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EN 397:1995+A12000工业用安全帽(翻译).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4015001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2.0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EN 397:1995+A1:2000 工业用安全帽4. 物理要求4.1 材料与构造安全帽至少应该包含一个帽壳和一个帽衬对于安全帽的材料和构造的建议见附录A不能使用有毒、有害或引起皮肤过敏等人体伤害的材料安全帽不能有锋利的边缘,粗糙或凸起,在使用者佩戴时,与使用者接触或可能接触的安全帽配件不能对使用者产生伤害对于头盔上能够进行调整或置换的部件,其设计和制造时应该保证部件在调整、移开或置换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工具 头盔上可调整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应该保证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使用者凭自身的知识不会产生错误操作的情况4.2 外部垂直距离(External vertical distance) 根据条款6.5进行测量,外部垂直距离应不高于80mm4.3 内部垂直距离(Internal vertical distance) 根据条款6.5进行测量,内部垂直距离应不高于50mm.,见图14.4 内部垂直间隙(Internal vertical clearance) 根据条款6.5进行测量,内部垂直距离应不低于25mm.,见图1图1- 内部垂直距离和内部垂直间隙4.5 水平间距 (Horizontal distance) 根据条款6.5(具体的要求)进行测量,头盔的前方或侧方的水平间距不能小于5 mm。

      4.6 佩戴高度(Wearing height)佩戴高度应该是可调节的根据条款6.5进行测量,头盔的前方或侧方的佩戴高度不能小于:安装在头模 D上的头盔: 80 mm; 安装在头模 G上的头盔: 85 mm;安装在头模 K上的头盔: 90 mm4.7 帽衬(Hardness) 帽衬应该包含帽箍和颈带4.7.1 帽箍/颈带 (Headband/nape strap) 帽箍/颈带的长度可调整增量不应超过5mm4.7.2 托架 ( Cradle) 如果托架上带有纺织带,其宽度不能小于15mm并且从交叉点延伸开的纺织带总宽度不能小于72mm4.7.3 吸汗带(comfort band or sweatband) 如果有吸汗带,吸汗带应该位于帽箍内部的前部,并且从前额中心点到两端的长度不能小于100mm测量应该采用软性测量工具,沿着帽箍较低边缘上方10mm±1mm的线进行测量吸汗带的宽度不能小于帽箍的宽度4.8 下颏带(Chin Strap) 头盔外壳或帽箍应该装有下颏带在未拉紧时,下颏带的宽度不能小于10 mm,同时其长度能系到帽壳或帽箍上4.9 通气孔(Ventilation) 当帽壳留有通气孔时,通气孔总面积为150 mm2~450 mm2。

      4.10 附件 (Accessories) 对于头盔配件的固定,应该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制造商需提供安装装置、适当的安装洞等5. 性能要求5.1 强制要求5.1.1 冲击吸收性能 按照6.6规定的测试方法,传递到头模上面的力不能超过5.0kN安全帽该项性能要求测试前需按6.2所规定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该性能测试清单如6.1所示5.1.2 耐刺穿性能 按照6.7规定的测试方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安全帽该项性能要求测试前需按6.2所规定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该性能测试清单如6.1所示5.1.3 阻燃性能 按照6.8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续燃时间不超过5s,帽壳不得烧穿5.1.4 下颏带强度 按照6.9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下颚带发生破坏时的力值应介于150N~250N之间5.1.5 标签 头盔上的标签在经过低温、高温、水浸和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后仍然粘贴在头盔上并且是清晰可见的5.2 选择性要求5.2.1 超低温(-20℃或-30℃)按6.6规定进行冲击吸收测试前,需将一个样品按6.2.7进行预处理,样品性能需要符合条款5.1.1的要求按6.7规定进行耐刺穿性能测试前,需将第二个样品按6.2.7进行预处理,样品性能需要符合条款5.1.2的要求。

      如果样品符合此性能要求,应该根据7.2.2标注在头盔的标签上5.2.2 超高温(+150℃)按6.6规定进行冲击吸收测试前,将样品放置在+150℃的温度调节箱中进行预处理样品性能需要符合条款5.1.1的要求按6.7规定进行耐刺穿性能测试前,将样品放置在+150℃的温度调节箱中进行预处理样品性能需要符合条款5.1.2的要求如果样品符合此性能要求,应该根据7.2.2标注在头盔的标签上5.2.3 电绝缘性能按照6.10规定的三种方法进行测试时,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2mA备注1:测试方法1旨在模拟安全帽直接导电对使用者影响备注2:测试方法2的结果取决于安全帽帽壳的横向电阻如果安全帽有通气孔、金属零件贯穿帽壳等情况时则测试方法2不适用备注3:测试方法3的结果取决于安全帽帽壳的表面电阻此方法不适用于安全帽表带有金属镀层等导电材料的情况通过测试方法3可以检测使用者移动和带电物体接触的安全帽时潜在的危险如果样品符合此性能要求(3类测试同时符合),应该根据7.2.2标注在头盔的标签上5.2.4 侧向刚性按照6.11规定进行测试时,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如果样品符合此性能要求,应该根据7.2.2标注在头盔的标签上。

      5.2.5 防熔化金属飞溅性能按照6.12规定进行测试时安全帽不应出现如下情况:1)不应被融化金属刺穿;2)任何破损均需记录,垂直测量至安全帽底部平面的距离超过10mm;3)经溶化金属飞溅后,安全帽在火焰放射下5s内发生燃烧如若安全帽符合本项要求可依照7.2.2中所述用标签进行描述并贴于安全帽上6 测试方法6.1样品对安全帽的测试旨在保证它能在提供保护功能,包括制造商所提供的帽壳上必需的孔和其他附件在每一次测试中样品的最少检验数量和检验项目需保证如下:基本测试:一个安全帽,低温(-10℃)处理后冲击吸收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浸水处理后冲击吸收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高温(50℃)处理后冲击吸收性能测试,然后进行阻燃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辐射处理后冲击吸收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低温(-10℃)处理后耐穿刺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浸水处理后耐穿刺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高温(50℃)处理后耐穿刺性能测试,然后下颚带强度测试;一个安全帽,辐射处理后耐穿刺性能测试;可选择性测试:两个安全帽,每个都在超低温(适当选择-20℃或-30℃)处理后进行冲击吸收性能和耐穿刺性能测试;两个安全帽,每个都在超高温处理后进行冲击吸收性能和耐穿刺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进行电绝缘性能测试;一个安全帽,侧向刚性;一个安全帽,防熔化金属飞溅性能。

      6.2测试条件6.2.1温度调节箱应保证安全帽在箱体内不接触其内壁且不相互触碰,箱内温度应均匀温度调节箱应能调节+50℃/+20℃/-10℃/-20℃/-30℃的温度以供相关性能测试6.2.2预处理情况安全帽在测试前需要适当选择6.2.3,6.2.4,6.2.5,6.2.6,6.2.7和6.2.8中的一项进行预处理6.2.3低温处理 安全帽需要在-10℃±2℃的调温箱中放置4h至24h6.2.4高温处理 安全帽需要在50℃±2℃的调温箱中放置4h至24h6.2.5水浸处理 安全帽需要完全浸入20℃±2℃的水中并放置4h至24h6.2.6紫外线照射处理 备注 依据附录B中所示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处理6.2.6.1装置 紫外线照射的灯泡为450w的高压氙气灯备注 灯泡的推荐型号有XBO-450W/4或CSX-450W/4 紫外线照射箱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保证安全帽被摆放在均匀辐照区域内,并保证安全帽不触及箱体的内壁6.2.6.2步骤 应保证安全帽帽顶最高点至灯泡距离为150mm±5mm;样品应在紫外线照射箱中照射400h±4h,照射后需取出在实验室环境中放置。

      6.2.7超低温 将样品放置在-20℃±2℃或-30℃±2℃的温度调节箱中4h至24h进行预处理6.2.8超高温6.2.8.1装置加热室: 加热室是由1mm厚的金属薄片构成,在它底部有一个缺口加热室内部的空气温度需要可以被加热到150℃±5℃加热头: 加热头由一个1.5mm厚紫铜板构成的中空装置,具体尺寸如G号模型相当其内部可以填充冷却物(如空气或水)加热头上安装有一个圆环,其底部连接提升装置加热头内部会被加热到50℃±2.5℃该数值可利用热电偶在冠部区域测得提升装置: 提升装置可用来提升和引导加热头进入加热室,直至样品的边缘碰到加热室的底部6.2.8.2步骤安全帽需要在上述装置中放置60min±2min6.3测试环境安全帽需在温度22℃±5℃,湿度50%±30%的环境中测试6.4头模6.4.1构造 测试中使用的头模应该符合EN 960:1994中的要求: 原材料 —— 2.1 选用振动频率不小于3000Hz的金属注:下列成分的金属都可以被认为是合适的:锌镁合金:锌含量为0.3%-0.8%,d=1.79kg/dm3±0.01 kg/dm3) 或 2.2 采用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刚性材料。

      大小——见表1,图2标识——头模上应该标注穿过垂直轴的纵向和横向平面表1 头模的大小编码安全帽内周长yxD53094.525.5G56099.027.0K580104.028.0图2:头模的参考平面表2 等高线上各点距离头模中心点尺寸头模D头模 G头模 K6.4.2 头模大小的选择本标准所指定的头模分三种,分别表示为:D, G, K除了6.5中规定的测试项目外,其他测试项目应该选用3种头模种的1种,该头模适合将帽箍/颈带调整到其可调范围中间位置时的大小6.5间隙、距离和佩戴高度的测量测量垂直和水平距离,内部垂直间距和佩带高度时,安全帽应该在其可调范围内佩戴在最大和最小的头模上(头模D,G或K)进行测量应该通过在垂直轴线上施加50N的力使安全帽保持在头模上测量佩戴高度和水平距离时,帽箍应该在垂直面上调整到它在外壳里的最高位置6.6冲击吸收6.6.1定义冲击吸收实验是测量安装在适当头模上的安全帽所承受的最大冲击力6.6.2装置该设备的基座需要足够大和结实来抵抗所受到的影响基座的质量不小于500kg且需安装牢固以消除试验过程中的冲击震荡落锤质量为kg,锤头为半球形,半径为50mm±1mm落锤在安装时其轴线应与头模的垂直轴线重合,从而使得它能完成自由或导向下落。

      如果使用带导向的落锤系统,在测试前应验证60mm高度下落末速度与自由下落末速度相差不超过0.5%在冲击力测试时应保证安全帽出于自然佩戴状态且稳定,调整落锤的轴线同传感器的轴线重合;测力传感器能承受40kN的力而不损坏该测试系统,包括头模和基座,需要符合ISO6487中的标准6.6.3测试方法任何一个待测的安全帽样品均需根据安全帽的佩戴高度选择合适的头模,并依照6.2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在样品移出其预处理环境的一分钟内:1) 将安全帽正常佩戴在头模上,应保证帽箍和头模为自然佩戴且稳定2) 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