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例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docx
4页11例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鼻咽癌患者同时合并艾滋病,对患者将意味着“雪上加霜”,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这类患者不但面临着躯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经济等多重压力患者表现出恐惧、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如何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悲观、绝望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关系到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安定问题本文就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诊鼻咽癌合并艾滋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3-57岁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经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HIV阳性确诊,艾滋病期的患者方法与措施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①恐惧和焦虑心理:恐惧和焦虑是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情绪表现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的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鼻咽癌的治疗时间也比较长,副反应也比较多,患者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②孤独无助的心理:家属知道患者的真实情况后,常常责备患者,表现出愤怒与厌恶,疏远患者,不闻不问,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倍感孤独,过分自责,使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③被歧视心理:艾滋病与其它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怕家人、同事知道后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①我们首先不以道德观来衡量患者,而是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患者,不恐惧,不歧视患者,主动亲切地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关心、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缓解其心理压力②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到社会的安全问题我们在护理这类病人时,给予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尊重患者的生命、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主动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交流,真诚地给予患者同情,关心;与病人的家属取得联系,亲友的密切配合,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及支持,消除患者孤独恐惧以及悲观、绝望、沮丧等不良心理,用无私的爱心和平等、理解包容的态度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和继续生存的信念[1]给予最大的帮助,告知患者随着科学的发展,疾病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针对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鼻咽癌及艾滋病的知识宣教,使其对鼻咽癌的治疗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家属对鼻咽癌、艾滋病的恐惧,取得家庭的配合在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中,鼻咽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思想及指导工作,告诉他们鼻咽癌是不会传染的,在一个家庭内艾滋病彼此传染的机会,除了性传播外,几乎为零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来防止疾病的传播,解除他们的错误认识,从而换取他们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用亲人的爱来激发患者生存的欲望结果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悔恨、敌对,求助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表现通过对11例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均实现了护理目标,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所调整,消除了患者恐惧、焦虑、悔恨、自卑的心理,这些患者在增强生活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讨论一些研究表明,鼻咽癌和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相互促进病变发展、恶化,甚至死亡的伴发病因此,预防和护理鼻咽癌合并艾滋病是当今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心理护理又是重中之重,针对两种病症同时存在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在治疗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增强自我康复意识为此,我们工作中要准确掌握患者不同发病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依从性教育、个性化护理,家庭支持及积极有效沟通等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延缓疾病进展总之这类患者心理问题复杂,多有紧张沮丧情况,心理护理能引导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和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种堪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参考文献[1]解莹.258例艾滋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3203-320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