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生经》引录针灸文献初探.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5893094
  • 上传时间:2018-06-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2.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生经》引录针灸文献初探中国中医研 究院针灸研究所文蔽研究室黄 龙祥《针灸资生经》¹(下简称《资生经》)为南宋王执中编著书中博采群书,资料丰富,对于研究古代针灸文献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本文特就该书中所收录 的有关针灸文献资料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恳望指教《资生经》所引针灸文献主要有以下七种,即《难经疏》、《明堂经》、《针经》、《铜人经》(即《铜人脸穴针灸图经》)、许希《针经》、《甲乙经》、《外台》(即《外台秘要方》)等,其中前五种系直接引自原书,后二种则转引自他书,现分别说明如下一、引自《难经疏》《崇文总目》已收有《难经疏》十三卷,侯自然撰,则此书当为北宋 初之作又据丹波元撤《医籍考》,宋代尚有高承德《难经疏》一 书.《资生经》引有《难经疏》(或作“难疏”)共22条,与 上述二书的关系不明日人小岛宝素有辑 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º),系将《资生经》中辑出的《难经疏》佚文,按 八十一难先后顺序重新编次,并逐条注明其出处辑本尚有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将王执中技语 误作《难经疏》文,如“十五难”疏:“人仰 胃气为主是人资胃气以生矣”(卷三·虚损),“为主”以后文字实系王执中言,卷三小字注文引本条无此八字可证;二是辑佚未尽,如前述‘十五难”疏文,卷三小字注文亦引录,且较正文所引为详,肖合参·从《难经疏》现存佚文看,此书注疏简明,立论新颖,如其论丹田穴部位及名义即 与诸书不同,王执中认为“详而有据”,颇为推崇。

      然此书滑寿《难经本义》未见 称引,或元代已佚,一40一二、引 自《明堂经》《资生经》所引《明堂 经》包括《明堂上经》及《昵堂下经》二部分,简称“明堂”、“明上, ,、“明下”、“明上下”、“下 经”、·“下”等,据《资生经》引文,此书当时已有不同 的传本行世,并且尚有大字本与小字本之分.将所有侠文逐条与《太平圣惠方》(下称《圣惠方习对照后发现:凡《资生经》弓 I作“明堂 上经”、“明上”、“上经”之文,均见于《圣惠方》卷九十九,引作‘明堂下经”、“明下“、“下经”者,见于若圣惠方》卷一百;而言“明 堂经”、“明堂”、“明”者,则或见 于卷九十九,或见 于卷一百可见,卷九十九即相 当于《明堂上经》,卷一百相 当于《明堂下经》,二卷又统称《明堂经》其实此二卷系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佚名氏《孔穴图经》(据卷九十九序文),即卷九十九全文,也即《明堂 上经》;其二,佚名氏《明堂灸经》;其三,《小儿明堂》,后 二者 即卷一百 全文,也即《明堂下经》对此 三者著作年代,说法不一有说系唐以前之书,有曰乃唐末期之文,其实三者非同 时 之作.其中《孔穴图经》及《明堂灸经》中引有甄权等初唐人语,又避唐高宗名讳,则为高宗时(或后)书;. 又《孔穴图经》文又见《千金翼 方·针灸》篇中,而《明堂灸经》则未见 引用,故知《孔穴图经》早于《明堂灸经》。

      至 于《小儿明堂》,很可能即《圣惠方》编者之一一昊馒玮所集《古今医统大全》云:“吴腹连,淳化间为太宗侍御医,与刘翰齐名,太宗召修《本草,及《太平圣惠方》,书中多其所集,行世”.《宋史!艺文志》载吴镇迷《小儿明堂针灸经》上海针灸杂志一卷,或即《圣惠方》之《小儿明堂》也宋以后《圣惠方》卷九十九被析作七卷,改名《铜人针灸经》,卷 一百析为三 卷,题名《黄帝明堂灸经》,彼此内容大同,而次序颇异.三、引 自《针经》《资生经》卷三虚损条卤会穴下王执中按曰:《针经》止云“八岁以下不宜针”.此文已见 于《圣惠方》卷九十九,也即《明堂上经》中,而王 氏不日“明上”云,却作“针经云”.考《圣惠方》卷九十九录甄权文颇多,然未注明出处(对照《外台》卷三十九即知),此语或出自甄权《针经》,而甄权《针经》在《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中均有著录,南宋时尚存,故王氏得见而称引之四、引 自《铜人经》《铜人经》即《铜 人愉穴针灸图经》,北宋医官王惟一于天圣四年( 102 6)撰成,次年刻板刊行(据夏妹序),102 9年分赐诸州(据《玉海 六卷》十三),此外又有石刻《图经》北宋刊本早佚,刻石今残存五块,又有明正统仿宋刻石《图经》拓本。

      此外,尚有金刻五卷补注本《资生经》卷一输穴部分,皆依 照《铜人经》次第而编(见卷末王 氏按语),而《铜人 经》瑜穴主 治内容则散见子卷三至卷七中.今考其卷一“侧腋 左右八穴,次第及“面第四行左右十穴”穴数与正统刻石拓本及金大定五卷补注本均不同,则其所录或为宋刊三卷本,从而为考察《铜人经》版本源流提供了宝贵资料¹ 输穴部位及名称与诸书不同;º主 张根据病情缓急,取穴行针,而不必拘于所谓“人神禁忌’;»对某 些病症,“遇痛处即针”,以痛为俞六、引自《甲乙经》《资生经》引录《甲乙经》文共67条(包括小字注文),除少商穴 下注文(卷一,第66页) [ZJ所引一条不能确定外,其余66条均系转引自《千金要方》、《明堂经》、《素问》注文及《铜 人经》诸书由 于以上诸书引录《甲乙经》文又有意引、节录、全录之别,而王 执中转引时又加调整,并且注文引录 时错误不少,如“肩贞主耳鸣无闻(甲:身伤寒寒热)”(卷六,第1页)条中注文所引“身伤寒寒热”不见现存各种《甲乙经》刊本及抄本中.查《资生经》卷七“伤寒寒热,节中有“肩贞主寒热,项适历《甲》云:耳鸣无闻·~⋯”一条,则知上条注文中“身”字系“见”字之误.《资生经》小字注文非出于王执中之 笔,错误不少,(详参拙作《针灸资生经释例》),此 条文字系录自《千金要方》卷三十,‘甲’云以下文系宋臣注文。

      由于《资生经》转引他书所引《甲乙经》文时没有明显的标记,而且有时还与所转引之书分开抄录,因而很容易使人误作直接引文,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 注意这一点如果将这转引文字当作南宋的一种《甲乙经》刊本加以考查或据以校勘,势必导致错误的结论五、引 自许希《针经》据《宋史》记载,许希曾诊仁宋之疾,为针心下包络之间,疾愈,名声大振,后著《神应 针经要诀》行于世,《通志·艺文略》、《玉海》、《宋史·艺文略》并有著录.惜其书散佚不传,今赖《资生经》得存其吉光片羽.从所录五条佚文看,许希《针经》有下列特点;七、引自《外台》高武《针灸聚英·集用书目》云玉“《资生经》⋯ ⋯盖合《铜人,、《千金,、《明堂,、《外台》而一之者也,,然今从 中检出引录《外台》文共三条.卷一、卷三正文各引一条,内容相同,其中卷三引文尚有错.两条均转引自《铜人经》,此外,卷一小字注 文引有《外台》文一条,文字与今通行本不同,而与宋本《外台秘要方》»相合.由此可见,王执中(下转第44贡)19 8分年第2期一41一特 别是肝 脏发生粘连愈着溃疡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是针刺治疗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郑 氏哪〕’整理了针刺治疗胃液性腹膜炎 和实验性胃穿 孔的动物试验结果,认为针刺组 动物存活率高,而且针刺对家兔实验性胃穿孔有促进大网膜向病灶转移以加强 周 围粘连的作用。

      蔡氏[“7用X线 观察针刺对胃蠕动 的影响,发现针刺足 三里后能调整胃肠运动,对驰缓的胃蠕动增 强,紧张的得以缓解,以及可 使幽门痉挛 开放也有人研究了健康人在针刺足三 里、曲池等穴后,血清补体效价有明显增高,原来补体低的针后增加的情况尤为显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补体与机体的溶菌和吞 噬细菌的机能有密切关系的.通过以上所引用的临床及实验研 究结果,可以认为,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机理在于它能促使大网膜迅速与穿孔处的创面发生粘连,使胃液量的分泌减少,同 时又促进胃蠕动 的恢复、幽 门开放,胃内容物能有效地进入十二指肠而下行,从而减少甚至不致继续向腹腔渗漏另一 方面针刺又加强了机体吞噬系统对致病微生物的清除仁13〕李仪奎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1):l,196414对何莲英:中国针灸,(5):4,19 83〔15〕武保发:中国针灸:(1 ):9,1985〔16〕吴义新等:中国针灸,(6):33,198 6[17〕蒋维祥:中医杂志,(2):19,1 96 3〔18]又尽万云:中国针炙,(2):3,1986[19〕李远蓉等:湖北中医杂志,(6 ):连31 98 6,[20〕陶正新:中国针灸,(2):20,2986。

      〔21〕张玉璞:中国针灸,(4 ):5,19 86〔22]陈化民:中华理疗杂志,(2):85,1983〔23〕汤华等:中医杂志,(11 ):52,19 80〔24〕Jone sT E,Pain(SuPPI:):1连 9,1马8 4〔25〕武和平等:上海钎 灸杂志,(1 ):n,19 87〔26〕郑泽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通讯,(3):6 9,1978〔2?〕蔡天皎等:中华放射 杂志,(4):3 36,1957参考文献〔1〕上海市针灸治疗阑尾炎机 制研究协作小组:上 海 中医药杂志,(10 ):18,1959〔2〕中国人民解放军371医院工外科:中西 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通讯,(1):37,19?43」王泽涛,中国针灸,(3):14,1984〔4〕王 健鹤,南通医学科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5」曾祥勤:中华外科杂志,(2):126,1日59〔6」上海市针灸治疗阑尾炎机制研究协作小 组:中医杂志,(10):14,1959〔7〕上海儿童医院:中华外科 杂志,( 3):242,1习59〔8〕遵义医学院急腹症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通讯,(1 ):5,1074〔9〕王世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通讯,(3):26,19 76。

      〔 10〕黎淑芳:新中医,(3 ):31,1986〔1 1〕李作森:中国针灸,( 1):8,1986 0〔1 2〕’廖美 琳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0 ):37,195 9一44一(上接第4 1页)编集《资生经》时并未撰用《外台》,而注者却偶据《外台》校勘以上对《资生经》一书中直接引 录的五种针灸文献及两种 间接引用但容 易使人产生误解的针灸文 献进行了初步探讨,除此而外,‘资生经》引录的针灸文献尚有《山兆经》及华佗、秦承祖之言等,限于篇幅,此不枚举.《资生经》是一部资料详悉,内容丰富的针灸著作,但因其体例复杂,讹误较多,限制了人们对其深入 了解和充分利用如今卫生部将该书列为第二批中医古籍整理书中的一类书加以系统整理,很有必要若于精校细勘之余,再附有“引书索引’及“穴名索引”,必将给 读者及有关研究人员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之在中医针灸文献研究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附注;¹本文所引《针灸资生经》,均据上海科技出版,· 1959年印本一 º据东洋医学研究会编 著‘难经古注集成》,第六册第16一17页文01日 82年七IJ不»宋本《外台秘妻方》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以 前多被认为北宋熙宁二年原刊本,而小曾户洋氏经 多方考证,断为南宋初翻刻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