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5页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地税部门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同时,征管信息化建设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本 文中,笔者试就如何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谈一点粗浅的 认识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税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和 理念还很淡薄,片面地认识和理解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部分税务人员把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仅仅理解为外在的机 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却忽视了对税收管理理念、方式和内 容以及税收管理运作程序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变革要求.也有 税务人员把税收信息化建设当成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来看待, 技术开发和业务需求之间存在被割裂的现象二) 基础数据采集不全面在征管和报税软件中,目前 普遍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 用发票等涉税数据的收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 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相关数据基本没有或无法采集因此 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 依据,信息管理与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三) 数据传递、存储技术不完善一是数据传递不及时 据了解,全国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了以地(市)级局为单位 的数据库集中,绝大多数地区是以县级局或以基层局为单位 建立数据库,大量而分散的小数据库需要通过网络并经数据 库复制技术,才能将基层的征管数据逐级传到市地局,不仅 时效性、可靠性差,而且准确程度不高.二是数据安全隐患 大。
一方面由于各级在思想上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另一方 面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及系统内技术力量、管理体 制、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 其三,税务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灾难备份中心,一旦遇到地震 等严重自然灾害,大量数据将彻底消失.(四)信息不能共享目前,国税、地税、工商、银行、 国库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尚不具备实现税务 与相关部门间的网络互通和信息交换的条件,无法实现信息 共享此外,整个征管信息化系统大大小小的30多个应用 软件在不同领域自成一体,形成了 “信息割据”的局面.目 前,除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出口退税专用缴款书数据外, 大量的日常征管信息也无法实现跨区域交流共享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一)树立管理新理念.税务人员必须树立起信息化管理 的新理念,消除在纸介质条件下去理解信息化的思想障碍, 全面树立信息化税收征管理念税务机关应该坚持“统筹规 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 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和“一体化”要求,加强信息 化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理顺工作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的各 项工作全面纳入一体化管理二) 提高数据准确度。
首先要加强税管员的责任意识, 全面采集,税收征管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中,不能仅仅采集 与税收征管直接相关的数据,还要采集与税源监控与纳税评 估相关的数据,包括纳税人的银行存款动用、商业往来、财 务报表及金融信用等其次要严把质量关,要把保证数据的 真实和准确性作为一项硬指标,在引导税务工作人员及干部 充分认识数据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采集二级、 三级审核和考核机制,进行严密考核,保证税收信息系统数 据采集工作的质量三) 改进数据存储手段一是搭建高质量数据平台, 深化数据利用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数据管 理制度,规范一线操作人员及各级数据管理人员的操作行 为,减少或者杜绝垃圾数据产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 性;另一方面,在市一级地税机关内部设数据管理中心、,负 责信息系统的数据规划,监督数据的采集、加工的全过程, 做好系统运行后数据维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与业务部 门配合,加强对数据使用价值的研究,深度开展数据分析, 使系统数据能够得以充分利用.二是尽快落实网络、数据安 全措施在落实防火、防盗、防雷电等相关初级保护措施的 同时,要通过建立各级技术层次的安全体系,利用网络系统、 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机制设置,拒绝非法用户进入 系统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免系统遭到破坏,防止系统数 据被窃取和篡改;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和具有双机热 备份技术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并有适当的 应急措施;健全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采取身份认证、密码 签名、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网络和数据 库安全管理。
四)实现信息共享一是实现税务部门内部的信息共 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必须走一体化道路,实行统筹规划、 总体设计,建立起一个包含网络、硬件、数据标准以及软件 一体化的建设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 务局两级的集中处理.应该尽快实现不同主体硬、软件的兼 容性,提高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 岛”,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现与其他公共部门信息系统的 信息共享采用“逐级推进”的方式来完善我国信息交换的 保障体系.要以登记信息交换为基础,构建登记信息的电子 信息交换平台,重点是做好国地税之间、税务与银行、工商、 国土等部门的信息交换要以纳税人银行资金信息共享为重 点,进一步实现储户实名制,使税务部门能抽取出所有银行 的数据,利用金融部门的优势,发挥其对税源监控的协作能 力要以代码的唯一性为最终目标,实行公民和企业代码统 一制和代码终身制,从根源上强化税源监控、降低监管成本.(五) 推进组织结构调整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的组 织结构调整应以把传统的结构庞大的税务机构体系改造成 一个以信息化支撑的扁平的税务机构体系,从而降低过去较 高的税收征管成本、改变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按照属地管 理及分类划片管理的原则,在县区范围设立一个或几个直属 于县区同城通办的办税网点、对于农村乡镇,按照机构收缩 的原则,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适度地保留设置一些同 城通办的办税网点,以便对税收宣传、税政咨询及办理各项 涉税事宜,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
六) 推进业务流程重组在规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首先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 等相关制度其次要加强税源监控工作,严格税务登记、强 化户籍管理,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户籍档案 再次要统一内外部信息的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规范征管流 程中的信息载体-一表单证书,将内部使用的表单证书简化 或者逐步取消及更新.(七)推进信息人才战略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管人、 用人机制,体现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公平、公正, 建立能级管理制度,并辅之于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激励 基层干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录用和培养高 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税务干部计算机综合运用知识 的培训等途径,吸收信息人才的新鲜血液,改善现有税务人 员及其知识结构,以满足和适应税收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作者系东安县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