条理但是,这样做却使文字显得比较凌乱您是否可以用“因为……所以……”的方式来论述,随后再加上您的评价,这样,也许更具有条理性另外,在文字叙述上需要进一步推敲;在序号使用上需规范化在“(一)”这样的序号后面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