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张力.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6377738
  • 上传时间:2021-1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张力 詹清英摘 要:在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都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从诗人行走路线赏析,了解诗中呈现出的是诗人内心与寺院,大小世界之间的冲突与交融,单纯世界与复杂世界的相互作用,领悟诗歌的张力所在关键词: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张力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被宋代的欧阳修称赞不已,尤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欧公一直想要模仿超越,却难以达到其境界,最后發现在这些寻常字的背后是“造意者为难工也”纪昀评这首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侯,‘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殷璠更是把常建捧得相当之高,《河岳英灵集》中描述常建地位与左思、鲍照并列众人的评价都很高,那么常建的这首诗歌的魅力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因为这首诗歌本身饱含了无限的张力《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物象颇多,如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等那么,在这些物象的背后,诗人的情感又是怎么流动的呢?首联,清晨,正是一天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古寺心里可以说是宁静,即使是满满烦忧,也会受到古寺的静穆氛围而逐渐消散。

      古寺,给人的感觉是悠久,是寂静,是肃穆,是庄严的,是让人敬畏的,是可以涤荡心胸的所以有些人有了烦恼就会到寺庙里呆一段时间来沉淀自己,使自己更冷静地看待问题来到古寺,周遭的一切都是宁静的,受到了刚升起的太阳的照射扫去昨夜的黑暗,扫去昨天的过去,光辉万丈洒满整个古寺,自然也不会遗漏高高的树林正因为是古寺,所以必然会有高林,这不仅是古寺古老的原因,更是因为寺院需要高林高林在佛法中有着庄严之意也正因为有了高林,使得光辉普照,佛光万丈,使古寺更加庄严颔联,走进古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发现了一处幽僻之处这处地方,幽静,弯弯曲曲,必然是一处清静之地,也肯定会是一处礼禅的好地方于是,怎么也停不下脚步,走着走着,发现弯曲的小路确实别具风格,原来通向了禅房而正因为是清晨,人必然不多,所以诗人才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幽处的风光古代寺庙本就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所以禅房的地理位置必然是相对隐蔽幽寂的走在幽径上,看到了禅房禅房的周围是花木相互隐映花木有着佛法高深的含义而禅房自然要在高深的地方,一来可以显现佛法高深,二来也是礼禅需要的寂静之处,可以助于礼禅之人因为幽径的相称,使作者心里必然是静的颈联,在这样一片区域,本就宁静。

      忽然听到鸟鸣声,这清晨本就有许多小鸟的叫声,但在这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这样一个肃穆的氛围里,听到了鸟鸣,怎么能不让人想到,这是因为鸟的欢悦才会鸣叫好的山水,好的景象,加上古寺的清静,此情此景,鸟儿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寺庙一般都需要傍山而建,选址必然是远离人家的山域,没有嘈杂的人群,鸟儿自然是安全的古寺里的潭也是静的,因为清晨的缘故,更是因为古寺的原因,一个外在的安静,加上内在古寺的幽寂,让人的心也不得不停下来,暂时抛弃烦恼与忧愁,使人心里空澈明净诗人一路走来,看到的人不多,这份安静也足以使内心归于宁静尾联,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没有了鸟鸣,没有了声响,归于寂静此时,内心是宁静的,而传来的钟磬音,似乎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把这份宁静推向极致只能听到杳杳钟声,不正是周遭静寂所致吗?从清晨踏入古寺,到听到渺渺钟声,使得内心得到了涤荡,忘却了尘嚣诗人没有在诗中提到早课诵经声,却在末尾提到钟磬音,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僧人们该起来诵经了晨钟暮鼓,早晨的钟声是提醒僧人们要起来做功课了到了末尾钟声响起,诗人这么一路走来,都没有听到钟声,说明诗人到寺院的时间特别早,在僧人早课之前就在寺院里了所以,诗人在寺院见到的一切,心里的感受都是在几乎无人或者人特别少,环境又特别清幽的情况下所看所感的。

      诗人的心境是宁静的,在这个环境中,诗歌里呈现了一个大世界与一个小世界,也呈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和一个单纯的世界所谓的大世界,又是小世界,所谓的小世界,也是大世界外在的世界,自然界的一切,寺院的一切都是外在的世界这里花草树木呈现了许多的元素然而它相对于人心而言又是小世界人心包罗万象,承载了许多东西,好的、坏的,都包罗进来,这样人心相对于古寺又是大的了而从形状上看,心远远小于古寺这里就出现了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冲突与融合是大世界吞没了小世界,小世界也消融了大世界,相互补充,相互弥补同样的道理,古寺外面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东西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的复杂世界,却让人们相互争夺,相互计较,让人们变得复杂而古寺则相对单纯,只有涤荡人心的钟声、寺庙、佛像等古寺里的一切,目的都是让人消除烦恼,忘却贪欲,达到静心养性的目的因此,古寺相对寺外而言就是一个单纯的世界同时,古寺相对人心也是这样的人心因看得太多,想得太多又吞噬了单纯,变得复杂起来古寺相对于人心的复杂,单纯与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古寺的单纯让诗人的内心澄澈明净起来,单纯的世界帮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加透彻明净诗人,走了一圈下来,心也静了,道也悟了,可以说是明心见性,更加明了禅的深透含义了。

      所以,这首诗歌既是一首情思饱满的诗,又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歌这就是这首诗歌的张力!而这一点正是使它能够脱颖而出,人们争相模仿超越却难以复制的原因所在参考文献:[1]陶文鹏.论常建诗歌的境界[J].社会科学战线,1990(2):251.[2]杨霖.唐宋诗学转关视野下的常建诗歌论[J].安徽文学,2015(5):2.[3]徐磊.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J].教研天地,2015(1).[4]王薇.《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化解读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12).[5]邬晓东.禅诗不绝的常熟破山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6]刘德重.盛唐水田园爵派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1980(3).编辑 张珍珍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