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整理含答案)17743.pdf
37页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 第 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选择题 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或不必要的是( ) A.长木板必须水平,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释放小车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之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 A.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B.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作计时起点 C.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 0.1 s D.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 0.02 s、0.04 s、…、n×0.02 s均可 3.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述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来测量 B.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 C.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带有毫米刻度的长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出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 D.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4.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 v-t 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确定了 v-t 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 B.作 v-t 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C.作出的 v-t 图象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 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5.如下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 4 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 ) 6.为了研究小车的运动,某同学用小车拖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了一系列的点,测得:小车前 0.1 s 前进了 5 cm,0.3 s 末到 0.35 s 末前进了 0.92 cm,前进总长度为 10 cm 共用了 0.4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 10 cm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0.25 m/s B.小车在前 0.35 s 的平均速度是 0.17 m/s C.小车在 0.1 s 末的瞬时速度约为 0.5 m/s D.无法知道小车在 0.3 s 末的瞬时速度 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间(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 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tanα 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二、非选择题 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________.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10.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 5 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 A、B、C、D、E、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 a、b、c、d、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 xOy 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 v-t 关系的图线,从而可求出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请你在 xOy 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 v-t 关系的图线(作答在题卡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 v 轴?答:________. (3)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要想求出 0.1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 (4)若测得 a 段纸带的长度为 2.0 cm,e 段纸带的长度为 10.0 cm,则加速度为________m/s2. 1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一段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A、B、C、D、E、F 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由纸带提供的数据求出打下 C、E 点时的小车的速度,填入下表: 计数点序号 B C D E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 t/s 0 0.1 0.2 0.3 通过计数点时小车的0.25 0.45 速度 v/m·s-1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 (3)根据作出的 v-t 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第二章 第 2 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 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运用公式 v=v0+at 解题时,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 a 取负值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 a 取正值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 a 取负值 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均取正值 2.两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加速度为 1 m/s2,乙的加速度为-4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 C.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大 D.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3.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可知其速度—时间的关系为( ) A.v=(4+2t)m/s B.v=(-4+2t)m/s C.v=(-4-2t)m/s D.v=(4-2t)m/s 4.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10 m/s2, 则2 s末的速度为( ) A.10 m/s B.0 C.-10 m/s D.5 m/s 5. 以 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遇紧急情况而急刹车获得大小为 4 m/s2的加速度,则刹车 6 s 后汽车的速度为( ) A.44 m/s B.24 m/s C.4 m/s D.0 6.如图所示是某质点的 v-t 图象,则( ) A.前 2 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 3 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2~5 s 内物体静止 C.前 2 s 和后 3 s 内速度的变化量均为 5 m/s D.前 2 s 的加速度是 2.5 m/s2,后 3 s 的加速度是-53 m/s2 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中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8.A、B 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1)A、B 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其加速度? (2)求 2 s 末 A、B 两物体的速度? (3)求 7 s 末 A、B 两物体的速度? 9.卡车原来以 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 2 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 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了原来的速度, 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 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 2 s 末及 10 s 末的瞬时速度. 第二章 第 3 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 1. 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物体, 比较它们在同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其中位移最大的一定是( ) 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这段时间的初速度最大的物体 C.这段时间的末速度最大的物体 D.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 2.一辆汽车在 4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 2 m/s,末速为 10 m/s,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2 B.汽车的加速度为 8 m/s2 C.汽车的位移为 40 m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0 m/s 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 v0=2.0 m/s,它在第 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 4.5 m,则它的加速度为( ) A.0.5 m/s2 B.1.0 m/s2 C.1.5 m/s2 D.2.0 m/s2 4.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 与开始刹车后 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5.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在 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 2 m B.乙在甲之前 2 m C.乙在甲之前 4 m D.甲在乙之前 4 m 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 v0,末速度的大小为 v′,则在时间 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v ( ) A.等于(v0+v′)/2 B.小于(v0+v′)/2 C.大于(v0+v′)/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7.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 4 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 20 s,设各节车厢等长,车厢连接处的长度不计,这列火车的车厢节数为( ) A.5 节 B.25 节 C.10 节 D.15 节 二、非选择题 8. 汽车以 v0=10 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 刹车后经过 2 秒钟速度变为 6 m/s.若将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起,汽车 6 s 内发生的位移; (2)汽车静止前 2 秒内通过的位移. 9.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第二章 第 4 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一、选择题 1. 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 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 A.1∶2 B.1∶4 C.1∶ 2 D.2∶1 2.汽车以 5 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 4 s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 A.4 m B.36 m C.6.25 m D.以上选项都不对 3. 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 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下图, 如果拍摄时每隔 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4.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 AB=2 m,BC=3 m,CD=4 m.且物体通过 AB、BC、CD 所用时间相等,则 OA 之间的距离为( ) A.1 m B.0.5 m C.98 m D.1.2 m 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t1-t2t1t2t1+t2 B.Δxt1-t2t1t2t1+t2 C.2Δxt1+t2t1t2t1-t2 D.Δxt1+t2t1t2t1-t2 6.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x,在它的中点 x/2 处的速度为 v1,在 t 内的平均速度为 v2,则 v1和 v2的关系是( ) A.只有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只有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