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贡献分析法概述.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68339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贡献分析法概述贡献是指一个方案能够为企业增加利润所以贡献也就是增量利润,它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 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如果贡献大于零,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它们的贡献都是正值,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在产量决策中,常常使用单位产品贡献这个概念,即增加一个单位产量能给企业增加多少利润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增加单位产量的增量收入就等于价格,增加单位产量的增量成本就等于单位变动成本,所以,单位产品贡献就等于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由于价格是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利润三部分组成的,所以,贡献也等于固定成本加利润,意思是企业得到的贡献,首先要用来补偿固定成本的支出,剩下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当企业不盈不亏(利润为零)时,贡献与固定成本的值相等 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所谓短期是指这个期间很短,以至在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在这里,设备、厂房、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即使企业不生产,也仍然要支出,所以属于沉没成本,在决策时不应加以考虑正因为这样,在短期决策中,决策的准则应是贡献(增量利润),而不是利润。

      贡献是短期决策的根据,但这并不等于说利润不重要了,利润是长期决策的根据如果问要不要在这家企业投资,要不要新建一家企业,就属于长期决策在亏损的情况下,接受订货,即使有贡献,也只能是暂时的企业如果长期亏损得不到扭转,最终是要破产的 贡献分析法应用甚广,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1.是否接受订货如果企业面临一笔订货,其价格低于单位产品的全部成本,对这种订货,企业要不要接受?初一看,价格低于全部成本,肯定会增加企业的亏损,其实不一定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所接受的订货的价格低于全部成本,也能增加企业的利润,这些条件是: (1)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 (2)新的订货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销售,如国外的订货,不影响产品原来在国内的销售; (3)虽然订货价格低于产品的全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在内),但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例:某厂有一台设备,月产甲产品10000件,其折旧费为每月100000元,目前订货量为每月7000件甲产品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件,甲产品的售价为150元/件现有一新客户,要求以120元/件的价格一次订货4000件,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租用外单位设备增加生产,每月付租金80000元。

      B方案:委托兄弟厂加工1000件,每件支付加工成本140元 C方案:削减老客户供应量1000件,为此给老客户2%的价格优惠 试决策:何种方案最优? 解:A方案: 相关收入=120×4000=480000(元) 相关成本=90×4000+80000=440000(元) 相关收益=480000-440000=40000(元) B方案: 相关收入=120×4000=480000(元) 相关成本=90×3000+140×1000=410000(元) 相关收益=480000-410000=70000(元) C方案: 相关收入=120×3000=360000(元) 相关成本=90×3000+(150-120)×1000+150×2%×(7000-1000)=318000(元) 相关收益=360000-318000=42000(元) 方案C的相关成本中,第一项是新订货的生产成本;第二项是1000件产品以新价售出的损失;第三项是对老客户价格优惠的开支 比较三个方案的相关收益,可以看出B方案为最佳方案 在本例中,若特殊订货的数量在剩余生成能力的范围之内,则只要判断单位边际贡献是否大于零即可 2.是自制还是外购企业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产品中的某个部件或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在进行这种决策时,通常要比较部件或零件的自制和外购的成本。

      在作这种决策时,关键是选择好合适的成本(相关成本)如果使用了不应该使用的成本,漏掉了应该使用的成本,就会导致决策的错误 例:某工厂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生产A零件,A的生产成本如下:直接材料40元/件,直接人工20元/件,变动制造费10元/件,单位固定制造费 5元/件,专属成本5000元A的需求量为1000件若外部市场对A的供应价为76元/件,试决定A零件宜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成本=(40+20+10)×1000+5000=75000(元) 外购成本=76×1000=76000(元) 所以A零件应自制 本题中,计算自制成本时,没有计算固定制造费这是由于生产A零件的是剩余生产能力,其固定制造费已有正常生产产品所负担,故属于沉没成本 在上题中,若剩余生产能力对外服务能获利7000元,则: 自制成本=(40+20+10)×1000+5000+7000=82000(元)这样,A零件就应外购了这里的7000元,是作为自制A零件的机会成本若就上述各条件设问,当A零件需求量为多大时自制合算?则作如下分析: 设需求量为x件时自制合算,应有(40+20+10)x+5000+7000<76x 所以x>2000 即:需求量超过2000时,A零件应自制。

      3.发展何种新产品当企业打算利用剩余的生产能力增加生产新产品时,如有几种新产品可供选择,应选择贡献大的产品,而不应选择利润大的产品 例:某企业原来只生产产品A,现有B、C两种新产品可以上马,但因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允许将其中之一投入生产公司每月总固定成本为50000元,并不因上新产品而需要增加新、老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应增加哪种新产品? 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 产销量(月平均)(件)20000 10000 50000 单价(元)5103 单位变动成本(元)25.42 解:产品B的总贡献=(10-5.4)×10000=46000(元) 产品C的总贡献=(3-2)×50000=50000(元) 产品C的贡献大于产品B 4000元(50000-46000),所以应发展产品C,它比发展产品B可多得利润4000元 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可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一个是生产产品A和B,另一个是生产产品A和C)的利润得到证明 生产产品A和B的总利润:(5×20000+10×10000)-(2×20000+5.4×10000)-50000=56000(元) 生产产品A和C的总利润=(5×20000+3×50000)-(2×20000+2×50000)-50000=60000(元) 增加生产新产品C比新产品B可多得利润4000元(60000-56000)。

      这个答案和前面计算贡献的答案相同,但不如贡献法简捷 4.亏损的产品要不要停产或转产如果企业生产几种产品,其中有的产品是亏损的,则会面对两个问题:(1)亏损的产品要不要停产?(2)要不要转产?转产是否合算?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某商场经销甲、乙、丙三种产品,资料如表所示 产品甲乙丙 销售价格300 200 100 进货成本160 15040 销售数量100 300 100 固定成本总额为26000元,按销售额的比例分摊,试计算各产品经营效益 解:编制贡献式损益表如表所示 产品甲乙丙 销售收入30000 60000 10000 变动成本总额16000 450004000 贡献边际14000 150006000 固定成本7800156002600 税前利润6200-6003400 由表可知,全商场盈利9000元,但乙产品亏损600元假如乙产品停止经营,则固定成本由甲、丙分摊,不难算出甲、丙产品将合计亏损6000元因此,乙产品不应停止生产事实上,乙产品的贡献为5000元,说明它对企业是有贡献的,凡是贡献大于零的亏损是一种虚亏,虚亏产品应继续经营;而贡献小于零的亏损才是实亏,实亏产品应停止经营 假如有新产品丁能盈利2000元,丁是否可以替代乙呢?这时,仅看到了丁能盈利还不够,这必须了解丁的贡献是否大于乙的贡献,只有达到这一条件才能替代,否则总体效益仍不如前。

      5.有限资源怎样最优使用企业的资源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时所使用的原材料、设备、熟练劳动力等有时企业所需的某种资源的来源可能受到限制,数量有限,成为生产中的“瓶颈” 如果这家企业是生产多种产品的,就有一个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给各种产品,才能使企业获利最多的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限资源应当优先用于什么产品以及使用的先后顺序,不是根据每种产品单位利润的多少,也不是根据每种产品单位贡献的大小,而是应当根据单位有限资源能提供的贡献大小来决定 例:大陆某纺纱公司已经试验成功,可以用一种新的人造纤维出三种纱,其型号分别为:“25PAG”、“40PAG”和“50PAG”这种新的人造纤维是由另一家人造纤维公司生产的,产量有限,对所有顾客只能实行限量供应,对大陆纺纱公司的供应量限定为每月3000公斤大陆纺纱公司生产这三种纱的成本和利润的数据如表所示 项目25PAG 40PAG 50PAG 单位产量原料消耗(公斤)42.52 原料3.202.001.60 人工0.250.300.40 间接费用0.300.400.50 合计(元)3.752.702.50 销售价格(元)4.603.202.85 利润(元)0.850.500.35 假定“25PAG”的最大销量为500单位,“40PAG”的最大销售量为700单位,“50PAG”为800单位,大陆纺纱公司最优的产品方案应如何确定。

      解:先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单位贡献和单位原料贡献(本例中原料来源有限,是生产中的“瓶颈”),参见下表 项目25PAG 40PAG 50PAG 单位产品利润0.850.500.35 单位产品贡献1.000.700.60 单位原料贡献0.250.280.30 其中:单位产品贡献=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原料贡献=单位产品贡献单位÷产品原料消耗 从以上数据中看到,单位产品利润最高的产品是25PAG,单位产品贡献最多的产品也是25PAG但由于原料是薄弱环节,能使企业获利最多的产品,应是单位原料所能提供贡献最大的产品50PAG,其单位原料贡献为0.30元/公斤,次多的是40PAG,0.28元/公斤,获利最小的是 25PAG,0.25元/公斤这可验证如下: 如把所有原料分别用于各种产品,可分别算得总贡献如下: 总贡献:单位产品贡献x产量 用于25PAG: 总贡献:1.00×(3000÷4)-=750(元) 用于40PAG: 总贡献:0.70×(3000÷2.5)-=840(元) 用于50PAG: 总贡献=0.60×(3000÷2)=900(元) 可见,50PAG贡献最大为900元,是企业获利最多的产品。

      40PAG贡献次多为840元是企业获利次多的产品25PAG贡献最小为750元,是获利最小的产品原料分配就应按此先后顺序进行 由于25PAG的最大销售量为500单位,它需要使用原料2000公斤(4×500);40PAG最大销售量为700单位,需用原料1750公斤 (2.5×700);50PAG最大销售量为800单位,需用原料1600公斤(2×860)根据这种情况,企业的3000公斤原料,应把1600公斤优先用于生产50PAG800单位,剩下1400公斤用于生产40PAG560单位(1400÷2.5),不生产25PAG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产品方案是完全从盈利角度考虑的在实际决策时,可能还要兼顾企业形象、企业风险、营销战略等非利润因素 6.向公司内,还是向公司外购买大公司下面都设有分公司(或者说,一个企业集团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各分公司常常是个利润中心,自负盈亏,有定价自主权假如一家分公司打算购买一种产品或劳务,既可以向公司内部的分公司购买,也可以向公司外部的企业购买这时,如果公司内部分公司开出的价格高于公司外部企业的价格,想购买产品或劳务的分公司就会向外部购买但是,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这种购买行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根据是什么?根据应当是从总公司观点(不是从分公司利益角度),看哪一个方案能使净购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