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艺泥塑教案.doc
7页陶艺泥塑实践活动课教案活动类型: 任课教师:活动地点陶艺泥塑室活动时间90分钟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工程介绍此工程是根据当地特色,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泥塑艺术也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粘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通过对日照黑陶文化的了解,认识黑陶的烧制方法,弘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动手制作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了解陶艺泥塑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认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2 、通过对日照黑陶文化的了解,认识黑陶的烧制方法,弘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运用泥塑创作方法完成泥塑作品,学会创造,感受到泥塑艺术创造的快乐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对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认识,理解“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意义教学难点创作作品过程中的自主性探究和团队协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 、 演示法 学生: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活动方法活动材料准备陶泥假设干,泥塑工具每个小组六把、刮板每组两把,擀泥杖一把,转台两个。
活动分组情况4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平安要求1、 泥塑刀的平安使用 2、 提醒 地面湿滑行走平安教 学 过 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情景创设阶段〔一〕 组织教学分组活动〔二〕陶艺的含义1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瓷器,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在国外十七十八世纪时,有很多外国人收藏一种“白金〞那就是中国的“陶瓷〞说明中国的陶瓷是非常有价值的简介瓷器在历史上的地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到达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那么比拟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到达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根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外表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那么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那么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那么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那么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拟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5)_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所以一般说陶艺都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力与美的结晶〞 重点讲解〔1和〔2〕〔三〕陶艺制作的方法:1、泥条盘制法2、泥板成型法3、徒手捏制法4、拉坯成型法〔四〕简单介绍日照黑陶: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着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表达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如何鉴别黑陶的优与劣: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双边互动教学学生学习引发联想为下一步制作打好根底做好准备20分钟实践体验阶段确立活动内容:一|、做一件生活中观察过的物品。
比方:动物、人物、植物二、还可以在原有物体的根底上,再创造一件作品或者直接创造泥塑作品学生开始创作作品〔体验阶段〕40分钟成果展示阶段学生讲评作品15分钟交流感悟阶段1、学生体验到简单的物品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脑海当中的物品比拟模糊,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到创作作品的快乐,学会创作作品的方法的3、体验到创作品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生体验的重要性15分钟活动考核记录1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 2 作品生动、传神、独具特色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等3、团队协作的能力4、卫生清扫,观察自我挑战的能力达标记录及格〔%〕100%优秀〔%〕35%课后反思小结|:肯定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认真的做了,老师都给与肯定和表扬,肯定闪光点,评价无定那么,好坏无绝对,每件作品在老师的心里都是优秀的智慧背囊陶艺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根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开展、创新任何艺术开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拉胚的制作方法:如果你是新手就把机器调慢点,下面说正题,先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中央(放好后开始转机器)用大母手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笔筒状,如果干的话手沾点水.之后就是你随意创作的时候了.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开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表达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开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根底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到达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 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外表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 黑陶外表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
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顶峰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黑陶和灰陶为典型标志,故又称黑陶文化发现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桐林--田旺遗址是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之一此遗址发现的高达116厘米、口径44厘米的灰陶甗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大的一件;蛋壳陶杯最薄处仅03毫米,代表了当时制陶业的最高水平 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着考古队[font]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表达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芒创造 2、黑陶,著名作家,1968年出生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烟火陶器乡镇,父母均为中国底层百姓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居太湖北岸的无锡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黑陶总体艺术特点概要: 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龙山黑陶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