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规律及预防干预途径.doc
6页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规律及预防干预途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规律及预防干预途径在教育界素质教育呼声渐高的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做为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中学生处于由接受中等教育向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过渡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升学、就业等不可回避的应激性事件;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高中阶段是“成人感”形成的后期,高中学生的身体、心理较小学、初中时期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承担各种社会义务和择业、交友等种种选择;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也剧烈地冲击着高中学生的心理自我统一(社会我与客体我的统一)进程,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内部心理冲突,迷惘彷徨和消极厌世心理极易滋生这些都决定了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多发性和复杂性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或进入大学,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高中阶段形成的不健康心理也将给他们未来的大学生活埋下隐患因此研究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规律,探索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自九五年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近二年针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了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几条规律,在预防和干预的途径和策略上也做了一些实践性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二年来取得的初步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一些实际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学校1800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抽取样本班级进行心理测试,以及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处理的240个咨询案例进行汇总分析,掌握了大量有关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规律做了初步探讨一)总体说来,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横向和纵向的特点心理问题发生的横向特点也可称为年级特点,即在特定的时段内,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呈现出不同特点表现为初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转变,需经过一段适应的“阵痛” ,许多学生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表现出一个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校适应不良造成的情绪波动,如不能迅速完成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化(由接受初中知识向接受高中知识)而出现的急躁、失落感等;高中三年级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精神压力,也是各种心理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的学生心理则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由于集中性的应激事件较少,心理问题分布的面较广,集中性差,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心理问题的类型繁杂,而各种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较低。
心理问题发生的纵向特点是指各年级的学生在每学期的一些特殊时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处于相对高峰期如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前后,无论高一、高二或者高三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都处于明显的高峰,而每学期开始后的前一、二个月,学生的心理状态普遍稳定,各种心理问题较少发生或处于潜伏状态二)从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横向特点研究其心理问题的分布状况,可总结出三个年级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一般规律:1.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适应不良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九六年新学期开始后的第四周,我们曾对高中一年级的新生进行了一次心理适应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3以上的新生在入学四个周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具体表现为:(1)想家恋旧心理难以排遣有42%的新生认为入学后对自己困扰最大的问题是想念家人,思念初中时的旧友 (2)不习惯新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有34%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时速度太快,知识量传授太多 (3)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有26%的学生反映学校纪律太严格,活动时间分配过细 (4)寂寞孤独感有17%的学生在四个周后与周围的同学还不能完全熟悉,没有可以诉说知心话的朋友,感到孤独寂寞。
(5)失落感13%的学生认为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进入高中后的新的竞争和分化从心理咨询中心处理的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咨询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咨询的热点是情绪类问题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障碍,也有少量较严重心理疾病症状,如严重失眠(11例) 、抑郁(5例,中度) 、焦虑(9例,中度) 、轻生念头等表现2.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特点是:(1)在班级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表现出稳定性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平均50人)存在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2—5人,约占4%—10%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童年及小学、初中时期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或者不良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形成人格障碍,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孤僻、偏激、退缩、敏感、神经质等症状而其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都表现出发生的突然性和暂时性,规律性差2)情感类问题(21%) 、人际关系问题(39%)和学习困难问题(32%)是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占咨询人数的84%) 恋爱现象在刚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身上一般较少出现,即使有,也多属那种“余情未了”型的初中早恋者。
经过一年的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后,处于生理成熟性意识已经觉醒的高中二年级学生自然会萌生恋情但由于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社会经验缺乏和情绪的波动性使这种恋情时常处于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的猜忌、对立、敏感、多疑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个时期,同学之间的关系已趋向稳定,有的同学会有很多朋友,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有的同学则朋友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朋友,同学关系平平淡淡,或者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后一类同学可视为人际关系不良,其心理常常处于自责痛苦、凄凉落寞之中,倘不进行引导疏通,便很容易发展为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或诱发其他心理疾玻学习困难问题是困扰许多高中学生的大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低下,自信心丧失,学习效率不高,记忆力下降,存在“学习无力感”等等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愿自甘落后,既想奋发努力摆脱现状,又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努力一段时间后成效不大,又重新陷入绝望之中,因此心理常处于矛盾之中,既对自己的不争气感到内疚,又为找不到改变现状的途径而焦急学习障碍极易诱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心理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如考前心理紧张焦虑,对前途失去信心、绝望等等这个时期也是各种心理疾病的多发时期,如严重失眠、焦虑、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癔病症都有发生我们曾对3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进行过SCL—90症状自评测试,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各因子分数都明显高于同期做为对照组的高中二年级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统计分析也证明了各种较严重心理病症,如严重失眠、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三)从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纵向特点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状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有高中学生,在每学期的不同时段,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数量表现出一定间隔性变化的特点如每学期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各种心理问题最少发生的时期,这可能与学生在假期内得到充分休息,心理调节适度有关而在一些学生学习压力重和容易引起学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如各种考试前后、德育考评前后是各种心理问题集中发生的时期这说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导致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诱因之一遵循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规律,我们制订实施了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在普通高中能够行得通,效果明显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子。
一)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之初,前来咨询的学生很少,了解情况时,一位同学的话提醒了我们:“心理咨询解决什么我们根本不清楚,怎么去咨询?”在当前普通中学的校园里,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极为匮乏,只有极少数学生从报刊上了解过一点支离破碎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即使对最一般的心理卫生常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所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迅速确立学生心理健康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预防和矫治学生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心理卫生宣传月”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搞座谈、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还根据高中学生经常出现心理问题的系列事件为专题,编写了贴近中学生活的《中学校园里的心理学》 ,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通过宣传,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念确立起来了,防心理病治心理病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心理咨询中心也变成了学校的热点,有时一个仅二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为不妨碍学生的学习时间,咨询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竟有十几名同学前往咨询我们欣喜地看到,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打开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二)遵循规律,实施预防干预措施1.在心理问题高发的几个时期,预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考试前后容易表现出来,每次考试前后是学生心理最不平静的时候针对这种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考试前后设计了几个有关中学生考试心理的讲座,如《考试的本质与心理对应》 、 《考前心理按摩》 、 《树立自信心迎接新生挑战》等,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了适时预防的作用课题组还专门把一批考前心理紧张,情绪反应强烈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为他们进行团体咨询,之后还让他们互相诉说内心的感受,交流克服考前紧张的经验,做到相互借鉴、相互鼓舞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学生的考试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的应试心理逐渐培养起来2.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年度心理指导计划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主要重在对新生进行入学后的心理调适:①帮助新生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②新生恋家怀旧心理疏导;③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化;④指导新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⑤组织新生交流入学后的感受,互相安慰鼓励高中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则体现为全方位的生活、学习指导这个时期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心理指导:①建立密切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②正常的性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意识觉醒后的一些表现:性梦、性幻想、手淫、愿意接触异性等;③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同学间感情,分析早恋的危害及引导学生从早恋的泥淖中自拔;④学习心理指导;⑤教学生认识几种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介绍心理自救常识。
所有内容以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典型个案分析等形式分配在一年时间内完成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重在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和升学就业指导:①高中三年级学生心态分析与心理疏通;②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当前自身现状,端正学习态度;③指导学生心理放松的技术;④学生填写报考志愿指导;⑤就业指导;⑥临考前心理疏导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兼顾其他方面的心理年度心理指导计划一经制定,由学校统筹安排时间,确保心理指导落在实处三)提高全体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赢得支持和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初始阶段,有些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曾有一位班主任甚至拒绝将课题组编写的宣传材料发放给学生,理由是害怕学生读了有关心理问题的东西会无中生有,生出心理问题可见,有些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不足或者存在错误认识而在普通中学里,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如果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毫不重视,对预防和矫治学生心理问题的知识知之甚微,就会极大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出现宣传者费尽心机而应者寥寥的局面因此,首先向教育学生的一线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是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步为此,我们专门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学习材料》 ,首先分发给全体教师,由专业心理学人员讲解学习,在全校教师中树立起了人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识。
四)以心理咨询中心为主阵地,加强对重症心理问题学生的矫治高中学生中存。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