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4783634
  • 上传时间:2023-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附件三:(1、课程大纲一律采用本格式进行录入和编辑采用A4版面,普通页边距宋体,小四号,1.5倍行间距】2、本次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均需重新修订和编写中英文课程教学大纲)重庆大学研究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中文)一、课程名称:课程编码:(现有在MIS系统中的课程与编号,新课程由学校统一编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美术学学术型硕士四、先修课程:无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请注明出版社及是否原版(境外原版、国内原文出版、国内翻译)】1、使用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2、主要参考书目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的叙述必须简明扼要,控制在5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基于美术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关于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人类文化记忆研究的学科。

      它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生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强调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而是蕴藏在其背后的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研究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各种基本理论,总结其传承规律,寻求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保护措施与方法是开展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国际及中国国内的产生,并从其发展历史、价值、意义、分类等多方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研究,旨在通过上述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在课程中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判定认知,并对当代社会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具有具体的认识同时,课程侧重于与美术学专业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及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研究,使本课程更为生动的呈现于同学面前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上课次数每次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第一次5学时绪论授课第二次5学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知授课第三次4学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授课第四次4学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授课第五次3学时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授课第六次3学时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授课第七次4学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授课第八次4学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授课合计32学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中讲课课时:32研讨课课时: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

      编制人签字: 学院主管院长签字:编制时间:2016.04.07《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课程编码:[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学 时: 32 学 分:2学分上课时间:秋季或春季大纲编写人: 职称:主讲人及职称:对象:美术学硕士研究生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限500字以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基于美术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关于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人类文化记忆研究的学科它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生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强调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而是蕴藏在其背后的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研究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各种基本理论,总结其传承规律,寻求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保护措施与方法是开展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国际及中国国内的产生,并从其发展历史、价值、意义、分类等多方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研究,旨在通过上述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在课程中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判定认知,并对当代社会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具有具体的认识。

      同时,课程侧重于与美术学专业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及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研究,使本课程更为生动的呈现于同学面前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5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概念的出现为基础,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论述,并对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主要问题进行阐释,并通过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程及现状的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规律进行整体把握,最后对本课程的基本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分类讲授,使学生掌握学科框架和研究方式教学重点: 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法教学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界定与科学原则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知(5学时)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从国际上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个概念的提出出发,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出与深化进行人类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历程的分析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外其他国家及国内相关法规条文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科学界定在完成概念的认知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类文化遗产,如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遗产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等特点及相关性质进行阐释,并通过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状态进行时间分析使学生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的认识。

      作业布置:按照课程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定义,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教学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及特质认识教学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科学界定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4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包含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审美资源、科学资源、伦理资源、教育资源、经济资源等自身资源入手,从而探讨其所具有的价值丰富性与体系性并宏观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整体分为历时性基本价值、共时性基本价值与现实价值三点,进而通过对这三点的精细分类,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价值具有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理解 作业布置:根据自己熟悉的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分析其历时性、共时性及现实价值教学重点: 历时性基本价值、共时性基本价值与现实价值教学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体系性认知第四章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4学时)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入手,从中简要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一级和国家一级两个层面的主要意义,并从微观上对不同地区、社区、团体和个人的不同意义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对于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表述,使学生加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国际及国家两个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教学难点: 国家一级的具体保护意义第五章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3学时)教学内容: 本章从我国古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着手讲授,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其次通过20世纪及建国后以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为主的民俗采风、民俗调查工作的保护成绩,着重学习新时期即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在中国的开展及其显著成就,使学生在此学习我国目前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态教学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 21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第六章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3学时)教学内容: 本章节在歉意章节国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国外的保护历史与现状进行讲授,由于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有较为长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并形成了较为体系的保护方法,其对于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丰富发借鉴作用本章节分别从古希腊古印度的远古时期的史诗保护入手,后分别对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东西方国家的不同保护现状分析其保护方式的利弊与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问题,使学生更为深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知。

      教学重点: 国外各国家不同保护情况教学难点: 国外各国家保护的有益经验及借鉴方式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4学时)教学内容: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念,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为一定的类别,本章节通过在学术研究中常用的“分类法”介绍入手,从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分类方式进行概述,并探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意义再从国际文件及我国相关制度方面阐述科学的分类方法,使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得以深化和系统化 作业布置:按照联合国及我国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式,分别举出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例教学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分类方式教学难点: 联合国及我国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式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问题(4学时)教学内容: 本章节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对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几个基本概念及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点基本原则,即本真性、整体性、可解读性与可持续性,同时对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概念认识进行了界定,在学习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保护方式如生产性保护、立法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及抢救式保护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与科学评定。

      教学重点: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正确的保护理念与保护方式教学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的划分以及我国现行保护方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三、课程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一)理论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力.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二)课堂讨论讨论要有专题,紧扣议题(三)作业、答题和质疑采用查阅资料、翻译文献及实作等方式进行(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考查作业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应在修习上述相关课程后开课.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教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二)必读书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王文章,《非物质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分层作业汇编(含两套作业).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2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 节《气候》每课时同步练习汇编(含三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素养分层评价(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Unit 3 Lesson 5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and Reflection 同步分层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人与自然(话题阅读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练习(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docx Unit 3 Better you better me(单元诊断)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基础卷.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教材考点精练).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docx Unit 3 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和比较级(重点语法提升练)-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3课时).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专项03 比热容和热值的相关计算(含答案).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每课时素养分层评价汇编(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分层作业:第3节 电阻(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