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教育.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2537006
  • 上传时间:2018-0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教育摘要:学校体育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体育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堂个性化教育要真正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倡 导发展学生个性,并逐步得到有效落实,真正做到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教学改革中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教学层面上从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创建新的学 习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本文分析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 实施体育个性化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希望通过背景分析,明白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紧迫性;通过概念的定 义和特征分析,开启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 个性化 发展 思考 研究前言:问题的提出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

      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体育学科,开展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从而,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利途径1 发展个性的必要性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 实施与理解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 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如果个人的天赋、才能、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体育与健康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3 个性化教育分析:个性化人具有的特征是:创造性、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的特征为:3.1 公平性体育个性化教育是真正的公平化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一刀切的、统一进度的体育教育更具公平性3.2 主导性体育教育中,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施加各种因素的导引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目标下的活动,有内容框架的活动,有各种评价的活动3.3 多样性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块的构建、体育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3.4 全面性全面发展即指和谐发展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诸要素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全面的和谐的独特整体。

      3.5 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体育新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3.6 主体性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4 研究、思考问题:4.1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个性化教育离开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正如苏联学者科恩指出的, “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它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样《学会生存》中也指出: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4.2 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准备活动的小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自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一物多用等等,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们性格各异,在课上表现及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育不是盲目的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但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斥责与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4.3 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①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4.4 改革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 。

      要改变过去那样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地期望,以便使学生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4.5 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教育落实到行动上,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4.6 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教育效果中的主人权利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4.7 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只肯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简单的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4.8 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4.9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个性化体育育人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而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注意到,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

      其实,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5、结论: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体育教育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少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有: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较大,显得有些混乱;对“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认识表浅;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涵义,以及体育课程个性化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体育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不太明确在体育显性课程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体育教育内容的竞技化、教学方法的技能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单一化,与素质教育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隐性课程建设重视不够,体育环境和感染机制的积极氛围不大,校园体育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等参考文献:1、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陈学法. 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 [J], 教育研究 1998,⑶.3、周学荣. 论体育与性格优化. [J] 中国教育学刊,19984、张爱民. 个性化教育与体育教学.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 年 10 期5、崔兵中. 体育教学中个性发展研究.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 年 7 期6、方建新.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初议[J]. 学校体育, 1989,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