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doc
8页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英文标题】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STUDENTS'EVALUATIONS ON TEACHER PERFORMANCECai Yonghong 1,Lin Chongde 2,Chen Xuefeng 3(1 School of Education,Beijl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China 100875 )(2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China 100875 )(3 China National Children' Center,Beijing,China 100035) 【标题注释】通讯作者:蔡永红,Email:Cai Yonghong@,:010-62209170 【作 者】蔡永红/林崇德/陈学锋 【作者简介】蔡永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陈学锋 中国儿童中心,北京 100035 【内容提要】文章采用开放式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建构了教师绩效的结构,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包含6个一阶因子,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这6个因子组成了2个二阶因子,前3个因子属于关系绩效,后3个因子属于任务绩效。
【摘 要 题】研究报告 【英文摘要】By means of open-ended survey,critical incident interview and theorist analysis,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Then the authors tes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evaluations on teacher performance by 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 performance included 6 first-stairs factors: professional ethics,job conscientiousness,assisting and cooperation,teaching efficiency,teaching value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These 6 factors form two second-stairs factors,the first three constituted contextual performance,and the others constituted task performance. 【关 键 词】教师绩效/关系绩效/任务绩效teacher performance/contextual performance/task performance.分类号 G449 1 引言教师评价研究是建立教师管理制度的首要环节。
从收集信息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评价[1]:(1)教师胜任力评价(teacher competence evaluation)评估教师所需要的素质或胜任力2)教师绩效评价(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教师的行为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3)教师有效性评价(teach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或教师效能评价,是对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在重要的教育目标上进步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是教师聘任制有效执行的基础,是教育系统人事决策,如提职、晋级、奖惩、留用或解聘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培训效果检验的重要效标在人事心理学中,个体的绩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估,即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2]绩效评估应主要关注行为或技能,许多研究发现了绩效的多维性结构,而Borman等[3]则进一步区分了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关系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前者指组织所规定的,与特定工作中核心的技术活动有关的所有行为;后者则指自发的角色行为,即个体自愿做出的对组织的奉献或与特定任务无关的绩效行为,它为核心的技术活动保持广泛的组织的、社会的和心理的环境,并促进其中的任务绩效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
在过去的大多数研究中,教师绩效评价通常采用了教师效能(teacher effectiveness)评价,多数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能的问题,并证实了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的多维性[4,5]但有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没有严格区分开,不同类型及功能的教师评价经常被混用2)只关注教学行为,即只注意到了任务绩效,但却忽视了关系绩效3)有些教师绩效评价常常以学生学习结果为指标4)很少有关于中学及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对以上研究的分析与介绍,本研究拟以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为基础,通过开放式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建构教师绩效的结构,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验证学生评价结果的结构 2 研究方法2.1 工具2.1.1 教师绩效评价量表的形成 教师绩效评定量表的形成采用丁以下4种方法方法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分析现有教师评价工具的项目及结构,参考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内涵及结构研究的结果,初步确定教师绩效的结构方法二:在某中学对在职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开放式调查,了解合格教师及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对结果进行主题词分析,形成教师行为描述条目,并进行适当概括和综合。
将形成的条目再次由学生、教师按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以5到1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写出认为重要,但没有包含在问卷里的项目保留重要性程度几乎相同的条目方法三:对310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进行关键事件调查了解他们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中最成功的两件事情的经过和做法,和最不成功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及做法对结果进行主题分析,收集教师行为条目,并与前两种方法的结果核对方法四:采用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访谈了30名教师,对访谈结果进行主题分析,并与前行研究中的所得行为条目进行对照关键事件技术是弗兰拉根(Flanagan,J.)首创的一种识别人力绩效关键性因素的手段,它通过从熟悉某项工作的人那里收集一些关键性的事件,来形成绩效评估的内容条目这些事件通常以描绘成功和不成功的工作行为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被收集起来,然后再被浓缩成一个单一的能抓住故事本质的行为陈述采用以上4种方法,我们形成了一个包括29个行为描述语句的教师绩效评定量表,通过在某中学2年多的试用与修改,最后形成了包括29个项目和1个总体评价项目的正式问卷2.1.2 项目样题及记分方法 本量表采用5点记分,要求被试从代表“总是如此”到“总是不如此”的‘5’到‘1’中挑选一个回答,其中选‘5’得5分,选‘1’得1分。
具体情况如样题:3、自信,相信教育教学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4、注意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反思教育教学工作总是 大多 偶尔 大多 总是如此 如此 如此 不如此 不如此[5] [4] [3] [2] [1][5] [4] [3] [2] [1]30、你对该教师总体的评价是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太好 非常不好[5] [4] [3] [2] [1]2.1.3 教师绩效评定量表维度的确定 教师绩效评价的维度通常来自于三种研究[6]:(1)对实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或多特质多方法分析;(2)对有效教学的内容和评估的目的进行逻辑分析,并借助对过去研究的回顾和获得来自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来得到;(3)有关教与学的理论我们采用了后两种方法来建构教师绩效的结构首先对有关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结构的研究,以及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教师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再采用开放式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建构了教师绩效的结构其理论依据来自以下3个方面: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的结构问题,其中Campbell等人[7]把绩效划分为8个独立的成分,而Borman等人把关系绩效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2)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3)助人与合作;(4)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5)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这些对关系绩效结构的研究,是我们建构教师绩效中关系绩效成分的基础 第二,教育心理学中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了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行为、教学技能及专长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8]研究表明有效教学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与探索,教师专长的获得以及持续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有效教学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承诺和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教师的专业地位和自主性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这些基本结论对我们建构教师职务绩效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认为,教师工作主动性、责任感、创造性、反思性等是重要的关系绩效内容,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专长则是任务绩效的内容第三,林崇德等人[9]在长期的教师研究中,提出的教师素质结构理论,把教师的素质概括为5个方面,即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行为与策略其中教育教学行为是职业理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及知识水平的外化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就是绩效,教师的职业理想的外显行为表现是关系绩效,而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则是任务绩效在以上3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开放式调查及关键事件访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师的绩效包含6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及师生互动。
2.2 被试选择在北京和浙江两地分别挑选两所学校,对其教师进行正式施测教师被试共368名,有完整学生评价的教师312名,其中男教师129人,占总人数的41.3%,女教师183人,占总人数的58.7%每名教师随机由5~20个学生评价,参加评价的学生总人数为34052.3 程序本研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确定量表题目及结构;(2)施测:每个教师分别被随机挑选的5~20个学生评价,学生按学号固定间距来挑选;(3)全部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均采用Visual FoxPro 6.0,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验证性因素分析则采用A-mos4.0 3 结果与分析3.1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描述统计结果对教师绩效学生评价结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分析结果如表1表中数据显示,学生评价最高的项目是A1(教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M=4.61),评价最低的项目是A11(与家长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M=3.96)总体上看,学生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均高于3.96 表1 各项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3.2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3.2.1 模型的建立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与访谈,我们建构了教师绩效学生评价结果的初始模型。
该模型为二阶因子结构,29个项目组成了6个一阶因子,分别是: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前3个因子是关系绩效,后3个因子是任务绩效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