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26056327
  • 上传时间:2024-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一、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和“致知”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真正格物致知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二、全文的写法及语言特点本文是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1、扣题开谈,适时立论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2、思路清晰,说理缜密这篇文章在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过程中,先论述传统儒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不科学态度,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逐层深入,有很强的说服力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一气呵成3、风格朴实,方法灵活。

      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引经据典本文引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材料,显示出作者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如,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正反举例作者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具体见下表: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反面事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这样,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显得说理充分,令人信服运用对比。

      为了证明观点的需要,文章某些地方还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2、3段,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现代学术的基础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有力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