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论3.ppt
31页陆机生于江东望族,胸怀大志可是,正当他潜心读书时(20岁),晋灭了吴,于是闭门不出读书十年晋太康末年,他与弟陆云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拜了当时文坛领袖张华,得到张的赏识,由张引进结识了不少名流与权贵,从此步入仕途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后转入司马氏内部争权夺位斗争,一代名士,被诬陷惨遭杀身之祸 陆机的诗与潘岳并称,有“陆海潘江”之称钟嵘诗品序称其为“太康之英”晋书 陆机传称之为“一代之杰” 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地位 文赋是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陆机以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这是一大创举,开创了以赋论文学创作的先河 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撰写了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 文赋论述的主要问题有: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文体与风格问题;以及论述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五种弊病等等 文赋共有20自然段,从内容与结构讲文赋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层为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序言,提出中心论题:意与物的关系,说明写作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的“利害之所由”,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第二层为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论创作前的构思准备以及文思来时的乐趣 第三层为第六自然段,论述了文体与作家风格的关系 第四层为第七至第十七自然段,论述了作文利害之所由,从文意与文辞等方面,对作文提出了要求 第五层为第十八至第二十自然段:谈写作的体会和文章的作用,特别是第十九自然段,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文思的通畅与阻塞情状,实为灵感论 二、陆机写作文赋的目的 陆机撰写文赋,是想通过讨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他认为作文之患在于“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这是说文章的思想或作者之命意,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物;语言不能很好地反映文章思想内容创作的实际过程瞬息万变,很难用固定的几个法则作理论固定 这不仅有认识问题,而且包含了创作实践的体会问题陆机为了解决“意称物”与“文逮意”的问题,“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也“这就是陆机写作文赋的目的 三、文赋的主要文论思想 (一)“诗缘情而绮靡”说 关于诗歌的艺术本质,陆机文赋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诗是抒发感情的,文辞要绮丽华美赋是铺陈事物的,要明白流畅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
这比先秦和两汉的“情志”统一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诗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仪”束缚的巨大作用尽管当时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早在屈原时代,与“诗言志”相比照的“抒情”之说则已产生 楚辞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及诗歌“发愤抒情”的艺术功能,是对传统的“诗言志”说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理念主宰世界,“抒情”没有任何立足之地抒情”说可以说生不逢时,昙花一现,被汉儒扼杀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摇篮之中 魏晋时代,“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了,诗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革于是,陆机在文赋中大胆地否定了汉儒关于诗赋中的理念化倾向,破天荒地提出了“诗缘情”说,同时得到了文坛普遍认同,成为魏晋文人的一种共识 陆机倡言的“诗缘情”说,乃是文学自觉的产物他抓住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诗歌的本质属性,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既是“诗言志”说发展演进的历史之必然,又是人们的诗歌观念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充分说明了魏晋时代人们对诗歌艺术本质和审美特征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从此,“诗言志”与“诗缘情”两大学说相互交通,成为中国诗歌批评的两大支柱陆机的文赋的首倡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二)文赋的艺术构思论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陆机把艺术构思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构思准备、构思过程和艺术传达 1、艺术构思准备 如何进行构思,陆机首先论述了作者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构思得以进行 陆机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强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概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作者须置身于宇宙之中,广泛地观察事物,并吸收前人名著的精华来颐养自己循着四季的推移而感叹光阴易逝,看到万物的变化便引起文思秋风萧瑟,木叶枯落,就感到悲伤;阳春将至,嫩枝萌发,就觉得喜悦心怀纯洁,象凛冽的严霜;志趣高尚,象天上的彩云赞美世代有美德的人;歌颂先贤的丰功伟绩博览库藏的古今书籍;赞赏情文并茂的佳作有了深刻的感受,合上书本,拿起笔来,试着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成文章 这是一段很精彩的阐述,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个方面的内容。
陆机提出艺术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刻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学作品 陆机认为,有了虚静的心态,心神专一,深入地观察事物,境界高尚的情志,努力学习前人的典籍,吸取营养,这是艺术构思的前提条件 2、艺术构思的过程 陆机在文赋中生动描写了艺术构思活动的情况: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章开始构思的时候,要集中心思,专心致志,深思熟虑,旁求博采,让想像张开翅膀,在广阔的天空翱翔当文思到来时,思绪由朦胧而渐趋明朗事物也因思绪明朗而越来越纷纷地进入脑海用尽诸子百家的言语精华,吮吸六艺中最芳润的文辞,让想像飞到天河里安然浮游,也可以潜入到渊泉里去浸润当构思成熟要用文辞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吐辞艰涩,象把上钩的鱼从深渊里拉出来,慢吞吞的老不出水有时又很容易,美词隽语接踵而来,象高飞的鸟中箭从云端里坠落下来。
要广收历代遗留下来的散文,博采千百年留下的韵文前人使用过的辞意象晚上才绽开的花蕾,要让它盛开,艺术想像,片刻之间,可纵观古今,也可以历览四境 陆机在这里分析说:文章开始构思的时候,要集中心思,专心致志,深思熟虑,广泛搜寻,旁求博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翱翔(驰骋)当灵感到来时,思绪由朦胧而渐趋明朗,各种事物的形象纷纷涌入自己的心灵借助想象,片刻之时,可纵观古今,转瞬之间,也可以历览四境 陆机在这里论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语言文字的物化的全过程. 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陆机强调了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构思活动的展开,要发挥艺术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联想、想象具有打破时空界限,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丰富性和广阔性陆机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鹜:奔驰;极,大地的最远处仞,古代度量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在想象中,作者的思维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捕捉各种景物的形象,摄取各种美妙的意境,感情的逐渐鲜明与形象的构成是同步进行的情朦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第二、强调灵感在艺术构思中表现及其作用 所谓“灵感”即“感兴”、“应感”陆机对艺术构思时的灵感作了形象的描写: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应感之会”,即作家创作时的灵感冲动;“通塞之纪”指作家创作时灵感的通畅与阻塞 陆机认为当灵感来时是无法阻挡的,去时亦无法遏止;灵感藏而不发时,如同光息影灭;而灵感喷涌时,则如震响声起,作家必须及时捕捉时机进行创作 陆机认为当灵感来时是无法阻挡的,去时亦无法遏止;灵感藏而不发时,如同光息影灭;而灵感喷涌时,则如震响声起,作家必须及时捕捉时机进行创作 陆机认为灵感来否与“天机”有关.“方天机之骏利,去何纷而不理”即天赋神思时,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可以理清楚,其状态是:“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作家才华外溢,文章美不胜收这些作品,声韵泠泠盈耳,文采灿烂夺目,表明了创作的成功 但是在“六情底滞”,即灵感闭塞时,如果还硬要写作,那必然是徒劳的其状“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即文思枯竭如同枯木,灵感空虚如干涸河流说明文思枯竭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三)艺术表现论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和艺术构思阶段密切难分的,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先后的层次,也就是文赋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称物”和“文逮意”的区别艺术表现阶段主要解决“文逮意”的问题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构思成熟后,要按部就班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要尽量掌握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声音写法上,可以“因枝振叶”,由本及末;也可以“沿波讨源”由表及里地叙述或者从隐晦深奥之处入手,逐步阐述;或者由浅显之处入手,层层深入有了形象非构思,有时象虎吼兽奔,有时象龙舞鸟飞文章遣词,有时随手拈来,选择适当;有时较为困难,推敲再三还是扦格不合静下心来思考,将各种思绪概括地组织成文,把宇宙的一切囊括在形象之内,收取万物表现在笔端开始写作前,徘徊不前,吐辞艰涩酝酿成熟之后,文思顺利地从笔端流出文章之意就像树木的主干,能使树木直立起来;文辞就像枝条和果实,附于主干之上真正达到内情和外貌相应,内容便会在形式中表现出来心里高兴就会露出笑容,遇到哀伤就会叹息有时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有时含着笔尖却苦思不得 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
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主张作家要因情适宜,注意谋篇布局,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 陆机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有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四)文体风格论 陆机文赋论述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由于作者个性,审美爱好不同,造成作品的风格的多样性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意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意思是说:追求炫耀心目之美的,便崇尚侈丽宏衍之作;以切理怡心为快的,便以严谨贴切为贵;喜欢文辞简约的,其作品或有局促窘迫之感;爱说得畅达的,其作品让人觉得旷荡无拘束 二是说明不同的体裁,其体裁风格各异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怜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伏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 诗是抒发感情的文辞要绮丽华美赋是铺陈事物的,要明白流畅碑文是记叙功德的,立言要与人相称诔文是哀悼死者的,言辞要缠绵悲怆铭文是规诫褒赞的,要辞简意赅而温和柔顺箴文是讽刺得失的,辞意要抑扬顿挫,文清理壮颂赞是歌功颂德的,要文气舒缓,辞采华茂论文是评论是非、褒贬功过的,文意要精密细微,言辞要锋利有力。
奏章是臣子向君主陈情叙事的,文辞要和平透彻,雍容典雅辩说是用来说服别人的,言辞要冠冕堂皇,诱惑力强 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