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中两条线索的把握.docx
3页一篇文章中两条线索的把握提起文学作品中的线索,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是一 个人物或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地点,还可以 是一个时间或一种感情它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主题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作品一条线 索,阅读者较容易把握,如果一篇作品中有两条线索,那就 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那么,怎样把握两条线索,更好地理解 作品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篇经典文章给了我们很大启 发一、构成两条线索的物稍有变化它不再单纯是一个人 或一个事物,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它往往是两个事件,有 时也可以是两个人《红楼梦》中有两个人物,不占很多文 字,但却举足轻重一个是刘姥姥,二个是贾雨村刘姥姥 的出现引出了大观园一应事等,最后帮助落难的贾府;贾雨 村的出现引出了贾府的起起落落,最后给贾府以致命一击 这两个人构成了《红楼梦》的两条线索白居易的叙事抒情 诗《琵琶行》中的两条线索,一个是琵琶女沦落江滨,一个 是诗人自己谪居浔阳二、有的作品两条线索不同时出现,前边先是单线,然 后再双线合壁《智取生辰纲》以“生辰纲”为纽带,以黄 泥冈为交接点,安排了押送生辰纲和智取生辰纲明暗两条线 索这两条线索,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前一部分,作品采取 单线发展的形式,集中地描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与军汉以及 两个虞侯、老都管的矛盾;走与歇的矛盾;什么时候走,什 么时候歇的矛盾;紧走和慢走的矛盾正是由于双方矛盾的 激化,才有了后面买酒喝的顺理成章到了第二部分,作者 才采用明暗线索交织进行的方式组织安排了文章的情节,杨 志押送生辰纲与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 融在一起作者安排情节极具匠心斗争的双方,一方由主 动变为被动,一方由被动变成主动,明暗两条线索也随之发 生变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紧凑,扣人 心弦三、有的作品两条线索同时出现,紧密结合,交织在一 起鲁迅著名作品《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 老栓为小栓买药治病,暗线是夏瑜被杀明线:一个秋天的 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 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 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 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 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 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索以人血馒头交织以至融合,突出群 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深化了主题。
四、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明线从现象反映主 题,暗线从本质上反映主题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对鲁达的正面描写是明线,对郑屠的描写是暗线,两条线索 的交汇点在郑屠的肉铺前鲁达在酒楼听金氏父女哭诉后, 了解郑屠劣迹,救助他们脱险,三拳打死镇关西,赞颂了鲁 达见义勇为、行侠仗仪的品质郑屠强占金翠莲,强占后又 抛弃、勒索根本从未有过的典身钱,一个小小的屠户,竟然 如此胡作非为,从根本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所以 才有后来的官逼民反的结局鲁迅先生的《药》,也是这种 情况五、理解课文不能顾此失彼,只看到一条,而忽视另一 条,更不能把两条线索弄反了,明的变成暗的,暗的变成明 的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果你只注意明线琵琶女沦 落江滨,那就会对作品的主题理解出现偏差只有全面把握 两条线索,才能教全面的概括出主题,即:通过对琵琶女高 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琵琶 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 与感慨在教学中,学过鲁迅先生的《药》之后,我曾让学 生把《药》中的明暗两条线索调换过来,再写成文章,比较 表达效果结果学生们一致认为主题的深刻性明显变了,革 命者的悲哀突出了,群众的冷漠减弱了。
可见,较好地把握两条线索,既能使教者轻松、全面地 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从容施教,又能迅速提高学者的阅读鉴赏能力周学伦,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