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2)ppt课件.ppt
43页发展经济学第四章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1. 亚洲:一个奇迹亚洲:一个奇迹 在从在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经济增长率始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终保持在8%以上,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以上,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国家被麦迪逊称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国家被麦迪逊称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常被称为常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东亚经济奇迹”((1)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胀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胀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增长不仅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产率增长不仅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产率的提高。
的提高«奠定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上的高度开放奠定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上的高度开放((2)东亚经济增长的原因)东亚经济增长的原因a. 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b. 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政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政治经济体制;治经济体制;c. 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世界银行《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世界银行《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 ((3)西亚经济增长的原因)西亚经济增长的原因T西亚的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区,西亚的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如沙特、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等但过去石油财如沙特、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等但过去石油财富一直为西方大国控制,未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富一直为西方大国控制,未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T经过长期斗争,经过长期斗争,1960年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年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海湾地区的石油富国利用丰厚的石油利润建设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富国利用丰厚的石油利润建设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而西亚其他国家(也门、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而西亚其他国家(也门、黎巴嫩等)则相对较贫困巴嫩等)则相对较贫困 2. 拉丁美洲:一个戏剧拉丁美洲:一个戏剧v取得了长达取得了长达30 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5.6%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2.8%;;v战后通过实施战后通过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奠定了拉美各国战略,奠定了拉美各国的工业基础,的工业基础, 部分国家甚至进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部分国家甚至进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生产体系和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体系和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v但也带来严重弊端: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但也带来严重弊端: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失业突出;国内产业结构畸形慢;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失业突出;国内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发展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1945~~1980年:经济增长时期年:经济增长时期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90年代:年代:“失去的十年失去的十年” L 1973年,拉美右翼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延续工业化年,拉美右翼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延续工业化进程,进程,1979年底,各国开始出现债务困难。
但是由于政府年底,各国开始出现债务困难但是由于政府担保,拉美国家一直努力依约还债担保,拉美国家一直努力依约还债L 但是,到了但是,到了1982年再也无力持续下去了墨西哥首先宣年再也无力持续下去了墨西哥首先宣布无力还债,巴西、阿根廷紧随其后银行贷款被冻结,布无力还债,巴西、阿根廷紧随其后银行贷款被冻结,利息也无法支付,贷款总额越滚越大拉美从此掉进了债利息也无法支付,贷款总额越滚越大拉美从此掉进了债务危机L 在危机爆发的在危机爆发的1982年,拉美国家的债务占年,拉美国家的债务占GDP46.9%在反危机中逐年上升,到了在反危机中逐年上升,到了1987%达到达到66%危机与改革危机与改革¶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面临拉美债务危机时的主要政策核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面临拉美债务危机时的主要政策核心是心是“保护国际金融体系保护国际金融体系” ¶债权人的援助以拉美债务国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体系、开债权人的援助以拉美债务国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体系、开放资本市场、开放货币汇率市场为条件这就是所谓放资本市场、开放货币汇率市场为条件这就是所谓“华华盛顿共识盛顿共识”的核心¶危机后的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几乎完危机后的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几乎完全融入了美元金融货币体系。
全融入了美元金融货币体系 2001年年——::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M 2001年底阿根廷率先陷入金融危机,债务激增,投资撤离,并遭遇年底阿根廷率先陷入金融危机,债务激增,投资撤离,并遭遇连续四年的经济衰退连续四年的经济衰退 ;;M 拉美小国乌拉圭直接受害,爆发挤兑狂潮,银行停业,货币比索暴拉美小国乌拉圭直接受害,爆发挤兑狂潮,银行停业,货币比索暴跌,物价暴涨,国家风险指数骤升,上千人聚众哄抢超市和商店跌,物价暴涨,国家风险指数骤升,上千人聚众哄抢超市和商店M 该地区最大经济体巴西随即发生金融动荡,货币雷亚尔该地区最大经济体巴西随即发生金融动荡,货币雷亚尔7个月中贬个月中贬值了值了50%,%, 股市暴跌;股市暴跌;M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拉圭、委内瑞拉等国也先后受冲击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拉圭、委内瑞拉等国也先后受冲击或国内政治冲突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动荡,物价上涨或国内政治冲突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动荡,物价上涨————多骨诺米牌效应多骨诺米牌效应多骨诺米牌效应多骨诺米牌效应3. 非洲:一个困境非洲:一个困境X非洲拥有非洲拥有10亿人口(亿人口(2009),约占世界人口的),约占世界人口的15%,但国,但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1%,贸易总额仅占全球的,贸易总额仅占全球的1.5%,,吸引外资仅占全球的吸引外资仅占全球的2%,制造业出口份额几乎为零,经济,制造业出口份额几乎为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年均增长相对缓慢(年均3.5%)。
X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相对繁荣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相对繁荣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5个国家:阿尔及利亚、个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南非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南非 ((1)贫困,非洲的标签)贫困,非洲的标签Z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特征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特征Z1980年非洲的人均年非洲的人均GNP为为770美元,而美元,而1998年仅为年仅为480美美元,成为在过去的元,成为在过去的20年中人均收入降低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年中人均收入降低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区之一地区之一Z撒哈拉以南地区平均撒哈拉以南地区平均50%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北非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北非只有只有20%,大约,大约30%的非洲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人口的非洲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人口 50%的农业人口和的农业人口和4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中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中((2)贫困的表征)贫困的表征饥荒问题:饥荒问题:非洲大陆非洲大陆19001900万人面临饥荒(埃塞万人面临饥荒(埃塞12001200万,肯尼亚万,肯尼亚350350万,万,索马里索马里320320万)万)卫生问题:卫生问题:每年有每年有100100万名万名5 5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2020万新生儿因母亲万新生儿因母亲感染疟疾死亡,疟疾每年给整个非洲感染疟疾死亡,疟疾每年给整个非洲GNPGNP造成的损失达造成的损失达120120亿美元亿美元 。
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全球全球33503350万艾滋病万艾滋病HIVHIV携带者中的携带者中的70%70%生活在非洲,其中生活在非洲,其中2/32/3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来地区;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来地区;资源问题:资源问题:水资源严重匮乏每年致水资源严重匮乏每年致60006000人死亡,约有人死亡,约有3 3亿人因缺水贫困亿人因缺水贫困 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正以每年正以每年20%20%的速度递增,成为几乎不可偿还的天文数字的速度递增,成为几乎不可偿还的天文数字((3)贫困的渊源)贫困的渊源先天原因先天原因后天原因后天原因历史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政局混乱政局混乱制度缺失制度缺失外债沉重外债沉重人口暴增人口暴增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低下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低下三、结构性弱点三、结构性弱点 四、产业结构不能顺利转换四、产业结构不能顺利转换 五、制度因素五、制度因素六、其他外部因素六、其他外部因素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2)劳动力素质低下)劳动力素质低下((1)物质资本积累不足)物质资本积累不足{ 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存在性状,直接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存在性状,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持久性。
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持久性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低下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低下v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粗放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依靠大量生产要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依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v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且要素使用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且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v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落后表现在单位产出较低,经济结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落后表现在单位产出较低,经济结构失衡,生产或是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或是供给失衡,生产或是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或是供给结构畸形结构畸形 三、结构性弱点三、结构性弱点C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工农业发展不均衡C生产结构单一生产结构单一C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C国内需求结构畸形国内需求结构畸形C投资方向偏差投资方向偏差通货膨胀压力、严通货膨胀压力、严重的国际收支困难重的国际收支困难 四、产业结构不能顺利转换四、产业结构不能顺利转换 T 经济的发展过程或现代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产业结构的经济的发展过程或现代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过程。
非农化过程T 非农化的基础前提是农业部门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非农化的基础前提是农业部门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且非农产业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且非农产业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 T 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处于经济增长中期阶段的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处于经济增长中期阶段的国家,往往面临着在农业产值份额持续下降的同时,农业就业比往往面临着在农业产值份额持续下降的同时,农业就业比重特别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不能同步减少的矛盾重特别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不能同步减少的矛盾 五、制度因素五、制度因素★ 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 健全的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健全的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走市场经济道路,但政治体制却不民主走市场经济道路,但政治体制却不民主;;2.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性呈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性呈扩大的趋势;;3.财产权和契约关系:财产权和契约关系:如国有财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商人合如国有财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商人合法财产保障问题法财产保障问题( (如印尼如印尼) ) 4.司法制度:司法制度:““软政权软政权” ” 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存在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存在;;5. 非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传统价值观、社会精神、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传统价值观、社会精神、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六、其他外部因素六、其他外部因素ª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ª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ª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一、全要素生产率 ♣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一、全要素生产率 ØTFP是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Ø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Ø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又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又称为“索罗余值索罗余值”,最早由美国经济,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索罗提出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l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Y(t)=F{K(t),A(t)L(t)}产出的资本弹性产出的劳动弹性索罗余值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索罗余值、技术进步率索罗余值、技术进步率)Ø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济增长的贡献Ø技术进步率方程:技术进步率方程:美国的增长率分解美国的增长率分解时间GDP增长率对增长率的贡献劳均GDP的增长率资本劳动力TFP1960-19704.00.81.21.92.21970-19802.70.91.50.20.41980-19903.10.91.21.11.4资料来源:查尔斯·I·琼斯,经济增长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38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爱德华爱德华·丹尼森(丹尼森(D.F.Denison,,1915—)是)是“增长核算之父增长核算之父”,将国民收入增长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来说明经济增长的原因将国民收入增长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来说明经济增长的原因 影响经济增长因素被分为影响经济增长因素被分为2大类大类7小类:小类: ①①生产要素投入总量的增加包括:生产要素投入总量的增加包括: 就业人数与工时、就业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就业者的受就业人数与工时、就业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就业者的受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 ②②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生产率)包括: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生产率)。
包括: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知识进步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知识进步 ((2))对美、日、西北欧和加拿大等对美、日、西北欧和加拿大等11个国家进行估计个国家进行估计后,认为在西欧国民收入总增长率的较大部分由要素生产后,认为在西欧国民收入总增长率的较大部分由要素生产率提供,而美国主要是由要素投入量提供的率提供,而美国主要是由要素投入量提供的 ((1)对美国)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认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认为劳动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几乎占国民收入总增长率的一为劳动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几乎占国民收入总增长率的一半,其次是知识增进、资本投入、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半,其次是知识增进、资本投入、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善 (3)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了分析得出要素生产率对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了分析得出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贡献的结论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贡献的结论丹尼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丹尼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l1929~~1969年:美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年:美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3.33%::l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为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为1.81%,占总增长率的,占总增长率的54.4%;;l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为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为1.52%,占总增长率的,占总增长率的45.6%::l资源配置改善因素是资源配置改善因素是0.29%,占总,占总增长率的增长率的8.7%,,l规模经济因素是规模经济因素是0.36%,占总增长率,占总增长率10.8%,,l知识进步因素是知识进步因素是0.92%,占总增长率,占总增长率27.6%。
l1948~~1969年,知识进步因素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又上升到年,知识进步因素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又上升到30.9%l19831983年对美国年对美国19481948~~19811981年的经济增长年的经济增长3.2%3.2%作了分析:作了分析:l要素投入增长为要素投入增长为1.1%,,贡献是贡献是34%;;l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2.1%,贡献是,贡献是66%::l教育因素的贡献占教育因素的贡献占19%,,l知识进步因素的贡献占知识进步因素的贡献占47%丹尼森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核算丹尼森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核算Ü 丹尼森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分析认为,要素生产率对其经济丹尼森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分析认为,要素生产率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的贡献他把日本各项增长因素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的贡献他把日本各项增长因素分为过渡性因素和持续性因素,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分为过渡性因素和持续性因素,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最后只有持续性因素起作用的推移会逐渐消失,最后只有持续性因素起作用 Ü 他的研究认为,在他的研究认为,在1953-1971年间,日本总要素生产率的年间,日本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贡献率达55%,, 1960-1985年间,日本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年间,日本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达度达59%,日本与发达国家一样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均在,日本与发达国家一样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均在50%以上,但是发展中国家却都在以上,但是发展中国家却都在28%以下。
以下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p相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十分缺乏,主要相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十分缺乏,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有关数据不易获得,已有的数据又往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有关数据不易获得,已有的数据又往往不够可靠,不同国家的数据也缺乏可比性往不够可靠,不同国家的数据也缺乏可比性p尽管如此,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机构还是对此进行了尝试尽管如此,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机构还是对此进行了尝试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入的增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入的增加,而不是这些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加,而不是这些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µ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µ 二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R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除了劳动和资本的大量增加以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起除了劳动和资本的大量增加以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据测算,据测算,TFP由改革开放前的负值到由改革开放前的负值到1978年后变为正值,并年后变为正值,并一度保持了较高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一度保持了较高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3%-47%之间R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显著提高,反映了体制、激励制度和管的显著提高,反映了体制、激励制度和管理的改进,最典型的例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发展多理的改进,最典型的例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以及资本市场的建立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以及资本市场的建立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都促进了都促进了TFP的增长 年份年份GDP增增长率率TFP增增长率率TFP指数指数19797.6 %0.6%102.7919807.8 %0.9%105.1198513.5 %2.9%118.5619894.1 %-0.5%115.1119903.8 %-5.8%114.6719919.2 %4.8%118.63199510.9 %3.4%148.10199610.0 %2.6%150.7219979.3 %2.1%153.8319987.8 %0.3%155.9619997.6 %0.5%158.6920008.4 %1.6%159.9820018.3 %1.13%163.5720029.1 % 1.26%166.99200310.0 %0.99%170.28200410.1 %1.30%175.45200510.4 %1.03%180.11200611.6 %1.30%182.48200711.9 %2.70%187.48中中国国全全要要素素生生产产率率增增长长情情况况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Q能源、原材料紧缺能源、原材料紧缺Q结构性瓶颈制约;结构性瓶颈制约;Q产品滞销;产品滞销;Q通货膨胀;通货膨胀;Q……中国经济增长的标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增长的标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中国经济增增长分解(三大分解(三大产业方向)方向)GDP增长率对增长率的贡献第一产业(GDP1)第二产业(GDP2)第三产业(GDP3)1978-19879.1981.7324.6972.7691988-19979.2630.9425.8112.5101998-200711.3221.2417.0892.9911978-20079.4371.2165.5302.691计量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且对经济增长的拉计量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正持续增大,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实现工业化起步时期向工业化加动正持续增大,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实现工业化起步时期向工业化加速时期转变的阶段,尚未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走向成熟的时期,速时期转变的阶段,尚未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走向成熟的时期,产业结构尚未达到优化,需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来提高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尚未达到优化,需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来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增长的贡献,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