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及比较手法的运用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负盛誉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在哈代众多的作品中,以性格与环境小说(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最为卓越,《德伯家的苔丝》可以说是这类小说中的典型代表,它是哈代最负盛誉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小说深刻地透露了平民命运的悲剧性,抨击了虚伪的绅士风俗和道德,告成地塑造了苔丝这个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芒艺术形象本文主要是分析象征意义,小说中的比较手法的应用对人物形象的告成塑造 二.托马斯·哈代简介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出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属于19世纪他出世于英国南部多塞特郡,那儿成为他小说的主要背景《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凄凉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1.人物的象征意义 1.1苔丝·德贝菲尔 苔丝是这部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她机灵,奇怪迷人,而且感情强烈,有很强的道德感不过,她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哈代把她塑造成有些神化的女主角是另一个由于为实现更高的梦想而付出世命代价的殉道者其它人物也经常用神话里的词语来评价苔丝,譬如在第18章中,安吉尔把她称为―自然的女儿(What a fresh and virginal daughter of Nature that milkmaid is!)‖,由于苔丝在别人把目光投向她时,都不由得会脸红起来,她慌张拘束,就像一头家畜知道有人在看它一样在第20章中,安吉尔用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阿提迷,狄迷特(She was no longer the milkmaid, but a visionary essence of woman – a whole sex condensed into one typical form. He called her Artemis, Demeter……)‖来称呼她阿提迷和狄迷特都是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名字,阿提迷是纯净之神,狄迷特是丰富之神,此时的苔丝在安吉尔看来具备全体的这些典型仪容。
有时叙事人自己不只把苔丝描写为一个女性个体,而且把她当作全体女性的化身在第14章中,他写到她的眼睛―说它黑也不是,说它蓝也不是,说它灰,说它紫,都不是,不如说这些深浅不一的颜色,样样都有(neither black nor blue nor grey nor 第 1 页 共 8 页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及比较手法的运用 violet; rather all those shades together. )‖,她像―女性中的完人(an almost standard woman)‖因此,苔丝的体验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有比单个人的体验更深刻,更广泛的代表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苔丝这一形象代表着19世纪晚期英国农业工人角色的变化苔丝的父母没有进过学校,缺乏教导,而苔丝受过教导苔丝与她祖辈的那种乡村文明并不是特别契合,但是,经济上的窘迫使她无法攀升到生活上的更高地位而她原本属于那个上层社会,正如我们在小说第一页所看到的消息,说德贝菲尔一家是古代德伯家族幸存的后人苔丝有贵族血统,这可以从她的优雅和美观中看出来,可她却不得不当农场工人和挤奶工在小说第3片面开头写到苔丝企图唱几首属于下层社会的民歌来抒发她的快乐,但却觉得缺乏以表达她的感觉(She tried serveral ballads, but found them inadequate.),那些流行曲子貌似并没能使她感到适意自由。
可是,另一方面,她的言谈虽然比她母亲要优雅,但还没有达成阿历克和安吉尔的水平不管是在社会地位上还是文化修养上,她都处于比上缺乏,比下有余的程度因此,苔丝的形象透露出19世纪英国在阶级概念上的不明显和不确定那时,旧的贵族家族仍留存过去的辉煌,但是冷酷的经济现实使资产变得比贵族门第更重要 苔丝除了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外,她还代表了宗教意义上的人性的堕落在小说中频繁展现的《圣经》中的引喻也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一点就像曾经一度风光强大的德伯维尔家族,现在却令人痛心地衰落了一样,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因而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使人类回想起自己从前的状况时难免感到悲哀因而苔丝代表了基督教中众所周知的原罪,也就是全人类正处于衰落状态虽然人类对罪并不负全部或直接责任,却因罪而受到处治,譬如苔丝本人无意导致了王子老马之死或者屈服于阿历克后,而受到了处治这种磨折透露了苔丝最典型的一面:她代表了那些为不属于自己的罪过而受苦,那些本理应比现在生活过得更好的人 1.2阿历克·德伯维尔 他的名字,亚历山大,使人联想到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征服者,为了夺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道德礼法不过他比宏伟的征服者更狡猾。
他姓氏的全称是斯托德伯,这象征着他家族的两面性,他家庭的出身比他们买来的典雅出身低贱好多斯托终究是一个直白,俗气的姓氏在小说结尾处,阿历克与苔丝重逢后,就很快抛弃了自己新建立的对基督教的信仰,他性格中的双重性和坑骗性就分外明显了人们很难相信阿历克对宗教或任何别的事情会持有真心实意的态度他那煞有介事的皈依可能只是他扮演的一个新角色而已 阿历克给苔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他简直就像个恶魔他姓氏的第一片面(Stock)使人联想到火一样的能量,就像是炉中之火或者是地狱之火小说开头片面描写到,当他和苔 第 2 页 共 8 页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及比较手法的运用 丝谈话时,挥动草叉;当他引诱苔丝时,就像《创世纪》中蛇引诱夏娃一样,由此,他恶魔般的特征表现得特别明显此外,正如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所刻画的出名撒旦形象一样,阿历克从没有试图掩盖自己的恶劣品质实际上,就像撒旦一样,他对自己的邪恶本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第12章,他坦白地报告苔丝,―我想,我得说我是个坏人,是个该死的坏人我生下来就坏,活了这么大,就坏了这么大,约莫到死也要是个坏人!(I suppose I am a bad fellow – a damn bad fellow. I was born bad, and I have lived bad, and I shall die bad in all probability.)‖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坦然地采纳自己是坏人这一事实,而且丝毫没有为此觉得羞愧。
就像苔丝一样,他代表的也不是某个实实在在的个体,而是某种具有更广泛意义的道德标准像撒旦一样,阿历克代表了世间邪恶的气力,这种气力阻拦人的道德变得更加完善和高尚 1.3安吉尔·克莱 安吉尔出身于当地一个牧师家庭,他思想自由,决心成为一名农夫,而不是像他几个虔诚的信奉英国国教的兄弟那样去剑桥上学,他代表了为了个人的道德梦想而奋斗的叛逆气力他是一名非宗教主义者,正如在第18章他报告父亲的那样,他更渴望为―人类争荣,增光(…...that it may be used for the honour and glory of man.)‖,而不是为在遥远的另一个世界里的上帝争荣,增光安吉尔是19世纪青年革新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人类社会有待改造和提升,他深信人性的典雅他摒弃了历代传承给他的生活准那么,开头探索自己的准那么他爱上了卑微地位的挤奶工苔丝,表现了他对传统的一种蔑视这种独立的精神添加了他的魅力,使他成为全体挤奶女工的倾慕对象 安吉尔并不完全属于这个世界,他是超然于他生活的世界之上的叙事人写到,安吉尔会―发光‖,而不是―燃烧‖,因而他更像理性,冷冷漠然的诗人雪莱,而不像感性,热心的拜伦。
从他称苔丝为―自然的女儿‖或―狄迷特‖中可以看出,他对苔丝的爱是抽象的对于他来说,苔丝是他的梦想中的完备人物,而不是一个过着繁杂生活的现实中的女人安吉尔的人类贞洁的观念要求太高了,以至于无法应用到现实中的人身上,而德贝菲尔太太较宽容的道德信条更适合像苔丝这样真实的人 安吉尔在巴西受挫后,才领会熟悉到现实世界中的道德模范和繁杂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苔丝很不公允他被拉回到现实后,其道德体系也重新做了调整然而,具有讥讽意味的是,在这部小说里,不是天使引导着人,而是人指引着天使,不过人是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 第 3 页 共 8 页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及比较手法的运用 2.老马王子 苔丝在货车上打盹,货车失去了操纵,导致了她们家那匹叫王子的马之死,迫使苔丝像德伯家寻求扶助,小说的各个情节由此开头开展了因而马的死亡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进展,马的名字有力地象征了苔丝自己拥有属于上等阶层的名字,但却注定要过需要体力劳作的卑贱生活苔丝刚刚听到有关她家是贵族出身的事后,梦到了古代武士耐人寻味的是,王子刚好就在她做的那个梦之后死了另外,这匹马是被邮车前部突出的金属物刺伤的,这使人联想到中世纪时期,一个武士在决斗中会负同样的伤。
苔丝梦中的中世纪时期的显赫辉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蜕变成了现实,她的马像英雄那样死去她梦中遇到一位王子,接着她却间接杀死了家里的王子——她家的马,她家的生计全靠这匹马,这一切预示着她自己悲剧性的人生马的死预示着过于空想更美好的世界或生活,就要牺牲现实中所拥有的东西,譬如一个有用的动物甚至是她自己的贞操 3.德伯家的墓室 德伯菲尔家拥有的贵族姓氏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既象征显赫辉煌,又象征毫无活力的虚空德伯家族的墓室既代表生活中曾有的风光,又代表生命的终止在小说结尾,苔丝从被动按照转为采取主动举行谋杀,同时拼上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但此时,她个人达成了某种升华,墓室的双重象征使得它成为阿历克和苔丝重逢时一个极好的场景,他们的重逢把故事进展推到一个新高潮阿历克给苔丝带来的不仅是他的贵族姓氏,而且,后来还间接地导致了她的死亡;他在德伯氏墓室的走廊那儿与苔丝见面是意料之中的事苔丝在那儿看到她自己的姓刻在石头上,感觉到了死亡的存在在第1章,约翰·德贝菲尔反复且狂热地提及到墓室,让人听上去觉得墓室很气派,然而在结尾,出乎意料的是,原来墓室既虚空,又无任何意义当阿历克把脚往墓室的地上踹去时,只听得一阵空洞洞的回声,它的空洞使它看上去貌似更严肃肃穆些。
苔丝被处死时,书中提到她的祖先们却在墓室―休息‖,他们仿佛对自己那辉煌的家族中的一个成员的命运毫不关切这个家族墓室示意了它那曾经的风光显赫完全是毫无意义的 4.巴西 一部小说如此固定地以英国乡村为背景是很令人惊诧的只不过当安吉尔离开苔丝,决心去务农时,稍稍提到了一下巴西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读者来说,巴西比美国或澳大利亚更有吸引力巴西貌似可以让人们远离自己熟知的单调平凡世界,过上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因而在这部小说中,巴西不仅仅是地图上可以找到的一个地方,它还象征着一个梦幻之 第 4 页 共 8 页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及比较手法的运用 地:在这里,能让人理想成真安吉尔的名字让人觉得,他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空想家,尽管他对于种庄稼有些实际技能,可对于现实世界却还缺乏阅历他学会了挤牛奶,但他却不懂如何辨识异国梦和日常生活,所以,他在他的梦幻世界——巴西的的体验必然成了一场灾难,甚至差点使他丧命他的惨败教导了他,让他明白了过于完备的梦想在生活中是不成能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