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旧居导游词.docx
6页周恩来旧居导游词 导游词篇一 周恩来旧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读书房”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19XX年,刚刚五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 在和她一起读书的同辈弟兄中,她聪慧好学,记忆过人当初,嗣母陈氏请家塾老师邹先生给周恩来起个字邹先生说:大鸾是吉祥之鸟,和凤凰齐名,同大鹏为伴,“翱翔天宇,扶摇直上九万里”,前途无量,就叫“翔宇”吧 由读书房向西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三间房屋,东面的一间是周恩来诞生的地方1898年3月5号,周恩来就诞生在东院面朝南一幢房屋的东厢房里周恩来祖父周骏龙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谱名恩来周恩来诞生时,周家已经衰败 周恩来母亲万氏,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大鸾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出生于1874年,是旧社会的一个小职员,曾在山阳县衙当过差,以后又在武汉等地教书1942年7月,周贻能因病在重庆红岩村逝世,终年69岁 从“诞生地”向西横穿一条走廊,周家的主屋便出现在眼前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玻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逝世了。
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嗣母陈氏才学出色,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丈夫逝世以后,陈氏便把幼年的恩来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期望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她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她吟诵古诗词陈氏还常常给她讲部分历代民族英雄的小说,这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 嗣母陈氏无奶培育,雇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常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长瓜种菜,还曾带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母亲于19XX年秋,带着6岁的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19XX年,周恩来9岁时,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前后全部因染上肺结核而逝世,而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使刚刚10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大人”19XX年,10岁的恩来领着9岁的恩溥和4岁的恩寿,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债安葬了对她有教养之恩的陈氏母亲家景的凄凉经常迫使周恩来的叔父和婶母们在家翻箱倒柜,方便找出部分衣物、瓷具、书籍和字画让恩来拿到淮安城里的当铺去典押周恩来从小就磨练出同她的年纪很不相当的那种精明周到的办事能力她把家族亲戚的生辰、忌日一一写下来,贴在墙上,到了日子便去张罗应酬 此时表舅龚荫荪将周恩来接到龚家家塾馆去读书。
龚荫荪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她激励恩来奋发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在过继母陈氏住房“亭子间”后檐有一眼水井周恩来常跟蒋母亲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来饮用洗漱、浇瓜浇菜旧居院内有两株百年老榆树,高达20米据传这两株榆树是周恩来童年时期亲手所植19XX年春天,在东北奉天就是现今的沈阳市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接恩来去东北读书 周恩来从12岁离开家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周恩来一直没有回来过,但她生前曾数次接见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十分关心故乡的情况周恩来曾为淮安县委题词:“鼓足干劲,努力争取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还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她数次要求县委的负责同志把旧居处理掉 1973年,周恩来又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同志给淮安县委打来,正式传达周恩来有关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1,不准让人去参观;2,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迁居;3,房子坏了不准维修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淮安县委依据亿万人民的要求,着手整修周恩来旧居,把旧居按19XX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进行修复,周恩来旧居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景点是周恩来旧居 它座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城区镇淮楼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驸马巷7号门内,系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旧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一般的传统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是曲折的三进院结构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经典的苏北民居的建筑风格这座传统宅院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在淮安做官时和弟弟周光熹买的胡干成的房子 1898年3月5日晨6时左右,万氏十二姑在东宅院面南三间正房东屋,生下第一胎男孩周攀龙为新生婴儿取了个乳名“大鸾”,寄托了“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的美好愿望,这个大鸾,就是以后成为“全党标兵”和举世敬仰的开国总理周恩来 祖父周攀龙祖籍绍兴,她到苏北淮安府山阳县初为师爷,在县衙做幕友,晚年谋得山阳候补知县,很快即病故周恩来生父周贻能曾取得过清代国学生的最高学位,但为人忠厚,长久在湖北、天津和东北等地做文书之类的小职员,工薪微薄,晚年随周恩来生活,曾在重庆做过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2年在红岩村逝世,终年68岁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十二姑,是清河县万青选的爱女她容貌端庄,精明能干,性格爽朗,善于调解纠纷她20岁嫁到淮安和周贻能成婚,并主持了这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事务婚后生育三子:恩来、恩溥、恩寿 现在周恩来旧居东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旧居”红底金字匾额,在旭日映照下熠熠生辉。
一进大门向北拐,第二进两间北屋和相连的三间东屋是周恩来幼年读书的地方大鸾刚满五岁就入家塾念书,取学名恩来,字翔宇和她同学学习过的同辈兄妹有恩溥、恩硕、恩灿、龚志茹、龚志蕙等周恩来敏而好学、博闻强记,每次背诵、认字和默写均属最优,习字也在同辈兄妹之上,深得长辈和家塾老师的褒扬 由“读书房”向西跨过一道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的三间住房,东屋是周恩来诞生的房间,西屋是父亲周贻能的书房和休息的地方,从“诞生地”向西经过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走廊,两间“亭子间”便出现在眼前这是周恩来的过继母亲陈三姑和乳母蒋江氏的住房 周恩来不满周岁时,小叔父周贻淦得了疾病很快就离开了人间,恩来就一直跟着过继母亲陈氏生活,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兴趣诗词、戏曲、小说和绘画,是个才学出色的女子陈氏守寡后便把幼年的恩来看成生活的唯一期望和依靠,教她认字块、练书法,给她讲小说吟诵唐诗宋词,为她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乳母蒋江氏,出身贫寒,为人耿直,曾教给童年周恩来不少社会常识和劳动技能恩来九岁时不幸失去两个母亲,蒋江氏给了她慈母般的关心,因此恩来对这位勤劳朴实的乳母感情很深,一直亲切地称她为蒋母亲 在“亭子间”的北面,是三间祖堂屋,是当年周恩来祖父周攀龙和祖母鲁氏居住的房屋。
在祖堂屋的西北边,是周家后院,有一片较大的园地,去曾有茅屋,种过瓜菜在过继母陈氏住房后檐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见底,石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周恩来童年时曾跟随乳母蒋母亲从这眼井里打水绕瓜种菜,对这眼水井印象很深 19XX年周恩来的生母和过继母亲相继病逝,她的家庭也开始急剧衰落下去,生活的重担早地落到童年周恩来的身上,她从家庭由盛到衰的境况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今后埋下了摧毁旧世界的种子,19XX年,十二岁的周恩来被四伯父周贻赓接到东北去读书大鸾从这儿起飞了,到更宽广的宇宙中翱翔她离开旧居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她把自己的一生精力全部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 旧居西宅院原是周恩来二伯祖父的住房,大门南向,面朝局巷,现巳辟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纪念展览陈列室”,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家乡”、“思念”、“名人字画”(周恩来书画苑)、“邓颖超光辉的一生”、“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等七个展厅,恩来离开淮安后即使从未回来过,她对大运河滋润过的家乡这块土地,对淮安人民的感情却很深,对家乡的建设一直十分关心在展出的文物中就有她给淮安县委的题词、写给县委负责同志的亲笔信及为《淮安日报》题写的报头等。
看到这些珍贵文物,愈加激起家乡人民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思念 早在解放早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恩来旧居中行将坍塌的房舍进行了初步维修,以表示家乡人民的愿望可是,当周总理得悉这件事后立刻写信给淮安县委,阻止以后再作维修,并问询了修缮经费的数目,很快用自己的工资偿付了这笔维修费并一再告诫在淮亲属,不准说出她住过的房屋,在旧居不要挂她的照片当她听说不停有些人瞻仰旧居时,就对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人去了"1958年和1960年,周总理有关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迁居;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周恩来总理在处理旧居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