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隋唐制度革新PPT30页.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88031047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4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一、三省六部制1 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隋朝时形成和确立 ② ②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①①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了三省六部制度2 2.唐朝发展完善.唐朝发展完善C C.尚书省为最高.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行政机构,负责执,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行国家的重要政令①①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A A.中书省是.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皇帝的诏令B B.门下省是.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②②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③③六部为六部为尚书省下尚书省下设机构,设机构,包括吏、包括吏、户、礼、户、礼、兵、刑、兵、刑、工六部工六部A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B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C 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D D.兵部主管军政;.兵部主管军政;E E.刑部主管刑法;.刑部主管刑法;F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贵贵富富贫贫武武威威贱贱 ③③影响深远影响深远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3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①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三省六部职权有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②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②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1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①①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②②隋炀帝隋炀帝2 2.创立形成于隋朝.创立形成于隋朝①①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始建进士科 ——形成形成——创立创立 ④④开元年间,任用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提高了科考考 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3 3.发展完善于唐朝.发展完善于唐朝 ①①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进士、明经明经两科为主两科为主③③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首创了武举和殿试武举和殿试4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1 1)有利于)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统治,巩固统治①①控制了人才选拔和任命官吏的大权力,控制了人才选拔和任命官吏的大权力,地方豪门士族手地方豪门士族手 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③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有利于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政权的稳固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到政权中,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考试参加到政权中,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④④加强了思想控制②②进一步打击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打击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3 3)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 2)推动了封建教育和唐诗的发展)推动了封建教育和唐诗的发展 有益于国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强和民族的融合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1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①①改革内容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②②作作用用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身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身上2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唐太宗)唐太宗)((1 1)内容)内容((2 2)影响)影响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实行兵将分离实行兵将分离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征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 3.府兵制的崩溃.府兵制的崩溃①①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②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重,兵士逃亡的较多;③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从武则天时衰落到开元年间,从武则天时衰落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府兵制崩溃1))原因原因((2 2))过程过程 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4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1 1)目的)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增强军事力量((2 2)内容)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免征赋役①①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3))影响影响②②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③③也给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也给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四、租庸调制四、租庸调制1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①①沿用北魏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②②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以庸代役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2 2.唐朝的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①①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实行革,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②②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府兵制也得到巩固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3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①①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②②唐朝租唐朝租庸调制规庸调制规定:定:A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谷物物,叫作,叫作““租租””;;B B.缴纳定量的.缴纳定量的绢和布绢和布,叫作,叫作““调调””;;C 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绢或布代役,叫作,叫作““庸庸””唐朝的庸不再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有年龄限制 (隋有隋有5050限制限制) ) 2 2 目的: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780年,唐德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3 3 内容:每户按内容:每户按资产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次纳税五、两税法五、两税法1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①①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②②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 3 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①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放松;③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重大改革和进步改革和进步主要体现主要体现②②) 唐代承接隋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强化了中央唐代承接隋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强化了中央集权请回答集权请回答1—51—5题1 1.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A.完善中央集权完善中央集权 B.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 C.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决策失误 D.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 2.唐朝科举制.唐朝科举制 A. A.导致士族制度的衰落导致士族制度的衰落 B. B.诱导士人埋头攻读四书五经诱导士人埋头攻读四书五经 C. C.使选才任官有了较客观的标准使选才任官有了较客观的标准 D. D.增加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增加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3 3.唐太宗说:.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推行了为此推行了 A. A.科举制度科举制度 B. B.均田制均田制 C.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 D.两税法两税法BCB 4 4.隋唐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看是.隋唐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看是 A. A.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需要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需要 B.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 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 D.庶族地主掌权的需要庶族地主掌权的需要5 5.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 A.均田制的破坏均田制的破坏 B.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兵役繁重,士兵逃亡 C. C.府兵地位下降府兵地位下降 D.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6 6.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 A.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B. B.导致军阀的形成导致军阀的形成 C. C.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D. D.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CAA 唐朝赋役制度经过了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

      请回唐朝赋役制度经过了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请回答答8—108—10题7 7.唐代陆贽.唐代陆贽 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这说明 ⑦ ⑦基本是以丁计税基本是以丁计税 ② ②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 ③③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严格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严格 ④ ④地主和农民的负担比较地主和农民的负担比较平均合理平均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8 8.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导致这种.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现象的根源是 A. A.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制遭到破坏 B. B.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的影响 C. C.唐中央政权腐败和政策失误唐中央政权腐败和政策失误 D.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AD 9 9.唐朝的两税法的实行.唐朝的两税法的实行 ① ①纳税纳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 ② ②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③ ③扩大了纳税面,使负担相对平均扩大了纳税面,使负担相对平均 ④ ④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税收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税收 A.⑦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⑦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10.关于制度、人才对唐朝前期兴盛的作用,史学界大致关于制度、人才对唐朝前期兴盛的作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有两种看法:( (一一) )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其中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其中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 (二二) )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

      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 ?结结合所学阐明你的理由合所学阐明你的理由D 该题从制度、人才促进唐朝前期繁盛的作用作为切该题从制度、人才促进唐朝前期繁盛的作用作为切入点,深入论证两者作用的同时,还要阐明两者之间的关入点,深入论证两者作用的同时,还要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对该题摆出的观点,你可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系和地位对该题摆出的观点,你可持肯定和否定态度,但必须观点鲜明,且论证有力但必须观点鲜明,且论证有力 答案: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答案: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 (1) (1)从政治上讲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从政治上讲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的保证 (2) (2)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农民有一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农民有一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定程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

      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 (3) (3)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土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土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三省六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 (4) (4)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祟、宋璟等有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祟、宋璟等有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重要原因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重要原因 (5) (5)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

      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 (6) (6)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做官,发挥了积极作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做官,发挥了积极作用 (7) (7)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步完善步完善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⒈⒈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都是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后出现的.都是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后出现的B B.都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都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 展的结果展的结果C C.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的良好的个.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的良好的个 人素质人素质 D D.盛世时期,阶级矛盾非常缓和,不会出现.盛世时期,阶级矛盾非常缓和,不会出现 激化的结果,也没有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激化的结果,也没有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2 2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重要位置的是重要位置的是A A.中书省.中书省 B B.尚书省.尚书省C C.门下省.门下省 D D.六部.六部   3 3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品官者,皆升士流这一原则所产生的最直这一原则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接影响是A A.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C 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D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4 4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这个机构应是A A.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和门下省B B.尚书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和中书省C C.尚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和门下省D D.礼部和吏部.礼部和吏部 5 5、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A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 C.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  D D.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6 6、两税法体现出杨炎的理财思想是、两税法体现出杨炎的理财思想是    A A.轻徭薄赋.轻徭薄赋 B B.无夺农时.无夺农时    C C.平均负担.平均负担 D D.开源节流.开源节流   7 7、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 ——摘自《资治通鉴》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渐、绝祸乱之萌也     —— ——摘自《新唐书》摘自《新唐书》 1)1)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是什么? ?(2)(2)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1)(1)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行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行的政令应驳回的政令应驳回不同点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

      美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2)(2)相同点: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3)(3)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 ?府兵制府兵制的实施有何影响的实施有何影响? ?  (4)除三省六部制与府兵制外,唐朝除三省六部制与府兵制外,唐朝在制度上还有哪些创新在制度上还有哪些创新? (3)(3)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利:不易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的户口和税收弊:加重了府兵的负担;的户口和税收弊:加重了府兵的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队战斗力兵将不熟,影响军队战斗力4)(4)完善科举制,实行募兵制、租庸调制、完善科举制,实行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

      两税法等 内容1. 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2. 鲁国实行“初税亩”3. 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征税4. 承认土地私有,标志着实质 1. 唐朝前期2. 成年受田男子必须缴纳和服徭役,不服徭役的可以纳绢代役——(谷物)3. 保证了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内容特点4. 按人丁收税;纳绢代役(布帛)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