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视制度蕴含的政治逻辑解析与思考.doc
6页巡视制度蕴含的政治逻辑解析与思考巡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巡视工作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來,党内巡视制度的价值更加得以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巡视制度建立过程中,始终从政 党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在扬弃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对巡视制度内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进行 内在整合,进而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趋势,创新巡视制度路径共背后的政治逻辑在于:合理的 制度不仅基于已有的路径选择,还基于制度与长期发展的社会现实互动,最终寻求内在统一巡视工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來重视党内巡视工作建 设,1931年《中央巡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巡视工作标志党的十八大以來,党 内巡视制度的价值得以彫显:《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修订的第一部关于 党内监督的规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指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 由此,巡视工作力度、强度、深度不断提升,巡视工作不仅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的重要平 台,还是推进全血从严治党的重耍支挣。
木文以此为出发点,在追溯中国传统巡视制度历史演进的基 础上,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内在价值特性,进而科学提出在全面从严治党如何扬长避短, 做出完善巡视制度的路径探讨一、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政治学》一书中这样写到:“我们如果对任 何爭物,对政治或其它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获得最明朗的认知在这 里,亚里士多徳点出了政治事物间的基本原则:任何政治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可以追根溯源找到 共根源在漫K的中国文明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且颇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巡视制度便是 英中从汉朝正式建立“刺史巡查制度”开始,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巡视制度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主耍采取四种巡视形式:第一,帝王亲□巡视,即天子木人亲自对各地进行自 上而下的巡视,如清朝康熙皇帝的“微服私访”第二,帝王遣使巡视,即帝王派遣众臣、亲信或监察官 对地方进行巡视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君王常常暗中派遣杳访官吏,调查各级官员行为,此后各种, 一些帝王也专门派遗监察官员进行公开或者私下的巡视第三,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开展巡视,即设 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看展对地方的巡视,主要采取常驻和巡视相结合的监察。
第四,地方监察机构对所 属州县开展巡视,除设小央监察机构Z外,地方为了加强对所属州、县的监察,也开展了巡视活动 比如西汉,郡对•所属县的巡视就由郡太守木人进行,也被称为“行县”从历代实践效果来看,中国古代 这种传统巡视形式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节阶级关系,保障国家运转都起到了建设性 作用:一方面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巩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以及 社会动态,防止社会动乱相对而言,中国古代传统巡视形式不管从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还是在衡量标准上,“人治”的成分 较多,主观随意性较大;从巡视机构的设置來看,大多是巡视机构实行亟直管理,直接对最高权力中 心,即“皇帝”负责这样一来,“巡视”成为了皇权的附属品,皇帝是故关键的因索这种对皇权的过度 依赖就会导致“权臣秉政、宦官专权”等现象,出现统治危机,例如明代出现的严嵩、魏忠贤专权现象就 是巡视功能没冇得到正常发挥的结果另外,过度依赖皇权还会导致皇帯居于权力的顶端,那么谁來 监察皇帝?用什么手段来制约皇权?这些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导致巡视机构形同虚社,发挥不了其本 身应冇的监督、考察功能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皇帝消明,天下大治;皇帝昏庸,夭 下大乱。
因此,这样的巡视制度必然有英历史局限性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巡视制度是为了强化党内监替,维护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实现全 面从严治党而设立和完善的一项监督制度就其功能和组织形式來说,与中国传统巡视监察制度是有 密切联系的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设立的巡视制度作出了相应调适,所以二者是既 冇联系又冇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把中国传统巡视制度比作“皮”,那么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就是“皮”上长 出来的“毛”,试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功能的角度來说,中国共产党通过派遣巡视组开展党内巡视工作这一举措,继承了古代传统巡 视制度对官员的考察、监督功能,充当着党委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方回有利丁•强化对党员、干部 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形成政党威慑,维护党的权威,树立良好执政形象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设立和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并不存在 权力依附关系,而是由“党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英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可见,中国共产党巡 视工作是合力性工程,巡视工作的开展涉及党政多个部门,还联合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内党外一盘 棋从组织形式来看,借鉴了古代巡视工作中很多有益的做法。
比如,在设立巡视区域上,效仿唐太 宗时期把全国划分为10个监察区,由中央派遣十道巡按史在各所辖监察区看展巡查如今中国共产党 根据巡视工作需要,在全国以省、口治区、直辖市、中央直属部门为单位,划分为若干巡视区域,并 根据巡视区域不同,分为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在巡视内容上,借鉴了历史上“遣吏巡行”考察治绩、整 顿吏治的巡察内容,现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來进i步明确了政治巡视定位、 巡视监督的重点,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市县巡查制度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说明和规定,指导性、针对性 和操作性更突出在人员选拔上,通过借鉴中国古代“刺史”“遣官”都是精挑细选、定期轮换的做法,现 行巡视工作人员主耍采取组织选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单位推荐方法选配,同时,为了保持巡视 工作的公正性,巡视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每3至5年就会冇计划地被安排交流和调整二、内在整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支撑之下的巡视制度体系“任何制度都蕴含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定是用绕着这两者的协调与统展 开的一个政党的制度,既是该党政治粘神的集中体现,乂是政党文化的现实表达;它决定着一个国 家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同时也被选择的道路所选择。
从制度的产生、建立、发展到完善,实际上是 政党与国家、社会三者互动的结果,而在背后推动这种互动的力量,即制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拥有五千年文明枳淀的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从木质上说也是制度的重新纽织与安排 过程就巡视制度而言,中国传统社会,虽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但其与生俱来的阶级性烙印使 得制度的价值理性存在必然缺陷;到了现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政党 政治的内在诉求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有机整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椿神特质:人民性的价值精神与 党内监督的工具理性一)人民性的价值精神人民性的价值精神,使得巡视制度既包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所有精神甜质,也承载了中国共产 党制度建设的内在机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來,把全心全总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巡视制 度作为党的制度建设重要一环,也无一例外地把为人民服务理念嵌入英中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设计脉络來看,党的巡视工作也经历了波澜起伏:民主革命时期,党内 巡视制度处于秘密和分散状态,抗战后被一度废除,改革开放过后,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巡 视制度被不断修正和完善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是巡视制度本身并没有在变革中失去其本身应有的 张力,而是依然坚守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主耍聚焦于两点:第一,巡视工作深入人民群众之中。
这在巡视制度的建立与探索阶段就已经很明显了,早在1928 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巡视员要:“经常的到各地工作,并注童找出新的积极的工 人同志担任巡视工作,巡视员必须深入到党的群众中去,极力避免巡视员的机关化与官僚化M931年 6月6日,中央乂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支部彻底转变机关组织与工作方式,在领导方式上,再次强 调耍釆用“活的领导”,极力减少文件的來往,根本肃清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第二,巡视工作过程注 重人民群众的参与1927年10月,中央对于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中要求中巡视工作“从党员群众中提 拔负责同志”,1931年5月1日,中央通过了《中央巡视条例》,就中央巡视员的条件、基木任务、 工作方法、职权、教育和纪律等方血作出了具体规定,巡视员的主耍任务是“了解各地政治经济状况, 了解各地群众组织状况,教育和提拔工农干部这个价值倾向随着党的不断发展壮人日趋明显,十三 届四中全会后,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 启全天候探照灯,”在手段利方式上,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群众举报案件线索这样就把人民 性的精神价值自然而然地转化到制度机理Z中,这种嵌入式的理念实际上也达到了双巫效果:一方面 是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口我净化;另一方血打通了党群沟通渠道,实现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的运转Z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政治决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人尺的意见不论任何 性质的政治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这是自上而下的轨道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 这是白下而上的轨道实际上,巡视制度中折射的人民性糟神理念,就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对 政党的监督,并且把这种监督作为常态化的形式固定下來可以说,制度源于人民,人民决定制度, 制度的运行更掌握在人民手中二)程序化的党内监督工具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黄培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了“历史周期律”问题吋, 提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这里, 毛泽东的捉法是对的但是,仅仅只是到了一个方面对于一个政党來说,要想拥冇持续地生命力, 仅依靠外部的强制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内部的口我约束和监督至关重要:“制度的权威来源于相关组 织的权力,但制度的运行仅靠权力维系,则与皇权背景下的巡视无异,所以巡视也应有严格的程序规 范巡视工作中药项程序正是在这种逻辑指导之下建立的,其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党内法规以 及党的各项政策的灵活运用1928年党中央制定了巡视工作条例,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党的 巡视工作制度化。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调试,对巡视工作具体看展也做了制度性安排,2003年12 月,党中央正式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 内巡视工作的主耍任务、巡视的方式方法、监督的重点对象等党的十七大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加以 推进,2013年6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巡视工作 2013—2017年规划》颁布,文件中岂接对巡视工作程序的规定冇18条,间接涉及程序的规定冇12 条.2017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对巡视工作程序安排有专门章节介绍, 规定了巡视工作开展前的准备程序、巡视期间的有关工作和事项的报告程序、巡视了解结束后的汇报 程序、对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和反馈程序、巡视工作的方式和巡视成果的运用等严格的巡视工作程 序构建,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无外乎两个出发点:“一是制度是否得到人们普遍总义上的遵守践行; 二是制度木身对于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与维护程度[9]前者基于政党制度的价值导向来考虑,后者基 于执政党口身合法性目标來考虑。
无论基于何种考虑,归结到一点,规范的程序冇利于确保巡视工作 始终把握节奏和进度,推动巡视工作贯彻落实,更好发挥威慑作用三、完善与革新:政党治理现代化趋势下巡视制度的路径创新所谓政党治理现代化,从狭义上说就是党內治理,需要依猱党内制度体系理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