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蛙到娃—莫言作品解读响彻心扉.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1443968
  • 上传时间:2017-1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莫言的小说《蛙》选择以计划生育作为题材,把写作笔触伸向最广大的农村讲述了姑姑传奇的工作生涯以及关于这个农村人对于计划生育实施的种种态度小说以独特的书信和戏剧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高密东北乡的种种民俗民风,通过关于写小说主人公的前妻和“代孕”陈眉的事情,也暗含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重大的人性问题关键词:《蛙》 ;姑姑 ;计划生育 ;读后感《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 《蛙》的文字很平实,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为引线,引出的是蝌蚪对姑姑种种经历的回忆,这些内容看似为杉谷义人提供的平实素材,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原小说” 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跳出了蝌蚪的叙述,向人们呈现了一部九幕话剧,将作品推向巅峰之时爽利结尾而小说、信件和戏剧三位一体的融合,更加扩大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从这样的结构上来看,小说《蛙》显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的故事来讲,一则讲述了蝌蚪的姑姑作为一位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种种经历,另一则作者试图将这个故事写成一部优秀的话剧剧本,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来突出某个主题。

      《蛙》这部书为什么以此命名?“蛙”的意象在全文中又有什么样的作用?作者莫言在书中这样告诉我们——“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也是小说中“姑姑”较全面的阐述了她所认为的‘蛙’的象征意义小说取名为“蛙”并非单纯写蛙,而是借姑姑之手深刻地反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复杂艰辛历程以“蛙”为书名,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 ,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书名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蛙》中描述了“人的繁衍与生育”这一人类的根本性话题,又融入了时代背景和大环境,就是在说生与不生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说压制人的生殖本能和反抗压制之间的斗争作者又将这些种种又都集中在了姑姑的身上,姑姑是妇产科大夫,接生的,是生命的承接者,姑姑又是计划生育、人工流产的得力干将,是生命的摧毁者,姑姑是矛盾的集中体小说以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施行 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姑姑一生从爱孩子、疼孩子的妇产科医生到计划生育、人工流产的最有力执行者再到默许甚至帮助“我”和小狮子找人代孕的推手,姑姑的一生在面对生育的问题上有着两次大的变化姑姑第一次的变化是以时代因素为主,姑姑成了时代背景下的悲剧,成了政治压抑生命的执行者作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在计划生育高潮到来时,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她在乡亲们心目中成为魔鬼一样的人物姑姑确实是想这样做吗?转眼前还是接生了上千个“地瓜小孩”的天使,突然间就变成了扼杀生命的魔鬼姑姑是被现实的政策和一项项“最高指示”指引着的千万人中的一份子只要是毛主席说的,就必须得服从并贯彻执行。

      这在姑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对于隐瞒的,她挨家挨户的查,那样的穷追不舍只为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执着和负责,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捍卫不轻易诞生一个生命,诞生的生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受公民拥有的权利政治压抑了生命的诞生,生命反抗了政治的压制,结果必定是悲剧于是我们看到了张拳老婆耿秀莲的悲剧,看到了蝌蚪与王仁美的悲剧,看到了陈鼻与袖珍人王胆的悲剧其实姑姑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她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与郝大手的结合只能理解为晚年忏悔的表现) ,她完全没有个人的幸福可言,而且因为她在执行计划生育过程中的一系列疯狂的举动,使得自己成为整个乡村社会的敌人,更可悲的是,姑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合法性,尤其是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野蛮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怀疑和反思小说中有一段对话,当母亲劝道:“他姑姑,计划生育这事儿,是你自己琢磨出来呢,还是上头让干的?”“什么叫‘自己琢磨出来的’?姑姑气愤地说,这是党的号召,毛主席的指示,国家的政策 ”对于自己的愚忠,姑姑也有过一丝的反省:“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 ”不过这样的反省只不过昙花一现,马上便被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压制下去了。

      政治压抑了生命的诞生,生命反抗了政治的压制,结果必定是悲剧姑姑第二次的转变给人的感觉是绝望的,这种绝望存在于姑姑的自身,是姑姑自己的绝望与挣扎晚年的姑姑在一场“蛙梦”之后彻底陷入了痛苦和懊悔的彷徨之中她性格有所变化,于是嫁给了“民间塑像大师”郝大手,希望通过娃娃获得内心世界的慰藉,表达出一种忏悔之心和对生命的敬重之意姑姑从生命的戕害者变成了维护者,甚至是盲目的、疯狂的这时的姑姑使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用捐门槛来洗刷自己的罪孽,而姑姑用一个个泥娃娃和泥娃娃的故事来麻痹自己的灵魂终生失去爱情的姑姑选择和民间泥塑艺人郝大手在一起,也是想通丈夫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姑姑忠实的追随者秦河也学会了泥塑甚至比郝大手捏的还好,也是帮助姑姑赎罪,挚爱姑姑的表现姑姑在年老的时候,面对“我”和小狮子的代孕闹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成了伤害陈鼻与陈眉的帮凶,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姑姑对年轻时戕害生命的忏悔以及试图用新生命冲淡自己罪恶的无力尝试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姑姑的人物形象,前后两种近乎截然相反的性格反应,在当今,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反思去总结那些血的历史教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