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焕生上城记分析.doc
3页陈焕生上城记分析 一、小说的主题思想 《陈奂生上城》通过主人公上城的一段奇遇,生动地刻画出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 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从而形象地 概括了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 好处作品中的陈奂生已经摘掉“漏斗户”主的帽子, “屯里有米,橱里衣”,抽空还可以进城 卖农副产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他开始渴望过精神生活,希望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于是总想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这事终于在他上城时“碰”上了:因 偶感风寒而坐了县委吴书记的汽车,住上了招待所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在心痛和“报复” 之余, “忽然心里一亮”,觉得今后“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于是“精神陡增,顿时 好像高大了许多”这种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与鲁迅笔下的阿Q 似乎有着血缘关系,我们 只能带着“含泪的微笑”来看待这一人物的这段奇遇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写《陈奂生上 城》 ,我的情绪轻快而又沉重,高兴而又慨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情况改善了, 我们缍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 中解脱出来。
这篇小说,解剖了陈奂生也解剖了我自己,希望借此来提高陈奂生和我的认 识水平、觉悟程度,求得长进 ”这段肺腑之言,正是作品的题旨所在,反映了作者对陈奂 生们的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和对我国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 《陈奂生上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开拓,而且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土洋结合, 寓洋于土”,富于创新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基本上采用我们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即通过人 物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与此同时,也借鉴、吸收外国小说的某些 长处如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将叙述、描写与人物心理分析结合起 来,以更深一层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情节基本按照时空顺序展开,但也有跳跃和 切入,且在叙述、描写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作品语言朴实凝炼,幽默风趣,具有 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轻松的喜剧色彩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素朴之中,构成其独特 的艺术风格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概括的说: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 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他是新时期勤劳善 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中最具特色、最能体现高晓声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的 作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陈奂生的艺术形象作品以 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为背景, 通过主人公进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 重荷的农民在跨入社会历史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及惟妙惟肖的心理变化陈奂生由“漏斗户”到有余粮做买卖,这对长期处于贫困生活者来说,不啻享受一次 重获生命的喜悦,他不仅满意,而且“满意透了” 这“满意”中的喜悦却含有辛酸 “过 惯苦日子”的陈奂生没有任何“非分”的要求,只希望在吃饱之外,能赚几个活线,买上 一顶御寒的帽子,于是,他一改往日的愁容,正“悠悠然上城来” 勤劳质朴、憨厚诚实 的陈奂生万万没有想到,进城的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原来睡在一张棕绷大床上当 他回忆起县委书记吴遥扶他看病,送进招待所的一些事情时,他“听见自己的心扑腾跳得 比打钟还响” ,受宠若惊地流下了“热辣辣的眼泪” 而当他用怯怯的目光开始“打量这住 的地方” ,顿时一种自卑、惶恐的心态占据了一切他发现自己与这房间不相称他谨小慎 微,既感到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又怕弄脏被子、损坏沙发,于是,出现了可怜 又可笑的举动:睡在床上缩成一团,生怕弄脏了被子;下了床不敢穿鞋,生怕踩脏了地板; 走近沙发不敢坐下,生怕坐瘪了…… 这是由于长期的贫困和生活天地的狭窄。
使陈奂生变得愚昧无知面对“天堂般”的房间他犹如刘姥姥初次走进大观园,出尽了洋相但当陈奂生付出五元钱后,心理失去了平衡,一种破坏欲,损人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 起来先是用脚跳沙发,不脱鞋钻进被窝,心一横,又“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 , 在破坏欲的发泄中获得自我安慰,后是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谁 坐过吴书记的车?谁又住过一晚五元钱的招待所?陈奂生心想有了在村人面前炫耀的“第 一” 虽然花去五元钱让人心疼,但这“第一”却让陈奂生在精神满足中悠悠然起来从这 些愚笨的发泄和精神胜利法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特定时代农民身上的庸俗和愚昧,也看到他 们的悲哀当陈奂生“忿忿然”地发泄之后,却仍是有些闷闷不乐,因为想到无法向老婆交待, 他又陷入了苦恼之中可他马上又想到,回家后可以将在城里发生的一切讲给全村人听, 想着想着,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这种喜悦,使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份提高了, 原来那种不愉快的心情霎时烟消云散,于是, “他愉快地划着脚步,像一阵轻风荡到了家 ” 果然,从此以后, “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 ,连大队干部对他也另眼相看他开始神气 起来,做事比以前有劲多了他认为,五元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地位的提高,他感到 “这五元钱花得值透了” 。
经济上的损失又由精神上的自得弥补了小说为我们展示出了多 方面的典型的“陈奂生式”性格特征 1、陈奂生式的饥渴 生活富足后的陈奂生,提到讲话,实在是无话可说别人能说东道西,扯三拉四,他 非常羡慕他实在不明白,别人怎么会碰到那么多新鲜事儿,怎么会想到那么多特别的主 意,怎么会具备那么多离奇的经历,怎么会记牢那么多怪异的故事,又怎能么会讲得那么 动听而自己就只会说,街上人的多少,青菜的贵贱,小时候娘打屁股之类因而陈奂生 只好自卑,只有羡慕哪里有听的、演的,他都努力地听,努力地看,真是在精神生活上, “犹如饥渴的人,扑倒在面包上”一般 2、陈奂生式的尴尬 在高级房间中的陈奂生,睁开眼细细打量这房间,新堂堂、亮澄澄、刷刷白,平顶白 得耀眼,地板暗红闪光,花床单,新被子,尤其是那出奇的矮凳,不知名儿,竟比太师椅 还大,还包着皮面对这一切新奇的事物,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缩成一团随即的起身—— “悄悄” ,穿衣服——“悄悄” ,好像偷儿一般,将鞋子捡起,光着脚跑出去其自卑、卑 琐由此可见尤其典型的是眷顾那两张大皮椅走近摸一摸,轻轻的捺了捺,竟不敢坐 陈奂生那无见识、面对新事物时的惶恐、怯懦、猥琐和可笑,就跃然纸上了。
3、陈奂生式的思想 陈奂生式的思想,首先是小农思想 接到发票的陈奂生,浑身燥热,难以置信,发问得到期答复后因而冒汗,其心忐忐忑 忑大跳,在此惊愕之时,其思想意识便不由自主地展现出来:“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 知竟要两顶!”啃完饼的陈奂生,肉疼的想到五元钱, “困一夜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 , “几 乎一个钟点要做一天工” , “连沈万山都要住穷的” 在陈奂生思想深处,总是不自觉地将这 五元钱与其身份特征相关的帽子、工分等联系起来,表现出其小农思想的落后与悲哀这 其间作者更有趣的补上一句:“我是半夜里来的呀!”更写出了陈奂生滑稽可笑 陈奂生式的思想,还表现为阿Q思想 一阵报复后的陈奂生,仍觉屈辱,于是心中想道:“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便觉得很舒服好一个陈奂生,俨然阿Q再世,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后,便获得了慰藉和 愉快再一阵报复后的陈奂生,面对狼藉的房间,不再有先前的歉疚和痛心, “出了五元钱 呢!” “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在屈辱中的陈奂生,以自私、狭隘的方式报复, 竟心安理得,这是多么的落后和悲哀啊!而回家路上陈奂生,苦思冥想后,决定将五元钱的故事讲成吴书记故事,见世面故事,于是便有了精神的满足,觉得捡了便宜货,脚步像 清风一般。
其骨子深处的国民劣根性——自欺和欺人,是何等的典型的! 4、陈奂生式的对策 倍受屈辱的陈奂生,想到“出了五元钱” ,便心中坦然,于是鞋也不脱,大摇大摆走进 房间,往弹簧太师椅上坐,且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连坐三次!还把心一横,将提 花枕巾捞起来擦一阵,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陈奂生以报复来对付这样的屈辱, 不惜违心地损害对方,以换取内心的平衡,这是何其的自私与狭隘、愚昧与落后 陈奂生的悲与喜,使我们看到特殊时代农民的双重性格;善良与软弱,淳朴与无知,憨 直与愚昧,陈奂生使我们发笑,但在笑中又感到心酸与悲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