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钟演出使用乐器介绍.doc
6页编钟演出使用乐器介绍我国古人将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为八类,既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之八音《乐记》中曾记载为:“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乐器大部分已经失传直到1978年,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及编磬及其他失传的乐器,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重放异彩人们才有机会见到这些几千年来只有文献不见实物的精美的宫廷乐器,重新聆听他们的声音下面介绍的是演出中您将欣赏到的古老的八音乐器,届时他们有些将作为独奏的乐器,有些将隐在乐队里面作为合奏金——编钟 “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八音之中称之为“金”编钟,又叫歌钟,是把钟依大小,有次序地挂在木制钟架上历代的编钟形制不一,枚数也有异古代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曾侯乙墓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更神奇的是,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石——编磬“磬”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用磬石制成,八音之中被称知为“石”早期被用于先民的祭祀活动中;后被历代帝王用在宗庙祭祀、宫殿宴享、朝聘礼仪活动中磬的声音清远而剔透,音色优美穿透力很强,古代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声被寓意为着凤凰的叫声,传说聆听磬声者会吉祥如意《广异记》记载“磬声一振,鬼神必闻”磬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古代击磬者,必先沐浴、焚香、朝拜,然后才得击磬湖北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全套编磬由磬石制成,分上下两层悬挂这套编磬与同时出土的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编钟、编磬是“国宝”,不能随便敲击所以此次乐团带来的是耗资金达百万之巨,经过5年反复试验、试制,终于成功仿制出来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丝——瑟、琴“瑟”,古代弹弦乐器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其历史久远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瑟弦数为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古瑟至南北朝时期失传琴”,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弹拨乐器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
竹——排萧、篪排萧,人们常以为排萧是国外其它民族的乐器,其实在我国2400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有制作精美、发音灵敏的排萧当时称做“籁”或“篙”秦汉以后称之为箫,后来为了与洞箫区别,而称之为排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以排箫演奏的远古韶乐﹐甚至可以招来凤鸟古人对排箫有许多溢美之辞它的外形犹如凤鸟的羽翼﹐声音犹如凤鸟的吟鸣篪”,我国古代的吹管乐器,两端均为闭口,无膜,音色空旷、飘逸篪是一种似笛非笛的竹管横吹乐器由于失传以久,人们一直难以知道它的实物真貌直至,曾候己墓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篪乐器,终于使这古老的乐器重新与世人见面 匏——笙 笙是一件非常古老而科学的吹管乐器起源虽无实物留存,但文献记载可追朔到非常早的年代从现在苗族葫芦笙的结构来看,笙的出现,应该是非常早期的笙斗用天然的葫芦“匏”,簧片用竹篾青制造,所以八音之中,它归为匏土——埙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用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其大小近似人的拳头,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更使我们体会到一幅朦胧而另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另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
这就是我们在九月末会听到的立秋之音革——建鼓 建鼓整体成圆堆形,承柱的鼓座系用青铜铸成,其造型与铸艺之精令人叫绝群龙穿插纠结,龙蟠龙、龙缠龙、实难准确地弄清其数量和来龙去脉鼓柱置于其上,中悬椭圆形木腔皮鼓,颇有雄浑之风,是打击乐器木——柷(音zhu) “柷”,古代打击乐器由木制,形如木升,上宽下窄,用木棒撞其内壁发出声音,用来示意乐的起始历代宫廷雅乐都有用到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