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造地质复习总结.doc
8页斜层理、粒序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冰雹痕、1>.岩层倾向与地血坡向相反吋,构造地质部分要点1. 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血和底血的方法印模、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生长和2.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 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倾斜 线在水平血上的投影线所指层血向 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 简称倾向倾角:3.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 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4.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真)倾角5. 倾伏向和倾伏角: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6. 侧伏角是指当线状构造在某•斜血内吋,此线耳其所在血走向线之间所夹锐角,侧伏角称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侧伏角所朝的方位称为侧伏向7. 学会方位角和象限角之间的转化:方位角:一般只测记倾向和倾角如SW205°z25即为倾向西南205倾角25°象限角:以南和北的方向最为0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象限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8. “V”字形法则:岩层界线少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2>•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3>.岩层倾向与地而坡向相同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大9. 平行不整合形成过程:地壳 下降,接受沉积今地壳抬升, 遭受剥蚀9地壳再次下降, 重新接受沉积(平行不整合 的出现,反映了地壳一次显 著的升降运动)10. 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地壳 下降、接受沉积9岩层褶皱 隆起,遭受剥蚀今地壳再次 下降,接受新沉积(角度不 整合说明在一段时I'可内,地 壳冇过升降运动和这周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11.摩尔应力圆12.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应力集中:由于岩块或地块内部的几部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在岩体内部造成应力场局部变化 的现象泊松比:一种材料的横向线应变与纵向线应变的绝对值为一常数初始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 数称为剪应变Y Y=tan中不能相互混淆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13.14.他们之I'可直角的改变量叫角剪应变(中九它的正切函 在小变形的情况下,剪应变Y近等于角剪应变中,但15.16.製性变形断裂变形17.共觇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別象限 的共辘剪切破裂血之问的夹角,称为共辘剪破裂角2e,最大主应力轴 小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e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剪裂面与最大主剪应力轴的夹角,即角上竺兰辄剪裂角为28 = 90。
彌由此可见,剪裂角0的大小取决于内摩擦角& 的大小:内摩擦角小,剪裂角就大;内摩擦角大,剪裂角就小不同岩石的内摩擦角是不 同的,藝隧住廻回情况下,脆性岩石的内摩擦角往吐于辺准巻互的虫摩擦角一般来说:砂岩(脆)泥岩(韧)上面公式中fai就是内摩擦角,很多材料的内摩擦角并不固定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枢纽:指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人弯曲点的连线轴面:是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故又称枢纽面翼I'可角:是指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柱状褶皱:由一条直线平行自身移动而形成弯曲面的这种儿何形态的褶皱 褶皱的产状分类:1>.里卡德分类(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分为七类) ••先轴面,后枢纽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近于水平) 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为10-80) 倾竖褶皱(竖直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v倾角10-80>,枢纽近于水平)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角10-80>,枢纽也倾伏<10-80>,但两者倾向和倾角均不一 致)斜卧褶皱(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褶均为10-80,而且两者倾向基本一致,倾斜角度也大 致相等,即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80-90)范海思分类、兰姆赛的儿何分类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异同,(形态曲率同层厚度等倾斜线特征等等)18.19.20.21.22.23.24.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大,剪裂角也增大,并逐渐接近45 围压温度流体时间平行褶皱: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井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丹顷曲率 相似褶皱: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夕顾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25.同沉积褶皱:在岩层沉积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
同沉积褶皱的特点:1>・褶皱两翼的倾角一般是上部平缓,往下逐渐变陡,褶皱总的形态为开阔褶皱2>.在背斜顶部岩层厚度变薄(有的层位甚至缺失),而两翼岩层厚度却有逐渐增大的趋 势,如为向斜则中心部位岩层厚度往往最大3>.岩层的岩石结构构造也明显受构造控制,即背斜顶部常沉积浅水的粗粒物质,而向斜 中心部位则沉积细粒物质26•底辟构造:底辟构造是地下髙韧性地质体如岩盐、石膏、黏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 用力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 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27. 褶皱的组合形式1>.雁行式褶皱:又称斜列式褶皱,为一系列呈平行斜列(雁行状)的短轴背斜或向斜2>.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 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中的向斜则开阔平缓3>.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I'可排列的褶皱组成,其向斜排列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状排列,而两个向斜中的背斜则平缓开阔呈箱状 4>.复背斜和复向斜图4-38弯液棺皱的内部构适(p厚尼硅质灰岩;②炭质板岩夹牌层址质灰昇I③啟层 渡男理;④顺层剪裂而;⑤张节理;⑥由辟喷灰岩形成 的构造透備体;⑦H部剪廿理;⑧反肉形派费理28. 纵弯褶皱: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 褶皱作用纵弯褶皱可分为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29. 横弯褶皱: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称 为横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特点:1>.横弯褶皱的岩层整体处于拉伸状态,一般不存在中和面2>.横弯褶皱作用往往形成顶薄褶皱.恒玩褶皱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使岩层物质从弯曲的顶部向翼 部流,易于形成顶薄褶皱,可能会形成向外倾倒的层间小褶皱30. 横弯褶皱和纵弯褶皱的区别① 平行层理与垂直层理旻力方向不同② ^弯顶時层r纵弯顶厚层产状正常或倒转,以及背斜、向斜位世 (据 M.P. BiUinp, 1947)■一克立岩层;b-正常倾斜岩加c一倒转岩层③ 形成的小褶皱形态不同④ 纵弯有虚脱作用r横弯无虚脱作用31. 根据不对称褶皱判断大构造的位置(方法和原理) 1>.标出不对称褶皱的小轴面2>.小轴面与主褶皱面之间的锐夹角指向相邻岩层的 运动方向3>.正常褶皱时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32. 断层转折褶皱(断弯):断层转折褶皱是由于断层转折弯曲,断层上盘岩石在下伏断层转折部位发生运动时形成的褶皱。
理解不需要背)33. 断层转播褶皱(断展):断层转折褶皱是指由于断层产状的改变,逆冲断层由深部层位向浅部层位扩展时,由于应力的减弱,断裂变形被褶皱变形所取代,在其前锋断层断电出形成断层传播褶皱不需要背)断层滑脱褶皱(断滑):它是在一个或多个滑脱层之上形成的收缩背斜(不需要背) 备注:34.活动轴面是褶皱发生前水平所在,活动轴面是不活动轴面的原不活动轴lif ■•折帯騎尿转折謝破 涵动轴啓冶一^y瓦耶宓晦血何学锲田 (S Jolmll Shaw ec d. 200S )• n鮭4图4-53上H式断层转折祸皱(据 John H・ Shaw el a). , 2005)37.38.39.40.41.始位置相关题目:断展褶皱中逆冲断层和褶皱的形成时间近同时35. 剪节理:剪节理是由于剪切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牛•的剪破裂血36. 张节理:张节理是由于张应力超过岩右的抗张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牛的张破裂面 剪节理和张节理分别特点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 滑动而留下的擦痕,一般都切穿砾石和砂粒等粒状物体,主剪裂面常常由羽状微裂面组 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角交角一般为5-15,相当于内摩擦角的一半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其破裂 面凹凸不平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撰不平直,有时呈不规 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态X型共轨剪节理的应力状态特征交线部分是2方向,水平为方向,竖直为方向共觇剪切带中雁列张节理反应的运动方向(见右图) 断层位移(如下图) 总滑距、走向滑距、倾斜滑距在断层面上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 断句是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问的距离图6-1 断层滑距和断距必一总滑距;OC一走向滑距;cb―顷斜滑距;am—水平滑距;ho—地层断距;h9of—视地层断距;hg k'g'_铅直地层断距;勺―水平地层断距;hff—视水平地层断距;a—岩层倾角;3—岩层视倾角 正断层:正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 逆断层:逆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伸展构造: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水平拉张作用下形成的以正断层为主体的组合构造系列 伸展构造的主要由(地堑、地垒及盆岭构造、阶梯状断层及箕状构造、环状断层和放射 状断层、雁列式断层、裂谷、拆离断层等等) 地堑: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地垒: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 环状断层:若干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排列,即构成环状断层 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呈辐射状排列,即构成辐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若干条近平行的断层 - !斜向错列展布,沪1 雁列式断层 建脅逆冲推覆构造: 前展式和后展式••••••7伽历炀力加图6・21前展式逆冲断层发展顺序-(据 R. H. Buller) 省剪" 】・3为发展触序;箭头示扩履方湖/WA\\\\\\\\\\\\\\W\图6-22后展式逆冲断层发展顺序(据 ft H. Butler)丨・3为发展威序;箫头示扩展方向43.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状逆冲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被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逆冲断层(上页图为楔冲式逆冲断层)44.平移断层:判断右行或左行是指站在断层任意一盘 观察对盘时,对盘向右滑动者为右行,对盘向左滑 动着为左行;判断左阶式是指顺断层走向观察,依 次向左错列升高,如同上台阶一样,右阶则是向右 错列升高45•正花状构造:是聚敛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压扭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