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农田水利法.doc
5页王安石与农田水利法历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专门性灌溉法始于西汉,左内史倪宽“定水 令以广溉nr,召信臣在南阳大修水利,“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m畔, 以防纷争”的法规,东汉王景“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合理分配用水 的法规等等,但是,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唐代的农田灌溉法 集中体现在综合性的水利大法《水部式》中,《水部式》也是现存最早的 全国性综合水利法规而专门的农田水利法始于宋代,为加强对水利资源 的管制,宋代制定了各种水法,其中就包括农□□水利法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最能体现其“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思想 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专门规定农田水 利的全国性行政法规,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积贫积弱改革图变北宋是历史上有名的经济繁荣但却积贫积弱的王朝北宋初年,?械 迪止?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对内, 实行“不抑兼并” “田制不立”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因 为豪强地主具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使得大部分的税赋落到平民身上,农民 和地主之间阶级矛盾加深;对外,北宋面对北辽、西夏的边境威胁采取了 消极妥协的态度,每年以大量的“岁币”敬奉求暂时的安稳,这种消极的 军事政策加深了 “积弱”的局面,致使北宋饱受严重的外敌忧患。
在这种 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北宋统治者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政治 军事措施,滋牛出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出现了 “冗费、冗兵、冗员” 的现象如宋英宗末年禁军、厢军约116.2万人,而宋初全国禁军和厢军 加起来不过22万人;官僚人数也是直线上升,宋仁宗(1023—1063)时2 万人,嘉?v八年(1063年),据司马光奏称,已“十倍于国初之时”,可 到宋英宗(1064—1067)末年,又增加到2.4万人;从冗费来看,“治平 二年(1065年),内部收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余,支出一亿两千三十四 万余,非常支出一千一百五十二万余,年赤字达到一千五百七十二万余”三冗”现象耗费巨大,是宋朝财政危机、国库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安石向宋神宗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意 图通过变法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走上富民、富国、强兵Z路农田 水利法正是王安石新法中有关发展生产的重要经济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刀阔斧效益凸显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宋神宗正式颁布实行《农FT1利害条约》(又称《农田水利约束》),这是一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行政法规,是中 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专法,对各地兴修农田水利的组织审批 方式,经费筹措,责任和权利分担,建议人与执行官吏的奖赏等,都有具 体规定。
《农田利害条约》全文共分8条,1200余字,其内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1)确定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的思想三冗”现象导致了北宋财政 入不敷出王安石认为如果只增加赋税而不发展经济,是“阖门而与其子 市”的方法,会激发更尖锐的社会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就要 利用好自然资源、增加社会财富受时代的限制,当时人们认为,农业生 产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就成了王安 右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农田水利法立法的思想所在2) 制定百姓、官员的奖惩制度为了调动百姓和官员的积极性并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农田水利法制定了奖罚分明的制度农田水 利法中规定,对于凡能提出有关土地耕种方法和兴建、恢复和扩建农田水 利工程的人经核实后授奖,官府给予奖励或录用;各县官吏兴修水利见成 效者,按功劳大小升赏,临时委派人员亦比照奖励;对于故意阻挠工程修 建、不按规定开修的,官吏要督促并罚款,罚款充当工程费用3) 制定水利工程的市核、监督制度在调动人民积极性的同时, 农田水利法也规定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它规定:各县应上报境内荒田顷亩, 所在地点和开垦办法;各县要上报应修浚的河流,应兴修或扩建的灌溉工 程,并做出预算和施工安排;河流涉及几个州县的,各县都要提出意见, 报送主管官吏;各县应修的堤防,应开挖的排水沟要提出计划、预算和施 工方法,报请上级复查,然后执行;各州县的报告,主管官吏耍和各路提 刑或运转官吏协商,复查核实后,委派县或州施工;关系几个州的大工程, 要经中央批准;工程太多的县,县官不胜任的要调动工作,事务太繁重的 可增设辅助官吏;熙宁三年(1070年)八月,根据吕惠卿的建议,宋朝实 行了差官察访制。
由此建立了从意见釆纳到工程施工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审 核监督机制,确保工程完工质量4) 规定人力、资金来源机制为保证人力和资金的充沛,农田水利法在实施中还规定了相应的来源机制人力来源主要有居民按照户等出 工、军队出工和募饥民兴水利其中,募饥民兴水利的办法既给灾民提供 了就业机会,乂保证了各地水利工程的兴建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和 私人提供农田水利法规定,财力不足的,官府贷以青苗钱,即提供长期、 低息贷款;私人垦[□及兴修水利,经费过多时,可向政府贷款,州县也可 劝谕富家借贷;对捐款兴修水利工程的个人,官府还会给予奖励《农田利害条约》在施行过程中又不断完善熙宁三年(1070年), 宋神宗乂颁布了《千仓渠水利奏立科条》,共11项,并以碑记形式完整地 保存至今,是目前存世的最为完整的一项宋代农田水利专法熙宁四年 (1071年)又补充规定,对兴修农HI水利有功的官员,按灌溉的顷亩千顷 以上、五百顷以上和百顷以上三等分别给予奖励王安石曾在《上仁宗皇帝演事书》中提出了 “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 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农田利害条约》新法推行 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旱地得到了灌溉,渠堰得到了修 复,江河得到了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在农Hl水利法颁布的7年 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达10700多处,灌溉农田达“三十六万三千余顷”, 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岀现了 “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垠 悉务兴复”的水利建设高潮局面熙宁七年(1074年),因守旧派反对, 王安石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v元年 (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 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世称王文公失败落幕影响深远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 财” “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是 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乂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首先,王 安石提出农田水利法,在于他深刻认识到农田水利于国于民的重要性,以 及兴修农DO水利才能长远地发展经济、国富民裕其次,兴修农01水利是 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事业,农田水利法主张吸引社会资金,可以促进社会 资源优化配置,使得整个社会福利更大化最后,在水利改革中,完整的 制度体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对已有 体制的有效评价机制,并不断完善、及时更正才能弥补制度缺陷和避免制 度变形。
虽然农田水利法制定了奖惩制度和审核制度并形成了制度体系, 但其岀现弊病也在于对制度缺陷没有进行完善,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更 正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在推行变法过程中由 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方姓利益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农m水利法存在着官员邀功害民等弊病,但从其基 本精神和取得的效果来看,其实施是成功的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水资源 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问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制约 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农田水利法所体现的基本精 神和相应措施对于当前水利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