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含解析】.docx
11页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发展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在新时代语境下,“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当前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是30多年来忽视工匠精神造成的B.我国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日本制造业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D.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B.《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工匠们“不农不商”,得到至高认同C.华夏的大国工匠创造了工匠文化,这种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D.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唐诗宋词等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B.“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C.相较于德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欧盟其他国家之所以经济衰退,主要在于他们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D.要改变我国制造业的现状,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应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工、能力、操作的观念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分)5.大国工匠,塑造着中国的形象;工匠精神,彰显文化软实力。
中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工匠,例如修复古书画的单嘉玖阅读下文并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培育和宣传我国的工匠精神?(6分)“在故宫从事古书画修复35年,可以充分感受到宣纸的膨胀与收缩”,这是单嘉玖在我们拍摄之前,这些工匠们已经专心工作很多年了,只是不为大众所知《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系列短篇的播放,才将他们推至台前,年轻人得以对他们更了解也更佩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礼物[美]斯宾塞·约翰逊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有一样东西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老人解释说:“因为收到这个礼物之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都能做得更好哇!”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虽然他并不完全明白老人的话,“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我这样一个礼物老人笑了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要过多少个生日才能领悟礼物的价值老人很喜欢看孩子在附近玩耍老人常常看到他在附近的树上荡秋千,看到他灿烂的笑脸,听到他欢快的笑声孩子过得很快乐,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投入,别人光是看着他,都会觉得开心。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老人一直有意无意地留心着他做事的方式星期六的早上,他偶尔会看到他的小朋友在街对面修剪草坪孩子一边干活儿,一边吹着口哨似乎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得很开心一天早上,孩子看到了老人,想起老人曾对自己提起的那个礼物孩子当然对礼物非常熟悉,比如,上次过生日得到的自行车,还有圣诞节早晨在圣诞树下找到的那些礼物但是仔细想想,他发觉那些礼物带给他的快乐都不会长久他好奇地想:那个礼物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到底是什么使它比其他礼物更棒呢?什么东西才会让我觉得更开心、做事更顺利呢?他想不出答案,于是穿过街道去问老人他的问题非常孩子气:“那个礼物是不是像魔杖一样,能让我实现所有的愿望?”“不,”老人笑着回答,“那个礼物跟魔杖和愿望没有关系孩子还是不明白老人的话,回去继续修剪草坪时还在想着那个礼物时光飞逝,孩子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不满在感觉不耐烦的时候,他会梦想外面未知的世界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以前与老人对话的时候,他发觉自己越来越想弄清那个礼物到底是什么他又去找老人,问:“那个礼物是不是能让我变得非常富有?”“是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会老人告诉他,“那个礼物可以让你获得许多种不同的财富,但它的价值并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少年更加迷惑了:“您跟我说过,得到那个礼物后就会变得更快乐是的,”老人说,“你还会变得更有效率,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变得更成功变得更成功,是指什么呢?”少年好奇地问变得更成功就是指得到更多你需要的东西,”老人回答,“任何你觉得重要的东西”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现在对你来说,成功可能就意味着跟父母相处得更融洽,在学校里得到更优秀的分数,体育活动表现得更出色,或者在课余得到一份兼职,并因为工作出色而加薪再过些时候,成功可能意味着更有成就更富足,或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我感觉对您来说,成功是什么呢?”少年问老人笑了起来:“到了我这个年纪,成功就是能笑口常开,爱得更深,更好地服务他人少年马上反应道:“您觉得这些都是那个礼物帮您做到的吗?”“没错!”老人回答哦,我从没听其他人说起过这样一个礼物我想它可能并不存在吧?”老人回答道:“噢,它确实存在不过,我想你可能还没弄明白突然,少年想到了什么原来如此!他知道那个礼物是什么了……知道它过去是什么,也知道它现在是什么礼物就是把握此刻,全神贯注于正在发生的事,珍惜和欣赏每天得到的东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人很喜欢看孩子在附近玩耍,尤其是荡秋千,是因为孩子给老人带来了很多快乐。
B.小说中写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投入”,是因为孩子知道老人一直在看他,他想给老人带去快乐C.孩子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这时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不耐烦,而对未知充满了好奇,所以想弄清楚礼物到底是什么,渴望未知的东西D.老人说礼物就是把握此刻,珍惜每天得到的东西,是希望孩子能珍惜当下、过好当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对老人和孩子的外貌描写几乎没有,正是这种忽略外貌特征的描写,使老人和孩子可以成为我们身边的老人和孩子B.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既有老人的循循善诱又有孩子的好奇追问,体现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C.小说写到成功对于老人来说就是“能笑口常开,爱得更深,更好地服务他人”,帮助孩子找到礼物,就是老人的成功之举D.小说结尾描写少年突然想到了什么,“原来如此”,可知,少年对于礼物并不满意,这份期待已久的礼物没有让少年更快乐8.小说以“礼物”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9.中国作家阿来说:“我愿意写出成长所经历的磨难,但我更愿意写出成长中的温暖美国作家斯宾塞的小说可以体现这一创作观点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写出成长中的温暖”这一文学主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