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养殖方法.doc
17页生蚝养殖方法牡蛎:别名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海蛎子、蛎黄、生蚝、鲜蚵、古贲(bì)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它还可以做生吃,有补肾,美容的效果1.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米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
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平方米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3.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1)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3)行列式:排宽0.5~1米,排间距为0.6~1.5米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5.插竹养殖: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1)直插:以150~179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米;或者以100~120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45~60厘米,顶宽33~36厘米,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厘米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蛎竹。
6.桥式养殖: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厘米,列与列之间距离1~2米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7.立石养殖: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8.栅式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米,串间距0.5~1米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近江牡蛎养殖方法近江牡蛎的养成期一般需要2—3年 养殖场地 一些地方采苗与养成为同一场地,有些为专门的养成区,一般养成区位于河口湾的外侧,即河口湾的中、下区养成场的水温月平均周年变化在10—30℃,海水盐度常年变幅在10‰—30‰较好,要求潮流畅通、水质良好、附近无大的工业污染源 养殖方法: 1、石块贝壳附着器养殖法为滩涂养殖法的一种,常用附着器有石块、蛎壳等采苗后单个分散播放、分堆或成行播放,因场地和作业习惯不同。
一般底质较硬的场地可分散播放,较软的场地采用堆放或成行播放 2、桩式养殖法又称水泥柱养殖法,也可用来采苗,为滩涂采苗及养殖方法的一种,是目前近江牡蛎养殖最普遍的方法,每亩投放水泥柱数量约1500—2000条为宜水泥柱插植于滩涂,务求分幅,排列整齐规格化,每幅之间要留作业通道 3、桥式养殖法以石条或水泥板作为采苗器采苗和养成,6—7块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连成一列,组间距离为50—60厘米,列与列之间距离为1—2米养成期应将附着器的阴面和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4、筏式养殖法为牡蛎立体养殖法的一种,多用延绳式,养殖的牡蛎生长快,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成的牡蛎多为贝壳采苗器采到的苗种,贝壳用绳索串联,长度依水深而定,吊挂于筏下 5、联桩吊养法也称栅架式养殖法,采苗及养成均可一般选择在浅海区,干潮时水深2—4米处,成排安设木桩、水泥柱或石柱等,顶部以钢筋或塑料绳联接,将成串的采苗器悬挂其上进行采苗和养成这种固定架不随潮水浮动,多设于风浪较为平静的内湾海域,养殖密度不宜过高,每串长1—1.5米,严防触底,以防某些敌害,串间距0.5—1.0米 6、贝藻套养在近江牡蛎养殖区引入江蓠等藻类进行贝藻套养,有利于优化养殖种类结构,改善养殖水环境,两者在生态上互利,因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提供贝类栖息生长的需要,而牡蛎等动物的排泄物又可被藻类分解和利用,通过贝藻套养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养殖方式上,可进行底播养殖、立体吊养等,底播的方法可采取江蓠底播养殖、牡蛎水泥柱插养;立体吊养方法可采取江蓠网帘养殖、牡蛎栅架式吊养的组合养殖方式放养量:江蓠底养每亩150—200千克,网帘每亩300千克左右,近江牡蛎插养每亩5—6万支水泥柱,吊养500千克 7、育肥近江牡蛎的育肥是把牡蛎在收成前,从养殖场移到咸淡水交界处、水质肥沃、饵料生物十分丰富的水域培育,在短期内促使其肉质部丰满,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出肉率可高达12%—15%育肥方法有地播式和筏式等,以筏式的效果最好网笼用旧网片和8号铝水铁线做成直径32厘米、高13厘米左右的双圈网笼每个网笼内装3龄以上的已脱离固着基的近江牡蛎30个左右装笼时牡蛎壳顶朝下网笼吊挂在浮筏下1米左右的水层每个筏可吊挂育肥牡蛎520笼,约5500公斤,牡蛎经1—3个月的强化肥育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养殖管理 近江牡蛎的养殖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促进牡蛎生长,提高成活率,增加产量的重要保障 1、移石对滩涂养殖的近江牡蛎来讲,由于在养殖过程中石块附着器经常会受到潮水冲击和本身重量的影响,逐渐陷入泥中,若不移动石块位置,贝体容易被淤泥憋死因此,应移石换位,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可增产5%—10%,养殖期间应移位作业2—3次。
2、抗台风南方沿海多台风,对养殖设施破坏很大在每年的台风来临之前,应加强设施维护,增强抗风能力,尤其是筏式和联桩吊养式的浮筏和固定架台风过后若有破坏应及时抢修,扶植倒下或埋没的养殖设施 3、防止人为践踏地播式养殖的牡蛎只能在滩面上滤食饵料,一旦陷入泥中就无法正常生活而窒息死亡,因此应严禁随意下滩践踏牡蛎,管理人员下滩时应沿沟道行进 4、疏通沟道应经常检查排水沟是否被淤泥或杂物堵塞,要保持水流畅通,退潮后滩面应尽量不积水,以防水温过高、浮泥沉淀而造成牡蛎死亡 5、防敌害牡蛎敌害生物多,尤其在广东沿海,敌害生物以红螺、荔枝螺、玉螺类较多,在其繁殖季节更应进行重点捕捉及清除 收获: 1、收获年龄和季节近江牡蛎的收获年龄为3—4龄,收获季节一般在冬春季,即11月到翌年4月这段时间 2、收获方法深水的近江牡蛎一般用牡蛎网和牡蛎夹来捕捞,浅水的牡蛎可利用退潮时把牡蛎直接取到船上,然后利用涨潮时船随潮水把牡蛎运到岸上牡蛎的剥离与开壳一般是利用牡蛎喙和蛎刀高产立式养殖法一、选好采苗海区牡蛎是一种营固着生活的海产贝类,各地养殖用的蛎苗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采集蛎苗宜选择风浪小、流速慢并有淡水注入的泥沙质中低潮海区(潮水干露时间3~4小时)。
采苗期间的海水盐度以17‰~20‰最为适宜,因在此盐度范围内牡蛎幼体所分泌的胶黏物质最多,一旦在采苗器上附着就不易脱落,采苗效果好另外,采苗区要有丰富的亲贝资源(即二龄、三龄牡蛎),在采苗高峰期,每立方水体的牡蛎幼体达到250~300只才能采到足够的蛎苗二、采苗器的规格和制作1. 采苗器(水泥柱)的规格水泥柱规格各地不一,但一般多呈扁平形,宽78厘米、高5~6厘米、长60~80厘米水泥柱过大会给操作和搬运带来不便,过小也会影响附苗和单位产量2. 水泥柱的制作将水泥(高标号)、黄沙、小石子用水搅拌均匀,倒入木质水泥柱模框,捣实,磨平,抹光即可在加工制作时,应在水泥柱中间平行放置2根细钢丝(两端不外露),以增加其抗断强度三、采苗季节与采苗方式1. 采苗季节牡蛎种类和海区环境不同,采苗季节也不同就浙江沿海地区所养殖的褶牡蛎而言,其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其中以“夏至”至“小暑”所采集的蛎苗质量最好,俗称“霉苗”,具有体质健壮、个体大、附苗均匀、生长快的优点;而在8月份采集的蛎苗,俗称“荞麦乌”,其苗体质弱、个体小、附苗密度过大,不符合生产要求在亲贝(指二龄以上的牡蛎)首次产卵高峰的半个月内应适时向海区投放采苗器,投放过早容易沉积淤泥和附着藤壶、水芸等一类固着生物,侵占蛎苗的附着地盘,影响附苗数量;投放过迟则往往附苗过密或错过采苗季节。
2. 采苗方式一是簇立式,即将几根水泥柱斜插入泥,相互搭成“人”字形的棚架或搭成一簇二是横枕式,即在滩涂上平行铺设2根水泥柱(间隔60厘米左右),然后在其上并列横放几根水泥柱采用上述两种方式采苗,既可减慢潮流速度,减少淤泥沉积,有利幼苗附着,又可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幼苗烫死,因而附苗率和成活率较高四、移养和育肥1. 移养蛎苗经3~4个月的培育后,应及早进行“深移稀养”,就是将采苗区密集的水泥柱移往低潮区进行稀疏养殖,以延长其摄食时间,获得充足的饵料;同时,为下年采苗腾出空地早移与迟移相比,早移蛎苗生长快、个体大、肉质肥美,当年10月份移养的牡蛎与翌年4月移养的相比较,产量可增加30%左右2. 育肥牡蛎收获前5~6个月将养成区的水泥柱再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这是提高牡蛎质量和产量的有效措施经过育肥的牡蛎壳厚色浓、颗粒饱满,单位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为便于操作管理,水泥柱的排列形式以“单株直插”为好,两株之间的横距为40厘米、纵距为70厘米,每4行为一小区,各小区之间的距离为4米同时,所插的水泥柱要求横直整齐,入泥牢固,潮。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