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双月刊.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5
  • 文档编号:304119457
  • 上传时间:2022-06-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4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双月刊) 孟德尔学说与近代中国刘学礼19世纪,各国科学家都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植物杂交实验,只有奥地利的孟德尔(G. J. Mendel, 1822-1884),以其非凡的研究天赋和创新的科学方法,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定律一一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的划时代论文《植物杂交的试 验》,虽然于1865年宣读,1866年正式发表,却被默默无闻地埋没了 35年之久100年前,即1900年,孟德尔的论文终于被三位学者一一荷兰的德弗里斯(H. DeVries, 1848-1935)、德国的科伦斯(C. Correns, 1864-1935)和奥地利的丘歇马克(E. von Tschermak, 1871-1962)分别引用而受到重视,这就是通常说的孟德尔论文重新发现此后,孟德尔学 说便传播开来,遗传学从此走上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孟德尔学说初传中国中国人开始了解孟德尔及其遗传学说大致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这一年,上海广 学会(1887年创立)出版的《格致概论》中提到:“孟特尔(Mendel)则以遗传牌合法用人 为之选择而发达某各类,名之曰孟特尔法同年,《进步杂志》3卷5期刊登的《生命之解 谜》一文,专有“遗传”一节,用17页的篇幅讲述了遗传学问题,主要介绍孟德尔学说及 其意义。

      其中指出:“奥人梅氏(Mendel)对于此事研究最深且示吾人以实验不可动摇之 根据其所论述,可与达尔文之进化论争光下焉以上是迄今所知的有关孟德尔学说在中 国的最早报道在孟德尔学说传入中国的初期,Mendel之中文译名甚多,诸如闵德、明铁若、曼特尔、 门特尔、美台尔、孟度尔、孟达尔、孟道尔、明忒尔、孟德尔等国内发行量较大、且在社 会上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1904年创刊)和《科学》(1915年创刊)做了积极的介绍 分别发表于《东方杂志》11卷4期与12卷8期的《最新生物学之进步》、《遗传进化说之应 用于农艺》等文章,向国人介绍了孟德尔生平,遗传学说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其理论价 值和实际意义,指出:“遗传学(Genetics)系一千八百六十年补林(Brunn)之僧明铁若 (Mendel)所实验而得者曾揭于一小市.之博物学报至一千九百年尚未为一般学者所知近十三四年来日形发达有旭日冲天之势认为“曼德尔(Mendel)遗传说兴特为进化 史中开一新纪元即于农业界中亦影响甚大也,'中国留美学者任鸿隽(1886-1961)等人 创办的《科学》,在创刊号上就有多篇文章论文及孟德尔学说,如动物学家秉志在《生物学 概论》一文中认为孟德尔学说用之于实践“若操左券矣二植物学家钱崇渤的《天演论新义》、 农学家过探先的《植物选种论》也讲到了孟德尔学说o 1916年,《科学》2卷7期在杂俎栏 内以“门特尔”为题,专门介绍了孟德尔生平及成就。

      文章高度评价道:“门氏精于观验, 研究颇精学潜天然生物之理,而发明遗传性之定律……门氏当时发明其理,实为生物学 别开生而,至今学者祖述之,与达尔文天释之说蔚然并峙其开造化之秘,有功于牲畜植种 及人种改良者,实非浅鲜也除《东方杂志》和《科学》夕卜,较早介绍孟德尔学说的刊物尚有《学艺》(中国留日学 生1916年创办的中华学艺社社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以及《少年社会》、 《中华教育界》等例如,1914年《中华教育界》发表的周建人《遗传说》一文,结合图 解生动介绍了孟德尔学说,说明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所提示的遗传规律不仅适用于博物 界,也适用于动物界包括人类,“其术验之于动物现象正同无有差违”,“人类遗传之律 亦正相同”,并指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对农业实践也有重要意义,从事教育者也应该学习 1918年,《学艺》1卷3期发表的蒋继尹《闵德氏(Mendel)之遗传律》是比较详细专门介 绍孟德尔及其学说的早期文章全文分缘起、概说、馀论三部分,配有图解和表,并指出的 单位性状遗传因子和达尔文(C. Darwin, 1809-1882)解释遗传和泛生论(pangenesis)“适 成反对”,后者“纯属想像”等。

      孟德尔学说在辛亥革命后初传中国的十年中,传播还不够广泛,影响也不很明显大 多数文章对孟德尔及其学说的介绍是零星和简单的,专门介绍孟德尔学说的论著更是寥寥可 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孟德尔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很有局限,学者之间亦缺乏相互交 流孟德尔学说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并引起中国学者的普遍重视和社会轰动,则是五四运 动之后的事了五四时期孟德尔学说之广泛传播1915年,中国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民主”(德先生)和“科 学”(赛先生)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至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达到高潮这不仅对中 国近代社会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极大推进了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生根落户 随着早期留学西方的学者陆续学成归国,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也被传入国内就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德尔学说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大概是1919年,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专著中首次介绍了孟德尔学说这一年,商务印 书馆出版的陈寿凡《人种改良学》(上、下册)一书,就专节介绍了孟德尔学说及其发展, 其中也包括了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 Morgen, 1866-1945)等人新近发现的性连锁遗传 等现象。

      五四时期的一大批刊物,如《博物杂志》、《民铎杂志》、《晨报副刊》、《少年中国》、《学 生杂志》、《妇女杂志》、《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纷纷加入了孟德尔学说的宣 传行列在孟德尔诞生百年之际(1922年),一些报刊还出版纪念专号,发表纪念文章如 《学灯》用也两天(7月22日与23日)整整8个版而出版了 “曼德尔(Mendel)百周纪念 号”,发表了秉志的《曼德尔学说》、陈兼善的《曼德尔试验之结论及其困难处》、唐志才的 《曼德尔传略》和《曼德尔之事业》、周建人的《曼德尔的遗传学说》等文章,其约25000 字,集中介绍、论述、评价了孟德尔的生平、学说及成就,并刊出两幅孟德尔照片《东方 杂志》也发表了孟德尔百年纪念文章期间,一些有关遗传学的通俗读物也相继问世,其中 较早的有《遗传论》、《遗传与优生》、《遗传学》等在中国,人们对孟德尔遗传学说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继“达尔文热”,中国近代又 兴起了一股"孟德尔热”恰如当时学者所言,孟德尔学说“重新流布到科学界”,使"达尔 文时代以后的新世纪开始了”现在差不多只要有一点生物学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位奥 国教授曼兑尔了由于国内刊物纷纷介绍孟德尔及其学说,一时造成''关于遗传之著作及 译文,每每任意译铸名词,人各一帜,错综纷乱,读者雄之”的局面。

      为此,冯锐、陈宰均、 唐在钧、冯肇传等人“相聚讨论,修订遗传名词”,最后由南通大学的冯肇传撰《遗传学名 词之商榷》一文,这篇文章“统一” 了 650余个遗传学名词孟德尔的原始论文与中国人首次见而大概是在1920年《学艺》在1920-1921年间共分 5期全文译载了这篇论文译者顾复在以“植物杂交之实验”为题的译文开头指出:“此区 区四十页之论文实建设晚近实验遗传学基础足以与种原论并驾齐驱而较之种原论更为精 密深邃之世界的名著也-"1936年,孟德尔论文中译文单行本《植物杂种之研究》,作为《万 有文库》第二集的一个单册在中国首次出版发行翌年,又以《汉译世界名著》单行本(系 林道容根据日文译本转译)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孟德尔原始论文的翻译出版,为中国学者全 而了解和深入研究孟德尔学说提供了最重要的直接资料孟德尔学说进入学校课堂1920年代起,随着孟德尔学说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各类学校开始较普遍地讲授以孟德 尔学说为基础的遗传学内容,有些学校(如东南大学)甚至专门开设了遗传学课程陈桢(1894-1957)是中国第一位教授遗传学课程的学者1922年,他从美国学成归来 后任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积极撰文介绍孟德尔及其学说,并谈及遗传学在经济和文化 上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他筹划在国内开展遗传学教学。

      他以摩尔根的《遗传学的物理基础》 作为基本教材,那时学生约有12名1924年,陈桢编著了大学用的《普通生物学》教科书,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系作者根据在东南大学普通生物学班上的演讲稿整理而成,其中 第六章较系统地讲述了孟德尔定律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线性排列、连锁遗传等本章 还附有11篇遗传学参考文献,提到多本当时著名的遗传学专著该书出版后仅两年就重新 出版过3次那时较著名的遗传学教材尚有李积新编、胡先骤校的《遗传学》(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 出版)这本教材对孟德尔学说做了较系统的讲述,首页还印有孟德尔照片,并对孟德尔生 平做了扼要介绍全书共分十章,末章为附说,介绍了植物人工杂交方法,配图42幅,并 列举参考文献及重要杂志9种这本书网罗了当时“最新学术详论生物遗传之理及其次序, 以便改良畜种者得按此而进行”,“供农业学校及师范农科作为动植物学教本或参考书之用, 并可为研究医学、蚕学、人种学著作参考书之用”(引自该书“凡例”)另外,一些有关的课程和教材也将孟德尔学说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如邹秉文、胡先羽、 钱崇湖合著的《高等植物学》(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系中国第一本大学植物学教材), 其中就讲述了孟德尔学说。

      以孟德尔学说为期基础的遗传学不仅出现在高等学校、专科学校的讲坛上,在中学生 物学教材中亦有所反映如王其渤的《近代生物学》(1925年)、王守成的新学制高级中学 教科书《公民生物学》(1925年),都把孟德尔学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而编入1934年,陈 桢编著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商务印书馆出版)也有孟德尔学说的介绍这是 一本在1924年编著的大学教科书《普通生物学》之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部权威性教科书 期间,中国学者陆续翻译或自编出版了不少有关遗传学的著作,如王其澎的《遗传学概论》 (1926年)、陈兼善的《遗传学浅说》(1926年)、谈家桢的《遗传基因学说的发展》(1936 年)、胡步蟾的《优生学与人类遗传学》(1936年),谭镇瑶译的《门德尔传》(1936年)、 陈范予译的《遗传与优生》(1935年)、何定杰译的《遗传与环境》(1935年)、罗宗洛译的 《遗传》(1936年)、于景让译的《遗传学纲要》(1936年)等其他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著 作,如《遗传学原理》、《遗传原理》等,亦在中国学校被普遍用作教材学校在讲授孟德尔学说的同时,也相当重视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如1933年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用书《生物学实验指导》(郑作新著),就有验证孟德尔学说的遗传实验。

      中国学者的早期遗传工作五四运动前后,一批中国早期留学生陆续学成回国,其中有些人在国外(主要在美国) 曾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遗传学他们回国后,把现代遗传学思想和方法也带入国内,使孟德 尔学说已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开始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验性研究工作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人物,当推中国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陈桢陈桢早年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遗传学,师从细胞遗传学家威尔逊(E. B. Wilson, 1856-1938),后又曾在当时属于世界遗传学领先地位的摩尔根实验室工作,得到了极为严格 的实验科学训练,深受孟德尔-摩尔根经典遗传思想的影响1923年,陈桢开始研究金鱼的 外形变异他调查和观察了南京、扬州和上海所有金鱼玩赏家多年来收集珍藏的稀有品种标 本和他们饲育场,并以通讯方式收集天津、苏州和广东等地的金鱼品种资料1925年,他 首次记载了蓝鱼(常鳞的)、紫鱼、反腮、珠鳞和水泡眼五个新品种,并对金鱼的变异、发 有、遗传和进化开展了系统研究他的《金鱼外形的变异》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被誉为 鱼类变异研究的经典论文1928年,他对金鱼体色及鳞片透明和五花的研究,是世界上第 一个用金鱼证实基因多效应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的工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