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城44中2025学年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0页北京西城44中2025学年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Y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A.X、Y、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W>X>YB.晶体Z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C.已知非金属性X>W,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W>XD.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X的气态氢化物和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2、下列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A.10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 B.10 mL 0.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C.50mL 0.1 mol·L-1的硫酸溶液 D.1 L 0.1 mol·L-1的盐酸溶液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A.a、b、c三个状态只有b是平衡状态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C.若T2 C.石蜡油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烃中一定有烷烃和烯烃;D.在溴苯制备实验中,为了有适当的反应速率,应使用小火加热苯和液溴的混合物5、a mol H2和b mol C2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c mol C2H4,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为A.()mol B.(a+3b)molC.()mol D.(a+3b+2c)mol6、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种 A.3 B.6 C.9 D.127、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A.CH3(CH2)3CH3 B.CH3(CH2)2CH3C.(CH3)3CH D.(CH3)2CHCH2CH38、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的碳烯:含电子数为6 B.一定温度下,15 g甲醛和乙酸的混合物含O原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 g乙醇中含有键的个数为 D.标准状况下, L庚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分子数为 9、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包装,而应采用充气包装,其中最不应该充入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氧气10、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 、HCO3— 、SO42— 、Cl— B. CO32— 、Cl— 、K+ 、Na+ C. Na+ 、SO42— 、CO3— 、Cl— D. SO42—、Fe3+ 、 Na+ 、K+11、对如图所示有机物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1 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 mol NaOHB.常温下,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与稀硫酸共热,能生成两种有机物D.该有机物遇FeCl3溶液显色12、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HCOO一 ]>[Na+] B.[HCOO- ]<[ Na+]C.[HCOO一]="[" Na+] D.无法确定[HCOO一 ]与[Na+]的关系1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A.A B.B C.C D.D14、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K+、Na+、Fe3+、Fe2+、SO42-、SO32-、I-、NO3-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一份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另一份加入氯化钡固体,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能含有K+ B.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D.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15、“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2C.该装置工作时,理论上每生成1mol草酸铝,电路中通过6mol电子D.该装置工作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2e-=C2O42-16、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中的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已知A-+H2B(过量)═HA+HB-,则结合H+的能力:A-<HB-<B2-B.在0.1 mol·L﹣1的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 mol·L﹣1C.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D.将0.2 mol•L﹣1盐酸与0.1 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l-)>c(K+)>c(Al3+)>c(H+)>c(OH-)17、已知酸性:>H2CO3>,将转变为 的方法是 (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SO2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加热溶液,通入足量的CO2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18、工业上可通过如下流程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B.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C.滤液中不存在D.滤液<饱和溶液19、常温下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 )A.pH<7 B.pH> 7 C.pH=7 D.无法判断20、如图是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Cu-Zn原电池B.粗铜的精炼C.铁片镀锌D.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21、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 ∆H=-213.5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温度/℃n(活性炭)/moln(CO2)/molT10.70——T2——0.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信息可推知:T12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不变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2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应知道的数据是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质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与化合物H在Cr-Ni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B为单氯代烃,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由A生成B、G生成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Y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E与F在Cr-Ni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X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机物M和乙炔可合成羟基丁酸,羟基丁酸可以生成一种生物降解塑料PHB和通过两步反应生成另一种高聚物C已知:(1).C的结构中不含有甲基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B的分子式______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某烃S是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没有环状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峰面积之比为6:3:1,写出烃S可能的结构简式中的其中两种______理论上A也可以由1,丁二烯与烃F来合成,则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25、(12分)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⑥洗涤26、(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一定量的NaHSO3溶液(加入少量淀粉)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 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查阅资料知:NaHSO3与过量KIO3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且其反应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应决定已知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3HSO3-==3SO42-+I-+3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下编号0.01mol/LNaHSO3溶液/mL0.01mol/L KIO3溶液/mLH2O/mL反应温度/℃溶液变蓝所用时间t/s①6.010.04.015t1②6.014.0015t2③6.0ab25t3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t1___________t2(填“>”、“=”或“<”);实验①③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在恒温条件下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该小组对其原因提出假设,认为是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故设计实验验证,试完成下表中内容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在烧杯甲中将一定量的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υ(甲)在烧杯乙中先加入少量①______,其他条件与甲完全相同,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υ(乙)②若υ(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