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相思埭古运河历史及现状初步研究.pdf
5页第= 十= 章城市区桂林市相思埭古运河历史及现状初步研究缪钟灵郭纯青曾成(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桂林5 4 1 0 0 4 )摘薹桂林市临桂县南部相思壤古运河初羹于唐岳寿元年( 6 9 2 年) ,重惨于清雍正七年( 1 7 2 9 年) ,熏惨时设陡门2 0 .凿去碍航之石3 8 6 处.河床呈石槽形,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军事作用,自重惨以来2 7 0 多年闸,古运河上的设施多有变化丰文在实地考察和收集历史文靛的基础上讨论古运河曲地质、地境、水文特点,并对其古争面貌进行对比考证关键词桂林市古运河古水利工程会仙湿地相思江良车河相思埭,唐长寿元年( 6 9 2 年) 筑.历代名称多变,叉称陡河、南陡、南渠,近百年又称桂柳运河位于桂林市临桂县南部,它的重要性.可由《广西通志》上得知,桂柳运河“沟通漓江( 桂江) 柳江之航运,为桂林通往柳州的水路捷径开凿前,桂林至柳州的水路运输,系由漓江经梧州,溯西江上桂平,北上黔江,又经象州入柳江航程千余里运河开通后,从桂林至柳州全航程仅三百来里,故称佳柳运河”相思埭自开凿时起,历经宋、元、明等朝千余年间,鲜见文献记载,迄至清代,曾经康熙、雍正、乾隆朝三次重修、整修,之后设置陡夫管理,并岁有经费维修,直到道光年间为止。
加世纪3 0 年代陆路交通的兴起和发达,运河航运渐次衰落,更由于农垦和防洪的不当做法,便运河面貌大为改变,河道淤塞、陡门拆除,桥梁炸毁,河床扩宽,已不复旧时面貌,昔日船樯云集的状况已一去不返l 相思埭运河地质慨况运河所处的地层为第四系残积土层,以黏土和亚黏土层为主,运河西支几乎全部处于第四系黏土层中,运河东支一部分处在黏土层中,一部分处在上石炭统的岩关组C l y 和大塘组C l d 的深灰、灰黑色泥质石庆岩中,运河四周的峰林峰丛地貌则是由泥盆纪融县组D 3 r 质纯的石灰岩及部分C l y 的石灰岩所组成从地质构造上讲,运河穿越( 自东向西汁) 二塘向斜西翼、驾桥岑背斜向北倾伏端、毛家向斜轴部等构造形态2 相思埭运河地貌及水系2 .1 地貌运河处于漓江和柳江两水系的分水岭平原,平原又称峰林平原或孤峰平原,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的石灰岩所组成的峰林或孤峰,亭亭玉立于分水岭平原之上,峰之成林者位于运河之四周,对运河呈环抱态势,峰之孤立或低矮残余者位于平原之中心,峰虽不高,在四周水面的映衬下,产生优美而俏丽的倒影景观,使运河两岸成为期光山色、鸟飞禽鸣、水网发达、田园风光浓厚的自然环境平原上的次级地貌有湿地地貌及残积台地两类。
湿地地貌:会仙湿地位于分水岭平原上,湿地又划分为:沼泽、湖塘、水田沼泽、鱼塘沼泽、自然河道及人工水网河道等湿地单元,有水面的湿地海拔介于1 4 9 —1 5 0 m 间,沼泽的地面略高,介于1 5 0 —1 5 3 m 间运河主体位于会仙湿地的北半部残积台地:由于喀斯特溶蚀速度对各个时代各种岩性成分的石灰岩不同质纯厚层的石灰岩如融县组D 3 r ,溶蚀速度快溶蚀残余物少,其残积地形低平,成为平原主体;而含泥质、硅质不纯的石灰岩如岩关组C l y 、大塘组C I d ,其溶蚀残积的地形较之前者为高,一般高出3 —6 m ,最高可达1 0 m ,运河东支所经社门岭和竹园村处于残积台地上,其海拔在1 5 2 ~1 6 0 m 问,使运河的东下段成为一种槽形河谷的景观第一作者简介:缪钟是( 1 9 3 6 一) ,男,四川江安人.教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E —i n a 丑I z l n l i a 0 2 0 0 4@ t o m .c o r n弟四篇应用实践与行动措施2 .2 水系 运河东接良丰河、西接相思江,重要水道有:( 1 ) 良丰河发源于驾桥岭香草岩,白南向北流经六塘、云塘、良丰至奇峰镇胡子岩处汇人漓江,全长6 9 k m ,流域面积5 2 8 k m 2 ,平均年径流量5 .1 7 亿m 3 /年。
2 ) 相思江发源于驾桥岭北段岩底村,先向北流至会仙后弯曲折向西流,在太湾处与自北流来的二塘河汇合后,水势大增,继续曲折向西流至苏桥镇与洛清江汇台,属柳江水系 1 9 8 2 年版的1 :1 万地形图及永福县志等文献均是如此称呼相思江的,但在某些地图上,曾将良丰河注记为相思江)( 3 ) 相思水按光绪三十年的临桂县志上记述:“临桂县有相思埭,长寿元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白县属辨塘山流出狮子岩汇分水塘”狮子岩又称叶石山、滚子岭是分水岭平原上数座石峰,有一段伏流自北而南横穿山腹,在狮子岩前汇成湖塘,然后流往分水塘,故狮子岩前的湖应称为相思水图l 相思埭古运河调查圈3 相思埭运河的古面貌据唐书地理志记载:“临桂县有相思埭,长寿元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寥寥数语,无法恢复在唐代的原貌之后经宋、元、明等朝代越千余年未见有关于相思埭的文字记载,到清雍正年间才见有关于相思埭的较为详细的记载,最详细最权威的文献有《国朝郓尔泰重修桂林府东西= 陡河记> 、< 张钺重修兴安临桂二陡河记) 以及‘金供临桂陡河碑记’”1 等三篇碑记文字,这三篇碑记记述丁雍正七年( 1 7 2 9 年) 至雍正十年( 1 7 3 2 年) 鄂尔泰等人重修过程及修后情况。
重修陡河的耳的是为了征讨古州的苗民起义,是为转漕输饷服务的鄂尔泰的碑记中写道:“⋯⋯( 临桂) 陡河肇自唐长寿元年所渭相思埭是也,亦日南渠,其流出狮子岩经大湾下鲢鱼陡,合永福江而径达无滞矣⋯⋯临桂之河凡为陡以闸水者二十.其滩心危石比栉,共凿去碍船者百数十处,于是近渠之田资灌溉者不下数百顷水旱无虞,前此荒塍悉登青沃,若乃舟楫之便利,惠贾通商则白灵渠而北曲赴湖南,自鲢鱼陡而直际黔省之古州”张钺的碑记中写道“⋯⋯临桂之南有渠日南渠,筑于唐长寿元年所谓相思埭者,分东西二流,一达漓江.一湾折人鲢鱼陡下永福以至柳江,溯流而接黔粤之通津者⋯⋯临桂陡河激流下上咫尺悬殊,石榘石埂比栉触碍,治固与灵渠无异也然昔时所建鲢鱼陡不过陂岸碎石仅存故迹,此外一无蓄水具,工巨费倍殆有甚焉,今鲢鱼陡而外,太平、黄泥诸陡共建以闸门水者= 十,碍船之石凿去者百四十四处,又为开广河路如石槽中贯,需其出而养其源不溃不竭,而自临( 桂) 人永( 福) 之江脉络始贯矣,沿江一带复修建桥梁十第= 十= 幸城市区·1 0 4 7 ·余座⋯⋯”历史碑文中有文字记载:“⋯⋯陡河发源于辨墉山,一东流以人漓江,一西流以至柳州.旧时所建鲢鱼陡是也,年代久远垒石俱颓圯,夫水母不蓄,则江脉不通,而民之田亩、国之饷运,曷以取资焉⋯⋯其间石梁石坷潆涸曲折之势较灵渠为特甚,故弗资人力亦倍之,为凿石、为开河、为建闸、为修桥驿、为置神庙、为设陡夫、岁时修辑。
⋯⋯王师赴黔征苗粮饷戈甲飞输挽运,起桂林经柳州者胥是河通焉,夫白雷塘驿则弗而劳,自分水塘则捷而逸⋯⋯”< 金通志) ,雍正十一年( 1 7 3 3 年) 修编,对这段重修过程的记述为:“( 陡河) 自县属辨塘山流出狮子岩汇分水塘.一东流曲折十五里至太平脚经蒋家坝至相思口人漓江;一西流湾折十五里至鲢鱼陡下大湾达苏桥合永福以至柳州.旧时所建止鲢鱼一陡,奔流澈湍,垒石多已颓圯,雍正七年请帑兴修,与兴安灵渠工役并举于是建闸水之陡二十座,凿去碍船之石三百八十六处,开河流如石槽形,水得容蓄长流不竭⋯”从上述记载中得知,雍正七年重修目的是为了在征讨古州苗民起义的军事行动中抄近路,取得捷而逸的战果,顺带还可灌溉四周的田亩,既通军又利农临桂陡河工程比灵渠复杂而艰巨,资金和人力均成倍的增加所有记载都提到陡河西段的鲢鱼陡,该陡以| i { f 的垒石俱颓圯,此次重修,包括东殷的太平、黄泥陡共建加座,凿去碍船之石3 8 6 处,并将一些河段凿成石槽形但是上述记述也有不准确之处,如鄂尔泰所说的东西陡河应为南北陡河;出狮子岩经大湾下鲢鱼陡,实际应为经鲢鱼陡而下大湾< 金通志》所醴东、西两段均为十五里长,不实实际西段比东段长,另外所说东流经蒋家坝至相思口人漓江,此处相思口,使其后的一些地图和文字中将良丰河认为足相思江,引发若干年的“相思江”冠名之争,本文作者认为“相思水”之名应冠于狮子岩环抱之岩溶湖。
它是分水塘之水源.而辨塘山系指斯子岩之山,而相思江之名应冠于流经会仙、大湾、罗锦达于苏桥之江4 相思运河现状相思运河现状接分水塘、运河西支、运河东支三大部分叙述4 .1 分水塘分水塘位于陡门村东,是一个近南北向的湖,长约6 0 0 m ,宽约l O O m ,水深约1 .2 m ,面积6 .0 万一.容积7 .2 万m 3 南端为长约6 2 .6 m 的石堤,石堤上设东、西两陡门,东陡门宽4 .1 5 m ,西陡宽2 .7 5 m ,陡门均为石砌,高出水面08 m 东陡有引堤长约1 6 .5 m 两陡门『日J 距3 6 .1 i n 陡门和石堤均保存完整,唯分水塘内长满了芦苇和水草,淤泥充塞.水面被土堤分割,两侧被鱼塘挤占,大有被淤填和分割之势分水塘的水源来自其北的相思水,而运河西段与之相洼的睦洞湖、龙山湖及其附近的叉河水网均是维系运河的水源所在,故运河西支水源比东支丰富4 .2 运河西支 运河西支自分水塘西陡起,向西至相思江大湾止( 1 ) 上段自西陡起经新桥至睦洞湖,长约4 k m地形图上注记,此文所用之海拔数据均引自此图) 长约1 1 .3 k m ,按河道及地貌特点划分为三段:起点分水塘水面海拔1 4 9 .3 m ( 根据1 9 8 2 年版I :1 万( 2 ) 中段。
自睦洞湖向西经牛桥( 高岸村) 、龙门桥( 莫家村) 至两江口汇人相思江,长约3 .1 k m 上中两段均在峰林平原中蜿蜒流淌,两岸与湖塘、鱼塘、水田、沼泽比邻,多条叉河港湾穿插其问,有些段落分不清哪是主流河道哪足支叉小河,两岸的田地高不过0 .2 —0 .3 m ,洪水期间一片水泽,也分不清哪是运河哪是湖沼其原因是陆地高程在1 5 0 m ,而水面高程却在1 4 9 .3 - 1 4 9 .8 m ,睦洞湖的存在加强了水乡泽国的景观,湖面的高程被注记为1 4 9 .4 m ( 最小) 以致有的地图上划出的流向是由睦洞湖往东西两个方向流动,往东是不实的,它最多是与分水塘水位平齐,运河西支上段水流是极平的,很难分辨其流向 3 ) 下段自两江口后,运河与相思江天然河道合= 为一,大湾处与自北流来的二塘河汇合后水势增大.汇合后的河道不属运河范畴,下段长约4 .2 k m ,在峰林山石和残积台地间蜿蜒前进,此段中陡门密集,自上而下有九段:4 .3 运河东支 自分水塘东陡起至竹园村汇人良丰河止,长约8 k m ,按地貌及河床形态分为上、下两段:( 1 ) 上段自东陡至社门岭村矗7 k m ,此段在平原地形中蜿蜒,黄毛村附近多水流叉道,渣塘村段多鱼塘分布以致运河河道难以分辨,社门岭村河面标高约为1 4 7 .5 m 。
第四篇应用实践与行动措施( 2 ) 下段自社门岭村至运河汇入良丰江的河口长约1 .3 k m ,此段河流在残积台地上侵蚀成槽形河道,由于黏土层薄,其下伏盖的C l d 大塘组石灰岩出露于河床中,成为一道道斜穿河道的石龙、石梁、石坷.此段水力坡度较上段为大,流速也快.常见滩流和滩下的回水塘,此段陡门较多,自上而下有十一陡.见表1 表1运河陡门一览表编号名称现状编号名称现状W —l硅门陡已改造成公路桥E 一1泥戽陡已疑W 一2新塘陡巳毁E 一2蚂蝗陡已段w 一3石狮陡已被石坝覆盖E 一3石皮滩陡已段W 一4鲢鱼陡又称北陡门.已被石拱坝覆盖E 一4乌石陡已疑W 一5上高桥陡现存完整E 一5平石陡已毁W 一6下高桥陡现存完整E 一6老虎陡已毁W 一7新寨陡残缺E 一7太平桥陡现存完整W 一8大湾陡已毁E 一8社门岭陡现存完整W 一9凤凰陡巳毁E 一9良丰河陡即回水陡,残存E —1 0四塘桥能完整汇人良丰河的河面海拔估计为1 4 4 m ( 根据1 9 8 2 年版的1 :1 万地形图估计) 推测原始状况下有一条源自社门岭的小溪流,古运河就利用此小溪流加筑陡门并黹去碍船之石。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