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 论文.doc
8页摘要 2毕业论文正文 21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原因 21. 1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的背景 21.1.1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观念的差异 32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语言的差异 32. 1日常寒暄 32. 1. 1 称谓 32. 1. 1. 1 告别 32. 1. 1. 1. 1 夸奖 33跨文化交际中商务餐饮礼仪的差异 43. 1餐饮氛围 53. 1. 1餐桌礼仪 44跨文化交际中商务服装礼仪的差异 54. 1跨文化交际中服饰礼着重点及代表服饰 55其他差异 55. 1见而礼仪 55. 1. 1馈赠礼仪 6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才商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 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但在近200多年,随 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随着改 革开放的推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 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而产生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 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商务礼仪交际中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 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 礼仪的差异表现与交际语言不同、交往的方式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与服装礼仪的不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口益加快,跨国交际口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文 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不同,各国的礼仪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 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有一则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因为不熟知 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了笑话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 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 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由此可见,了解跨文 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 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 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 往的顺利进行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差异礼仪语言服装1.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原因1.1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差异的背景西方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 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
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 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 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1.1.1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观念的差异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 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 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 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 愿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从小就被灌输 自立自强的观念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观念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中西方礼仪 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2.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语言的差异总体而言,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 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2.1日常寒暄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 “上哪呢? ”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 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 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 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 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气2.1.1称谓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 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 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 “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 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 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气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 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在西方,人们见而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 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 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 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 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 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 格;如果看到别人网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 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 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2.1.1.1 告别跨文化交际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 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 “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 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2.1.1.1.1 夸奖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 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 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餐桌礼仪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 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 的注重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 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除此之外,在餐饮气氛、餐桌 礼仪方面也有差异3.1餐饮氛围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 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 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 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 发出很难听的声音3.1.1餐桌礼仪跨文化交际中餐桌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 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 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 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 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 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 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4.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服饰礼仪的差异古今中外,着装从来都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 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由于中西文 化不同所以在服装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4.1跨文化交际中服饰礼着重点及代表服饰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 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 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 方代表装是西装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 起衣袖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 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 西服的全部衣扣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四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 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 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己退出历史舞 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己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穿休闲装、背心、短裤、 牛仔等5. 其他方面差异1:15.1见面的礼仪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 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 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 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 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5.1.1在礼品馈赠方面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 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 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缚节、过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 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
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 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 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 的话;西方人i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 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i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 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 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品后,一般不当面拆看 礼物,惟恐对方因礼物过轻或不尽如人意而难堪,或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 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西方既是世界 上的文化主体也是世界上的经济主题了解中西方礼仪的差异有益文化的融合和中西方 人民的沟通,促进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金正坤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⑵陈平商务礼仪中国电影出版社[3] 全细针职场礼仪实训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4] 张丽芳 实用商务谈判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