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人教版.pdf
2页七年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七年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 2一、积累和运用(20 分)1、给文段中划线的词语注音 (3 分)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2、修改短文 (3 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小说的二个主要人物形象经过他们,反映了沦陷区德国人民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志气,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根据创设的情景,说说该如何回答 (2 分)舅舅问你:你喜欢妈妈还是爸爸?父母不在场时,你答:父母在场时,你答:4、. 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答题 (6 分)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_(2 分)同学们一定读了许多古诗文,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名句) (2 分)_一年的初中时光,相信每位同学都读了不少好书吧,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书名和作者并简要介绍你喜爱此书的理由 (2 分)_5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在老师的部署指导下,你们七年级一班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开始进行广告赏析与创作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拟一段简短精要的开幕词。
(2 分)_作为交流小组的一员,请把你收集到的最喜爱的广告语写在下面,并简要说明欣赏理由 (2 分)_广告创作比赛开始了,你的题目是为校园歌手大赛拟一则30 字左右的广告,请将你的创意写在下面,相信你会写得很棒! (2 分)_二、阅读 (40 分)(一) (10 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6.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 ,作者是_国作家_ (2 分)7.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会变得“脸色惨白”?(2 分)_8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起来?(2 分)_9.语段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等描写方法 (2 分)10.韩麦尔先生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法兰西万岁” ,这一举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_(二) (13 分)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
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 说: “十年游历, 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 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 “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 “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 “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 “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 “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 “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 “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 “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 “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 “课就上到这里了, 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 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11.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12. 联系上文 , 解释“饱学”的意思, 并再写出含有“饱”字的成语3 分)意思:_ 成语:_1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分)_1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3 分)_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世隶耕父利其然也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异焉1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A、 不能称前时之闻B、 忽啼求之C、 余闻之也久D、 借旁近与之三、作文(40 分)评分说明:评阅作文,按书写、内容、表达三项分别评出分数,三项得分相加,即为作文的实际得分。
书写、内容、表达三项每档的赋分都留有幅度,是根据学生作文在各条要示上稍有不足时,从高分向低分作调整用的书写项:档内四条要求中,有一条不合要求,另一条稍有不足的,分数向下调整两条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降档内容项:档内三条要求中,一条稍有不足的,分数向下调整两条以上稍有不足的,必须降档凡有一条不符合要求的,也必须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1 分)降档表达项:前三档档内四条要求中,一条稍有不足的,分数向下调整两条以上稍有不足的,必须降档凡有一条不合要求的,也余闻之也久即书诗四句必须降档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4 分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评分,并酌情扣 1-5 分18 、 方 仲 永 才 能 泯 灭 的 原 因 归 结 于 其 父 “ 不 使 学 ” 的 缘 故 , 用 作 者 的 话 来 说 , 就 是(2 分)(四) (8 分)日 喻(节选)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身,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人也。
注释眇:mio,目盲扣:敲打扪:mn,用手摸龠:yu,古代一种乐器,形状象笛子,但比笛子短19 “问之有目者”和“扣盘而得其身”省略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词 (2 分)2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2 分)扣盘而得其身,他日闻钟,以为日也译: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人也译:21传统上习惯把“眇者”看作贬抑对象,如果换个角度思维,做点翻案文章你能否把“眇者”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地方排列几点出来?(4 分)三、作文(40 分)今年十五岁的小刚,有一次参加旅游团去原始森林旅游在旅行中不小心与队伍走失了,他一个人在森林中过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找到了队伍请大胆想象他一天一夜的经历及心理活动,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和运用 (20 分)1、略(3 分,每空 1 分) 2、 “经过”改成“通过” 、 “德国”改成“法国” 、 “志气”改成“意志” (3 分,各 1 分) 3、应答均“喜欢”之意(3 分)4、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示例: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等5 (1)略(紧扣主题,语言生动即可 ) (2)略(广告词准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 (3)略(广告词语言生动,能突出活动特点,新颖别致为佳 )二、阅读(40 分)(一) (10 分)6 最后一课 法 都德7 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阿尔萨斯人民被迫与祖国语言告别,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感到悲愤与哀痛8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起来9 动作、语言、神态10 对祖国深切热烈的爱和祖国必胜的信心(二) (13 分)11、怎样除掉旷野里的杂草12.学识高深 饱食终日、饱经风霜、饱学诗书13. 点点头、微笑了一下 态度与前两者大致相同, 因为他们的答案都不 是最最理想的哲学家的态度应该是和蔼、深思14. 不是言而无信, 因为哲学家已经把答案展示在学生面前了三) (9 分)15、属于认为有利可图求取 拜访本来最终相称对感到诧异 16、A17、余 闻 之 也 / 久即 / 书 诗 四 句 18、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四) (8 分)19省略了主语“生而眇者” 20盲人敲打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在后来的其他时间听到了钟声,认为它就是太阳。
太阳与钟声和龠形相差很远,但是盲人不知他们的区别,认为自己没有见过,所以向别人打听21提示:勇于求学,不以求知为耻;没有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勇于类推和应用 (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以理服人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