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问答.docx
5页初中《化学》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问答 一、氧气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盛药品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斜?答:这样可以防止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存水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从而避免热试管的炸裂2.为什么加热时要首先预热试管以后,再集中加热?答:预热的目的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若开始即集中某部位加热,则会因局部过热而造成试管冷热不均而炸裂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需将一团棉花塞放在靠近试管口处?答: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中,影响产生的氧气的导出4.导气管为何不能插入试管内太长?答:因为导气管插入太长,离试管内药品太近,则可能造成导气管被药品堵塞,排气不畅,甚至有可能发生试管塞连同导气管一起被冲出的现象,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同时,导气管插入太长,试管内的空气也难以排净,致使制得的氧气不纯5.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集气瓶口要盖一硬纸片,而且导气管还要插至接近瓶底?答:集气瓶口盖一硬纸片的目的是为了稳定气流;导气管插至接近瓶底是为了有利于排尽瓶内空气。
6.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在有气泡冒出时不可立即收集?答:因为反应刚开始时放出的气体是试管里的空气,所以不应立即收集当产生的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方可收集7.制氧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撤导气管,后撤酒精灯?答:若先撤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就会下降,由于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所以,水槽里的水将从导气管倒流入热的试管里,试管则因骤冷而破裂二、氢气1.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金属为什么常选用锌,其次考虑镁和铁,而不能选用铜?答:因为镁和酸反应速度较快,且质量高;铁和酸反应速度适中,且容易得到(如:电池的锌筒)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酸为什么常选用稀硫酸,其次考虑稀盐酸,而不选用浓硫酸、浓盐酸和硝酸?答:因为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等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挥发性更强,制得的氢气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3.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答: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4.为什么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答:因为氢气比空气密度小,所以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容器口朝下)收集氢气,为了防止氢气散逸,充满氢气的容器也必须口朝下倒放5.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中,防止氧化铜的试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答:为了防止反应中所生成的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6.为什么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答:防止加热时烧坏铁夹内的垫布7.还原氧化铜实验中,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答:先通氢气是为了排净试管里的空气,否则加热时,很易引起爆炸8.实验完毕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同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氢气,是使还原出来的铜在氢气流里逐渐冷却,防止灼热的铜在空气中再被氧化9.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导管口为什么一定要插至接近试管底部且应置于氧化铜的上方?答:目的是利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同时也利于氢气与氧化铜的充分接触三、二氧化碳1.实验室为什么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答:因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稀盐酸是强酸,两者反应即可产生CO2气体,而且二者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气体2.为什么不用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制取CO2?答: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可以阻止反应的进行,只能得到少量的CO2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反应时挥发出较多的氯化氢混入生成的CO2气体中,影响纯度3.能否用其他碳酸盐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答:不能因为其他碳酸盐有的易溶于水,与酸反应时非常剧烈,不易控制;有的虽难溶于水,但都是粉末状,与酸反应同样剧烈。
4.制取CO2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插入液面以下?答: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口逸出5.如何收集产生的CO2气体?答:因为CO2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6.如何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气体是CO2气体7.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CO2气体?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即可证明CO2已充满集气瓶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学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