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2.doc
25页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 2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 2有一位先生说他保存有一个《先天连山卦序表》和《先 天归藏卦序表》 他的《先天连山卦序表》是这样的:艮离巽乾坤震坎兑1 2 3 4 5 6 7 8 他的《先天归藏卦序表》是这样的: 坤艮坎巽震离兑乾1 2 3 4 5 6 7 8 那位先生说,这是道家保留的顺序,至于后天顺序,连 山依然是艮开始,归藏却是离卦开始了,太玄经就是归藏的 后天顺序 贫道认为, 很多的东西不是失传了, 而是融合了, 比如归藏易祖,我们现在风水罗盘的纳干支是相同的这位先生所说的先天归藏卦序: 坤 1 、艮 2、坎 3、巽 4、 震 5 、离 6、兑 7、乾 8,非常好!与周易卦序正好掉个个, 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归藏易八卦对应卦序!“归藏易”卦序: 1 坤、2 艮、3 坎、4 巽、5 震、6 离、 7 兑、 8 乾周易”卦序: 1 乾、2 兑、3 离、4 震、5 巽、6 坎、7 艮、 8 坤——归藏易以坤卦为第 1 卦, 以乾卦为第 8 卦,与归藏 易之后的《周易》以乾卦为第 1 卦,以坤卦为第 8 卦,整体 上是正好颠了个个它是从 4 震与 5 巽之间切开,作整体上 的阴阳大颠倒,乾坤大反复的。
这种阴阳颠倒,天地翻覆的 推演易经过程,于商代与周代之间的历史史实相符合,经历 了震巽割裂,周王室西北来龙,商部落尚鬼,敬奉、祭祀的 是埋在地下的历代先祖,周部落尚天,一切归之于天命,战 争夺取天下的同时,文化的颠覆显得尤其重要商周之际的 文化颠覆,就反映在文王演易上我们下一步应该继续探讨:有了归藏易八卦卦序,能不 能依据“先天 64 卦方圆图”规律与模式,制作出“归藏易 64 卦方圆图”?另有一位先生对于《伏羲 64 卦方圆图》有这样的认识, 他说:“周易方图,是从右下到左上,依次排列的,也是按 照周易的卦序来的,乾为天往下去我认为,周易的卦序是 孔子为了说事而做而后的方圆图也是后人所做 在竹签上是画不下方圆图的,所以不能用此来推断卦的排 序,而且排出来的是重卦, 和原始八卦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 不能做为推断的依据也不能就说是周易的由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 无论是在 ‘周易八卦' 中、‘先天八卦'中,还是‘连山八卦'中、 ‘归藏八卦'中, 乾坤、兑艮、坎离、震巽这四对对应卦,始终不可以打破 ” 至于为什么这么配,是为了长男配长女 (震对巽 ),中男配中 女(坎对离 ),少男配少女 (艮对兑 ),老父配老母 (乾对坤 )。
这 是一个原则,但未必不可以变 ”“先天八卦依次排列形成阴阳鱼,这个次序有可能是历 代实践的结果, 所以在宋代成型, 绑个靠山叫伏羲先天八卦, 伏羲那时可能有卦,但应该不是这么排列的,一没有记载, 而且也是没有什么道理或者依据这么排你说归藏易的说法 我是赞同的,这个有实践基础,并非凭空蹦出来的 ”“另外,后天八卦也并非完全为了迎合河图它的排列 完全契合中国的地理结构,具体的说法请看《易经杂说》 , 也是有依据的,可以接受 ”“以上先天归藏卦序表:坤 1 艮 2 坎 2 巽 2 震 2 离 2 兑 2 乾 8,其实就是阴阳鱼逆转 .估计也是宋以后出现的,但 先天连山就看不出来是怎么来的了,后天连山,后天归藏更 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现代社会应该按照什么来写易,我觉得既然归藏是土 地而来, 连山是艮山 (我觉得比仅仅是尝野果, 有可能是发大 洪水,人们上山躲避洪水,导致对山的崇拜,由这个历史因 缘写成连山易 )而来,都是生活必需依靠的东西 到周朝, 周 朝是火德而兴 (秦就是依水德来灭周 )所以是离为首这个也 可能是政治需要,不得而知但是无可否认,商周时期,火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垦荒地,人口繁殖都是火的作用,有可 能导致对火的崇拜。
” “那么现在人们靠的是资本的,或者说为钱而生存,资 本主导社会的出现,有可能导致气数已变,不妨用代表钱财 的水坎 (应该是吧,我不确定 )来做首卦试一试 ” 连山易的 卦序应该是什么样子?广州一位先生的看法:“归藏易”卦序:1 坤, 2 艮, 3 坎, 4 巽, 5 震, 6 离,兑7,8 干周易”卦序: 1干,2 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 艮,8 坤如果按太极阴阳分巽坎艮坤为阴仪,震离兑干为阳仪,两仪 不变,到卦序顺逆,连山易卦序可能:艮坎巽坤干震离兑1 2 3 4 5 6 7 8到兑易卦序:兑离震干坤巽坎艮1 2 3 4 5 6 7 8那么坎易为: 坎巽坤艮兑干震离1 2 3 4 5 6 7 8 离易则为: 坎巽坤艮兑干震离 如果这个是正确的话,先天连山卦序表则是: 艮离巽干坤震坎兑1 2 3 4 5 6 7 8 它的规律是阴阳相间变 坎易为: 坎震坤兑艮干巽离1 2 3 4 5 6 7 8 当然了,离易规律就是阴阳顺逆了 同出一个原理,我想如果 ... ... 先天归藏卦序表: 坤艮坎巽震离兑干1 2 3 4 5 6 7 8 这是真正的归藏易八卦对应卦序! 那么连山八卦卦序极有可能就是下面这个了 - 先天连山卦序表:艮离巽干坤震坎兑1 2 3 4 5 6 7 8 广州另一位先生绘制出一个“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 :以上“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中有错误:震卦应该在由下往 上横排第五宫。
离应该在横排第六宫修正的“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图”如下: 从《归藏易 64 卦方图》(没有配上圆图,我们另外再讨论圆 图)我们能够分析出什么呢?这幅图有没有价值与意义? 我的简单认识是:1、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与黄帝之间的过渡期,也即 连山易文化与归藏易文化之间的推演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 现为山林文化与大地文化之间的区别山体形象高大,土地 卑微平坦这一点反映在人物身上,炎帝具有高高在上的价 值,具有更多的神性,或许就是神农时期的山林部落,在日 常生活中更多地弥漫着巫术氛围,这一点我们从归藏易末期 商代的日常祭祀占卜,也可以想象到是什么样一种情景到 了黄帝时期, 人开始以人的身份、 人的真实性生存在世界上 一方面,黄帝本人曾经沟通九天玄女,得到战策兵书另一 方面,黄帝时期又曾经“绝地天通” ,禁止神农时期家家为 巫祝,人人可以沟通天地的风气继续流行从神性到人性, 前者体现的是人以精神的状态活着,后者体现的是人丢开一 部分精神负担后成为现实中活着的人这应该是连山易与归 藏易两种文化之间人类生存面貌由高大向平庸的一次“落 差”现代人越来越认为缺少精神追求,缺少信仰,其实, 历史上一代一代的人们,在他们生存的不同时代,可能都存 在这种认识。
这种心理,由来已久,就是发生在这次神农部 落被黄帝部落取代之时,人生而存在的神性以及神化的生存 面具(《山海经》等上古诸书等记载的人人具有的神性面目, 戴面具式的人) ,被一一揭开,那可能是一次类似于近现代 以来西方的人性解放运动,人性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上帝 死后人的信仰空虚从连山易推演到归藏易的角度讲,那是 人类史上第一次人性复活与现代西方人性解放后道德失位 所不同,黄帝时期偏偏是以提出和建立道德的观念来使人复 活为人的开辟道德社会,确立人性世界,这使得黄帝成为 中华民缔造者的身份2、山石顽劣,土性敦厚愿意做石头一样坚硬、顽劣 的人,还是愿意做泥土一样朴实的人?连山易于归藏易交替 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善” 、“恶”概念出现、形成时期笔 者曾经有意调查、分析太行山山脊上居住着的“老山民” , 把他们作为类似于远古山林部落遗民看待,对他们的生存方 式作出 “连山易” 性质的分析 他们一代一代生活在山脊上, 耕种着山脊上一层薄土,生活日用品的保障,不是靠耕作, 而是依靠打柴与狩猎狩猎是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打柴才 是为了换取必需的日用品他们缺少金钱观念,保持着以柴 换物方式,与山下的人们交换油盐之类。
他们基本上与山下 平地居民不交往、不通婚姻,往往山上百里远近,都是世代 姻亲关系,换亲,也往往是数代人之间的“偿还” ,是主要 婚姻形式他们砍柴,可以一捆一捆地一去数十里,而后慢慢收回世世代代的砍柴行为, 形成他们的 “砍柴生存哲学” 这一点,可以参考《尚书?周书》中的《梓材》 我们做易 经,都知道商代末期箕子留下的一篇《洪范》 ,是五行八卦 的较早出处其实“洪范”之义,就是商部落铸造青铜器时 使用的“大磨具” ,称作“范” 箕子这个人,有可能是负责 青铜器铸造者,才用他所最熟悉磨具制造,来形容天下应该 怎么治理周人不同,传说中写下易经爻辞的周公,写作有 一篇《梓材》,用类似山林部落砍柴人最熟悉的砍柴行为, 来教育周部落新封到东土去的王我们习惯上认为,山里人 老实、本分,往往忽略他们具有的山林动物性的一面如果 他们瞅上一只狼,或一头山鹿,他们是很善于下陷阱、设圈 套的,往往为了捕获一只动物,会与一只动物发生顽强的数 年间的生死搏杀,类似于一只动物与另一只动物之间发生的 较量3、山石顽劣,土性敦厚,体现在对于易经的应用上, 是风水选择上的厚土葬还是山石葬从普通意义上来讲,是 指中国风水学上形成人丁的来龙选择上,山龙出人丁,山石 中磊葬,则形成家族成员的山民个性;山体遗脉或土龙出人 丁,而土中安葬,形成的人口便有泥土个性。
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中没有产生、形成严格 意义上的宗教从《山海经》反映的对山的祭祀,到商代甲 骨卜辞所反映的商部落对河流的祭祀,都说明中华民族的文 化传统,从根子处就是自然崇拜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道 教,那是几个中国人对佛教的模仿那个时代已经远远不是 人类整体意义上形成宗教观念的时代,不是上帝神灵向人类 显像的历史时期因此,直至明朝时期,道教才逐步搜罗完 善了道教诸神神系中国文化不产生宗教,渊源于黄帝时期黄帝时期,也 即归藏易,发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生命,不是来自于 神或上帝的创造,不是来自神或上帝的赐予,而是自然的赐 予,与大自然中山脉有紧密联系, 这种联系, 被称作 “龙凤” 作用或效应(艮位来龙谓之龙,离位来龙谓之凤) 发现了 自然是人的模版,发现了人的生命、天性善恶、甚至人的长 相,都是人、生命关于某一具体自然地理所赋予,而与神、 上帝无关甚至人一生的命运,福禄穷通,都是那个具体自 然地理在元运照临下的阴阳作用的反映由此形成中国特有 的天人合一的易经文化与根深蒂固的道的观念,及其系统完 备的知识体系中国历代圣人,始终有着一种拒斥鬼神宗教的倾向这 不能不说是已经的力量即便是到了周易时期的周代,笃信 天命,周代天命的观念,依然是道所体现的天命,不是人格 神的上帝。
中国固有文化中宗教的缺位,被一些西方人认为是落后 文化的表现,认为中国文化过于原始,粗糙,没有跟得上文 明的进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在现代西方先进文明 背景观照下,明清以来,近现代以来,中国文明长期落后, 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与口实以道的推演为特征的中国文化, 根子太深, 历史太久远, 是带有浓厚的原始气息,但是不是因此就是落后文化?不应 该以 300 年岁月下定论如果以某一时间段的落后下定论,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近 500 年的漫长的文 化荒原现象,以道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就应高彻底被否定 实际上,它不但没有被终止,又被孔子、老子他们再一次推 演兴盛了下来世界上,一个最为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依然在延续 中,这本身已经显示出这种文化巨大的延续力量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像世界所有的中国人,几乎都说 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是龙的传人一样,中华民族也几乎到了说 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的地步4、对于普通百姓,是磊石而葬或厚土埋葬,往往差别 不大 说差别不大, 是应为普通人无所作为 若是帝王之穴, 形成帝王将相的风水,所出人物,他们往往把历史作为个人 舞台,极力张扬个人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